APP下载

低剂量CT 筛查技术对于健康体检中肺癌高危人群的应用研究

2022-08-30赵立众印凌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受检者检出率结节

赵立众,张 晗,印凌华

肺癌在我国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第一,病情进展快[1]。 早期手术是根治的唯一方法,如到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2]。因此,能够对肺癌高危患者进行早期的筛查和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常用的肺癌筛查方法,多数以直接的数字化X 射线摄影系统(DR)胸片技术为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逐步应用到了肺癌的筛查工作当中, 并且其中的CT 技术也成为了在影像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诊断工具[3-4]。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的医疗机构还是使用DR 技术来对体检人员进行肺部检查,在发现有可疑病灶的情况下才使用CT 扫描作进一步诊断。 但DR 在对早期的肺癌筛查中有较高的概率会出现假阳性和漏诊。 并且普通CT 检查对受检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比较多。因此, 近年来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低剂量CT(LD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 因此,本研究主要将常规CT 扫描技术与LDCT 技术进行比较,讨论LDCT 筛查技术对于体检健康管理中心的肺癌高危人群肺结节检出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前瞻性选取2015 年~2018 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肺癌高危人员1 500 例,其中男890 例,女610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50 例。对照组男420 例,女330 例,年龄45 ~74 岁,平均年龄(53.2 ± 3.7)岁;观察组男470 例,女310 例,年龄43 ~70 岁,平均年龄(54.8 ± 4.1)岁。 两组受检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在43 ~74 岁;(2)有吸烟史或长期接触二手烟;(3)存在肺部疾病史;(4)家族中有人曾患过肺癌;(5) 受检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排除标准:(1)近3 个月内接受过肺癌影像学筛查;(2) 确诊过肺部或者其他重要部位肿瘤病史;(3) 做过与肺部相关的手术;(4)对检查方法有禁忌证[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型256 层iCT, 管电压在120 kV, 管电流在200 ~380 mAs[6]。 探测器组合为16 × 1.50 mm + 16 ×0.75 mm,X 射线管旋转的时间在0.50 s, 螺距大小为0.813;扫描时间不超过10 s。 重建图像的层厚控制在0.90 mm,并且将其间隔控制为0.40 mm。

观察组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cope 型16 排螺旋CT 机进行检测, 控制扫描时的剂量为40 mAs 大小,电压控制在120 kV,层厚和层间距均控制为10 mm 左右,并将常规重建层厚控制在5 mm,扫描的时间在8 ~10 s 范围内[7]。

两种扫描方式所获取的影像在双盲原则下由3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对影像来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根据最终的分析结果综合判定受检者是否可疑早期肺癌的肺结节。 并且记录受检者出现的病灶所在部位、大小、密度以及边缘等情况,将出现的结节所在图层进行编号标注。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没有伪影则表示优秀;存在少量伪影但不影响对病灶的观察则表示图像质量良好;如果出现较为明显的伪影并且对病灶的观察造成了严重干扰则可评价图像质量不佳。 (2)对检测的肺结节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肺部结节检出率。 (3)比较两组受检者单次扫描的平均CT 剂量指数(CTDI)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8]。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分析,并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扫描结果比较 观察组图像质量优秀590 例、良好137 例,明显多于对照组540 例、133 例,图像质量不佳23 例明显较少于对照组77 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肺部结节检出率比较 两组受检者的肺部结节检出率比较中, 观察组检出≤5 mm 直径的肺结节(47 例)、5 ~10 mm 直径的肺结节(43 例)、 >10 mm 直径的肺结节(62 例)均多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结节检出率(20.27%)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肺部结节检出率比较[例(%)]

2.3肺结节检出率比较 两组对象的肺结节检出率比较中,观察组检出178 例,检出率为(91.75%),明显高于对照组203 例 (75.19%), 并且其漏诊率(8.25%)也明显比对照组(24.81%)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68、6.321,P<0.05)。

2.4辐射剂量比较 观察组单次扫描的平均CTDl(0.75 ± 0.31)mSv、平均DLP(53.54 ± 18.67)mGy/c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5.71 ± 4.28)mSv、(1024.21 ±124.07)mGy/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263、5.987,P<0.05)。

3 讨论

在以往的早期肺癌筛查中主要以DR 胸片为主,在发现有可疑的病灶后再进行CT 扫描确认,但有研究报道,DR 成像技术在进行早期肺癌检查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有假阳性的出现,误诊、漏诊的概率也比较高,这也容易导致患者错过有效的治疗时机[9-12]。 虽然目前CT 的检查有效的提高了肺癌早期诊断的效率,但是随着CT 扫描层数的不断发展,由开始的单层逐渐演变为64 层螺旋CT 以及双源多层螺旋CT, 其在检查过程中应用的X 射线辐射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然而过多的剂量对放射照射部位的敏感组织极易造成影响。 而LDCT 技术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学者们发现LDCT 能够很好地检测出大部分肺癌特征性影像学征象,因此可以降低受检者在接受检查时受照剂量以及设备X 射线管的损耗。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LDCT 在筛查肺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无症状的体检人群也同样适用,并且与常规剂量进行对比,LDCT 同样能够获得较为清晰的扫描图,并且能够显示较为细微的肺部结构[13]。

近年来,LDCT 扫描开始逐步运用到肺癌早期筛查工作中,与常规的CT 扫描相比,LDCT 获取到的图像更加清楚,并且其扫描的方式也相对比较简便[14]。 本研究发现在对两组扫描后获得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经过重建后处理,完全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并且观察组获取的图像质量优秀明显多于对照组,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LDCT 诊断扫描的速度相对较快, 每秒扫描层数可达到100层,并且扫描层也比较薄,这就使得扫描获取的图像分辨率较高, 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15]。 本研究结果中也显示,观察组肺部结节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 这也证明了LDCT 在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另外,低剂量的CT 扫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扫描时给受检人员带来的辐射,降低受检者的身体损伤。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平均辐射CTDI 和平均DLP 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也说明了LDCT 技术在减轻受检者辐射伤害上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LDCT 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满足了临床诊断的要求, 同时具有较高的肺部结节检出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在进行肺部筛查时的辐射伤害, 值得在健康体检和肺癌早期筛查中应用。

猜你喜欢

受检者检出率结节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肺结节,先别慌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了解这些,自己读懂甲状腺B超报告
甲状腺结节能 自己消失吗?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