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07-21王雪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9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精神病分值

王雪英

(福建省南平市第三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属于精神性疾病的一种,导致该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强烈的精神刺激、家族遗传等,患者以感知、思维、行为、意识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1]。现阶段临床对此类患者多施以药物治疗方法,该方式可以将患者临床症状加以改善[2]。不过虽然药物治疗能够使患者疾病进展得到良好控制,但在其康复阶段仍然会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患者出现负面心理情绪,在面对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等问题上仍然有抑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3]。这些情绪不仅会使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受到影响,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4]。面对这一现状,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在康复期的恢复效果得以提升。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将重点放在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上,效果并不理想[5]。而人性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则主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对患者需求及情感的关注,因此整体效果更为理想[6]。本文将针对180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8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87±3.2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8±1.01)年。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6.74±3.3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63±1.20)年。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病情相对稳定,且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知晓研究内容,并签字确认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有正常沟通能力的患者。排除标准:缺乏完整资料者;先天性神经发育迟缓者;具有较差依从性,不能完成全程研究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合并器质性损伤(如脑损伤等)者;存在明显自杀倾向或暴力行为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以相同方式接受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变化、情绪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包括以下几点: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认知度、文化水平,为其全面讲解疾病的危害、产生原因、相关治疗及护理措施等,将患者所用药物的具体方法、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告知,使之遵医行为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还应当重点关注哪些事宜,若疾病出现复发时应当采取哪些正确处理办法。②人性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若患者有恋人,则嘱其恋人应当增加陪伴及探望次数;若患者已为人父母,可嘱其子女、伴侣等多多关心,使之能够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若患者有强烈自卑表现,则结合其实际情况邀请家属探视,并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关怀。③人性化环境护理:此类患者对环境的敏感性较强,可在患者接受诊治期间为其营造出一个整洁、干净、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需尽量降低说话音量,防止嘈杂声音诱发其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保证病房环境定期通风、光线充足,使患者身心得以舒缓。④职业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在能够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其开展相关职业康复训练,引导其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作业。若患者在社会上的职业为销售员,可以为其提供一些日用商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模拟简单交易过程。若患者在社会上的职业为教师,可为其提供一些教材、写字笔等工具,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模拟教学过程,使之社会功能逐步得到改善。

1.3 观察指标

1.3.1 对两组患者护理不同阶段心理健康状态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展开对比分析。①心理健康状态评分: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出评价,评估内容主要涵盖行为、人际关系、思维、生活习惯、情感等方面,总计9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在1~5分,总分值范围在90~450分,以160分为临界值,超过此数值则代表患者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②社会功能评分:应用SD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作出评价,评估内容主要涵盖社会性退缩行为、职业工作情况、社会集体活动、父母职能等,总计1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在0~2分,总分值范围在0~20分。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问题越轻。评定时间在护理前、护理2周后、护理8周后。

1.3.2 对两组患者护理不同阶段精神状态评分变化及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展开对比分析。①精神状态评分:应用BPRS精神病评定量表作出评价,评分内容主要涵盖激活性、思维障碍、缺乏活力、敌对猜疑、焦虑抑郁共计5个方面,总计18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评分范围均在1~7分,总分值结果在18~126分,以35分为临界值,超过此数值则代表患者精神状态较差。②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应用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作出评价,评估内容主要经由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评估攻击危险性的补充项目构成,每个量表具体涵盖项目数量依次为7项、7项、16项、3项。该指标的获取方法如下:结合患者在最近7天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打分,各项内容的评分区间均在1~7分,总分值统计结果越高,即表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越严重。评定时间同样在护理前、护理2周后、护理8周后。

1.3.3 对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统计情况展开对比分析。该指标的获取方式如下:在完成护理工作后,为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以匿名的方式完成填写,该问卷总计包括25个条目,各项条目的评分区间均在0~4分,总分值为100分。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对应评分结果分别为90~100分、76~89分、0~75分,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3.4 对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统计情况展开对比分析。该指标主要涵盖3个项目,即完全依从(即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各类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按照标准积极锻炼,并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基本依从(即患者在护理人员督促下可以被动接受临床护理工作,且被动接受日常锻炼及用药工作)、不依从(即患者对各项临床护理工作、用药指导等均无法配合)。总遵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

1.3.5 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情况实施对比分析。该指标主要涵盖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态度、护理技术4个方面,每项内容的打分区间均在0~100分,分值结果同护理质量之间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此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计量数据(t检验)使用(±s)的方式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使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对比有意义,相反即为无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护理不同阶段心理健康状态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不同阶段心理健康状态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变化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变化对比(分,±s)

组别 n 心理健康状态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2周后 护理8周后 护理前 护理2周后 护理8周后观察组 90 157.87±18.25 120.25±17.65 93.58±9.87 16.58±2.44 12.84±2.08 8.41±1.34对照组 90 157.96±19.10 135.82±18.44 110.79±10.36 16.62±2.18 14.56±1.82 10.58±2.16 t值 0.03 5.78 11.41 0.11 5.90 8.09 P值 0.97 0.00 0.00 0.90 0.00 0.00

2.2 组间护理不同阶段精神状态评分变化及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变化情况 护理前,各项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不同阶段精神状态评分变化及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更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状态及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变化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状态及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变化对比(分,±s)

组别 n 精神状态评分 精神病性症状评分护理前 护理2周 护理8周 护理前 护理2周 护理8周观察组 90 37.56±4.33 30.58±3.82 24.15±2.64 106.21±4.66 77.15±5.25 50.14±4.98对照组 90 37.62±4.18 33.49±3.25 29.88±2.48 106.30±5.21 93.58±9.65 73.28±6.24 t值 0.09 5.50 15.00 0.12 14.18 27.49 P值 0.92 0.00 0.00 0.90 0.00 0.00

2.3 组间护理总满意度统计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见表3。

2.4 组间遵医依从性统计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总遵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统计情况对比[n(%)]

2.5 组间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情况对比(分,±s)

表5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情况对比(分,±s)

组别 n 护理内容 护理方法 护理态度 护理技术观察组 90 94.07±3.81 94.12±3.77 94.28±3.35 94.17±3.72对照组 90 90.78±4.52 90.44±4.65 90.65±4.31 90.30±4.44 t值 5.27 5.83 6.30 6.33 P值 0.00 0.00 0.00 0.00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精神科疾病,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7]。该疾病不但使患者自身机体承受较大痛苦,同时也会对其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带来很多不利影响[8]。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临床诊治,还容易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会诱发精神残疾等不良事件。特别是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讲,在良好有效治疗的基础之上,还应当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策[9]。

在常规护理工作中,指导往往并不到位,且方法内容不够详细,不能够对患者内心世界进行关注,因此效果存在很多不足[10]。本次研究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其最终的效果较为理想。其中观察组护理后不同阶段心理健康状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变化、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护理总满意度、总遵医依从率、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人性化护理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将人文关怀精神充分融入其中,并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基础,在最大限度内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舒心的护理服务[11-12]。其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采取健康宣教,能够使其对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安全性高度重视,并对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充分了解,使之能够做好心理准备,树立战胜疾病的积极信念[13-14]。通过人性化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充满认可与信任,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15-16]。通过人性化环境护理,可以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处于温馨、舒适的环境,将自身心态逐步放松,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效果[17-18]。通过开展职业康复训练,能够让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化功能,早日回归社会[19-20]。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在接受人性化护理后,能够将其多种不良心理状态、精神状态良好改善,提升其社会功能,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对促进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精神病分值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都有精神病
还不都一样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