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粉本与版刻插图的源流
——以明代长治大峪村关帝庙壁画为例①

2022-07-22李朝霞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关键词:关帝庙万历关羽

李朝霞(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张文松(浙江工商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壁画与插图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在图像系统内很长时间都是并行存在的。晚明时期,壁画系统尤其是民间神祠内又增加了对新的叙事性故事内容的描绘,壁画的构图形式也与早期宗教壁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这时正是中国版刻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那么,两大图像系统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具体关系如何?本文从现存最早的民间关公故事壁画图像——明代山西长治大峪村关帝庙壁画入手,通过与晚明时期《三国演义》文学插图的对比分析,探究民间关公故事壁画的粉本来源,以及壁画图像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一、大峪村关帝庙壁画遗存

大峪村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荫城镇,曾经是晋商万里茶道的途径点之一。据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大峪村与现所属荫城镇平级,为镇制,设“市集”,是一地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关帝庙坐落于村南谷口,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戏台(基址)、正殿,东、西两侧现存西廊房、配殿。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后代重修。正殿建于砂石台基之上,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正中有石砌神台,塑像已不存。神台两侧正面墙壁(北墙)及东西山墙满绘关公故事壁画,并写有榜题。

东、西山墙原绘制分格式三国故事壁画各27幅,一格描绘一个故事内容。从上到下分为四层,下面三层每层绘制7幅,最上一层北边因建筑结构遮挡比下面少1幅。画面总高370cm、宽670cm,单格画幅宽约95cm、高约90cm,没有画出分格线,隐形的格子框定了每幅画的边界。神台两侧正面墙壁绘制全景式大型故事壁画各2幅,高205cm、宽465cm。与东西山墙壁画不同,正面墙画幅之间没有明显分界,以山石、树木间隔,自然过渡,远看画面浑然一体。不幸的是十多年前东山墙下半部分壁画被盗;另外,神台东侧正面墙壁下部一小块,及西山墙下半部分因壁画层鼓起,脱落损毁。东山墙现存完整壁画7幅,西山墙14幅,殿内现存壁画共25幅。

大峪关帝庙壁画内容梳理如下:

神台西侧正面墙壁,由西向东分别绘制万历加封和大战蚩尤;神台东侧正面墙壁由东向西分别绘制九州太守朝荆王和五虎接诏。

东山墙壁画从北向南,第一层:(三关斩将)斩汴喜、四关斩将、关家庄收关平、五关斩将、路引文凭、斩蔡阳;第二层最北边一幅:收周仓,其余不存。

西山墙壁画从北向南,第一层:十子松花会、大战王忠、义释曹公、□玉净庞德、周瑜送船、古城聚义;第二层:辕门射戟、孔明量就三分、马跳檀溪、刮骨疗毒、独赴单刀、华容(挡)当曹;第三层:五虎下西川、水淹七军,其余不存。

二、大峪村关帝庙壁画的绘制年代

大峪关帝庙壁画的绘制年代没有文字明确记载,在《上党寺观壁画》一书中将其定为明代,但是具体绘制于哪一年并未具体说明。其实根据壁画榜题和庙内现存碑刻资料,大致可以确定。

1.榜题“万历加封”

正面墙神台西侧第一幅壁画有“万历加封”的榜题。据考证,从宋代起历代朝廷对关羽的加封达三十余次,明朝万历皇帝对关羽加封就达四次之多。万历十年(1582年),神宗皇帝敕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年),加封“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进爵位为帝,赐庙口“英烈”;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遣官奉九旒珍珠冠、一玉带、一四蟠龙袍、一黄牌……”。首先可以肯定壁画“万历加封”描绘的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对关羽多次“加封”中的一次,可以排除壁画绘制于清代的可能性。另外,万历皇帝的第四次加封对关羽形象的演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此关羽形象开始以“帝王”之相在民间流行。清代在“关圣帝君”封号基础之上又有多次加封,庙内万历十七年的碑刻名称为《关王庙建立三门记》,而道光四年碑刻名称为《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正是这一称谓变化的体现。

2.碑刻信息

庙内万历十七年《关王庙建立三门记》载:

万历壬午即万历十年(1582年),万历己丑即万历十七年(1589年),到三门建成整个工程前后历经约八年时间。关于“璩好之”,在清康熙十二年的《长治县志》中有专门记载:“万历时期”“璩好之任鸿胪寺序班”。作为在京掌管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的璩好之对朝廷加封关公事件应当是非常清楚的。庙内道光四年《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载:“甲申春月开工,未及岁终而工程告竣,庙貌威显,焕然一新。”此次重修前后不到一年时间,碑刻中也提到万历十七年的庙宇创建之事,两次重修之间没有碑刻留存。

结合壁画榜题和碑刻信息,现址关帝庙前后历经约八年时间到三门落成彻底完工,规模应当已经完备。此次重修到明朝灭亡也就五十年左右时间,进行二次重建的可能性不大。基本可以确定现存明代正殿应该就是明朝万历十七年完工的原殿宇。再对比万历皇帝对关公四次加封的时间,壁画上的榜题“万历加封”只可能是指万历十年,神宗皇帝敕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之事。壁画绘制又必须在建筑落成之后,因此,壁画绘制的时间应该接近于庙宇完工的万历十七年,且不会迟于此时间。根据目前公布的所有资料查证,大峪关帝庙壁画成为现存绘制时间最早的民间关公故事图像。

三、壁画的粉本来源与古本《三国演义》文学插图

大峪关帝庙现存25幅壁画中,三关斩将、四关斩将、五关斩将、路引文凭、收周仓、斩蔡阳、关家庄收关平、古城聚义、辕门射戟、大战王忠、马跳檀溪、孔明量就三分、义释曹公、华容当曹、独赴单刀、水淹七军、刮骨疗毒,17幅壁画与《三国演义》文学故事内容直接相关。

鉴于大峪关帝庙壁画完成于明朝万历十七年,所绘内容又与《三国演义》文学故事密切相关,而晚明正是《三国演义》插图本刊刻的鼎盛时期,那么,两大图像系统之间是否也存在联系?下面通过同一内容图像的对比分析来探寻答案。

1.壁画与晚明《三国演义》插图对比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古本“三国”文学插图的研究已经有比较公认的成果。插图形式主要分为存上图下文与整页大图两种版式,前后不同版本图像之间存在明显的承继关系。从画幅形式来看,大峪关帝庙壁画与大图本较为接近。现存明万历辛卯(1591年)金陵万卷楼周曰校刊《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本,是与大峪关帝庙壁画绘制时间最为接近的大图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插图本是明末清初代表性的单页大图本,后续单页大图本多受其影响。下面就通过大峪村关帝庙壁画与周曰校本及李评本(吴郡绿荫堂刊)插图的对比分析,探究壁画与《三国演义》文学插图的具体关系。

“斩蔡阳”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壁画中描绘的是关羽斩杀蔡阳后,蔡阳大刀落地,身体还匍匐于马背之上,而关羽一手提青龙偃月刀,一手拎起正滴着鲜血的蔡阳头颅,向城楼上的张飞示意战果的情节。通过壁画与李评本的对比会发现,画面上部右侧画城楼及正在擂鼓的张飞;靠下偏左的位置布置山体,表明作战环境;下部描绘关羽与蔡阳的决战场面。城、山、战斗作为此画面的三个基本要素,对画面的分割以及构成关系,在两幅画面中基本一致。周曰校本中将山换作了装饰性云朵,画面布局关系与前两者是相同的(图1)。

图1 斩蔡阳a.大峪村关帝庙壁画b.周曰校本c.李评本

“古城聚义”,壁画中四人端坐于庭院屏障前,左二应为关羽,后周仓持刀站立;右二应为刘备,后有持幡小吏;右一看面容满面须髯,当为张飞;左一穿红衣袍者或为新得大将赵云。周本与壁画图式相同,只是屏障前坐六人,随从移至画面下方;李评本上半部分画面中主要人物及配景与壁画基本一致,同是四人,因是纵向构图,随从的位置继续下移。三幅画面中庭院、屏风、主体人物,三者的构成关系高度相似(图2)。

图2 古城聚义a.大峪村关帝庙壁画b.周曰校本c.李评本

“马跳檀溪”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壁画中描绘刘备在前骑马飞跃檀溪,蔡瑁领将士紧追而来的战争场面。壁画与周曰校本相比,两图中城、人、山、水的构成因素一致,人物的组合关系及动态也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壁画中各因素呈水平方向,画面上下纵向布局;而周本中各因素斜向放置,呈对角线构图。李评本中,人物动态、画面构成与壁画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图3)。

图3 马跳檀溪a.大峪村关帝庙壁画b.周曰校本c.李评本

“华容挡曹” 出自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画面中,关羽提青龙偃月刀,跨赤兔马,在华容道截住曹军去路。曹军此时人困马乏,无力应战,曹操(穿红衣者)纵马向前,欠身说情,同行一大臣与周围二将士也作哀求状。周本与壁画相似度极高。人物占据画面前景下半部分,中景为山,山后布列武器,代表着大队人马,起到以少代多的作用。人、山、兵器三大构成因素布局相同,主体人物的关系及动态也高度相似。在李评本中,虽然画面变窄,但是人物的动态及与背景的构成关系都是对同一图式的沿用(图4)。

图4 华容挡曹a.大峪村关帝庙壁画b.周曰校本c.李评本

“水淹七军”出自“庞令明抬梓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壁画中,右前方船只上描绘四人,一人举旗威武站立,一人举刀,一人持矛,关羽在最前方张弓,左边船只上描绘一人持箭,看其雄壮之势应为周仓。船上人物均朝向水中呈射杀之势,而水中被淹曹军各种拼命挣扎状。周本、李评本画面构成关系与壁画也是一致的(图5)。

图5 水淹七军a.大峪村关帝庙壁画b.周曰校本c.李评本

“刮骨疗毒”出自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壁画中描绘庭院亭子中关羽一边与马良弈棋,一边伸出臂膀让华佗刮开皮肉疗毒的情景。《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壁画中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这一情节。周曰校本、李评本对于此情节的描绘与壁画都有很高的相似性,只是壁画采用水平视角布局画面,而插图本采用对角线布局方式,使得疗毒的画面得到更好的展现(图6)。

图6 刮骨疗毒a.大峪村关帝庙壁画b.周曰校本c.李评本

2.壁画的粉本来源于《三国演义》大图本

通过以上几组图像的对比分析,壁画和插图中对同一内容的描绘,虽说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在画面构成、人物组合及动态处理上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像“大战王忠”“斩卞喜”“独赴单刀”“孔明量就三分”“收周仓”“辕门射戟”等图像都表现出类似的情形。另外,大峪村关帝庙壁画中还有一部分内容,如“万历加封”“九州太守朝荆王”等是《三国演义》文学作品中所没有的,也未查到有其他出处的同类题材插图,但是壁画对于庭园,亭台楼阁、奇石异木、名花仙禽等景观的描绘,都是明代绘刻于江南的文学插图的显著特征(图7)。再有,大峪村关帝庙壁画中分格式壁画样式的出现,在早期壁画中也是没有的,作者认为这正是因为壁画在绘制过程中参考单张的文学插图所致。

图7 万历加封

鉴于以上种种表现,首先可以确定大峪村关帝庙壁画与古本《三国演义》文学插图同属一个视觉图像演变体系。但是,现存大峪村关帝庙壁画在绘制时间上早于周本及李评本,也就是说大峪村关帝庙壁画早于现存所有“三国”文学大图本。壁画的不可移动性,限定了它的传播范围,刊刻于南方的文学插图不可能受到北方壁画的影响,那么,仅有的可能就是,在壁画绘制之前已经有了相类似的插图本流行于世,正是因为这个大图本的广泛传播,影响到了壁画以及后来的文学插图。

四、大峪关帝庙壁画与周曰校本插图

1.两者同属三国文学插图的过渡样式

在“三国”文学插图本中,现存最早的是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刻的《全相平话三国志》,此本上图下文,前后两页为一图,插图相对窄长,长宽比例大约为4∶1。明嘉靖二十七年建阳叶逢春刊本《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是最早为《三国志演义》加像插图的明刻本,此本也是上图下文,横长条状,长宽比例为2∶1。接下来的周曰校刊本,插图为双页连式大图本,长宽比例再次缩小到大约1.2∶1。到明末,发展为单页大图版式,李评本是其代表。随后的《英雄谱》本、清初的李笠翁本、毛宗岗本、《圣迹图》等插图都采用此种版式,画幅长宽比例与页面相同。从这个梳理,可以看出,古本三国文学插图的版式经历了一个从窄横幅、空间左右水平展开,逐渐过渡到竖幅、空间上下纵向布局的演变过程。

大峪关帝庙东西山墙分格式壁画也是横幅画面,单幅长度约95cm,宽度约是90cm,长宽比接近周曰校本插图,在时间上也与周本接近。大峪关帝庙壁画粉本部分来源于《三国演义》文学插图,但是因为此插图本已不存,大峪关帝庙壁画部分的保存了早期插图的图像信息,因此,具有一定的版本替代价值。可以说大峪关帝庙壁画与周曰校本同为《三国演义》文学插图的过渡样式。

2.大峪村关帝庙壁画与周曰校本插图的不同之处

虽然大峪关帝庙壁画与周本插图同属从横构图到竖构图的过渡版本,但是彼此之间也体现出一些各自不同的倾向。比如“马跳檀溪”“刮骨疗毒”“辕门射戟”等画面处理中,大峪关帝庙壁画多上下布局,人物、亭台、楼阁、屏障、山体等取正面视角,水平放置;而周本构图采用对角线构图,画面各构成元素多斜向成角放置。对于同一情节的表现,周本与壁画虽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构图形式的改变,多数比壁画显得更为合理,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在晚出的单页大图本中又对这两个版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扬弃。

3.周曰校刊《三国志通俗演义》或许并非最早的大图本

大多数研究三国文学插图的学者都把周曰校双页连式插图本作为大幅插图的起始,仅就目前发现的文学大图本应是没有错误的。周曰校刊《新刊校正古本出像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北大本封面上栏有书坊主人周曰校识语:“是书也,刻已数种,悉皆讹舛……辄购求古本,敦请名士,按鉴参考,再三雠校,俾句读有圈点,难字有音注,地里有释义,典故有考证,缺略有增补,节目有全像,如牖之启明,标之示準……诚与诸刻大不侔矣……万历辛卯秋月,周曰校谨识。”陈翔华先生根据此识语中“节目有全像”,称“原底本是没有图像的,而周曰校刊行时则对所得的‘古本’直接加以插图”,进一步指出“周曰校初刻本与底本(‘古本’)一个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有了插图”。大峪关帝庙三国故事壁画与周曰校本在画面上存在如此大的相似性,又早于此插图本,一个是北方壁画,一个是南方插图,出现此种现象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它们的作者在绘制时参考了更早时期相似或同样的插图本。因此,大峪关帝庙关公故事壁画的存在对上述论断或许可以提出新的疑义。

结论

大峪村关帝庙壁画作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关公故事壁画图像的见证,其图像系统的产生与《三国演义》版刻插图本的广泛流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清初之后,描绘故事内容的文学插图本不再流行,但是随着关帝信仰的兴盛,关帝庙遍及城乡村落,关公故事壁画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民间“三国”视觉图像系统,直到现在华北地区还有大量关帝壁画庙遗存。另外,由于早期文学插图本的遗失,大峪关帝庙壁画也为研究“三国”文学插图版本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图像证据。

猜你喜欢

关帝庙万历关羽
“关羽”去世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华容道
关帝庙
城市化进程下的民间信仰与关帝庙文化
周口关帝庙中的佛道文化研究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关羽大意失荆州
论横滨中华街的多文化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