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与实际成效调研分析

2022-07-15李雯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李雯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方式和推动力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北京模式”基本内涵、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战略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调研,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建议,即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学校管理层面、教师层面。

[关键词]北京模式;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1

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方式和推动力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北京模式”基本内涵、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战略等五个方面全面了解和分析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实际成效。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分地区、分学段、分人群确定调查样本。调研對象来自北京市东城、海淀、通州、密云等四个区,每个区各选取20所学校作为样本校,小学与初中、高中(完中)各10所,每个学段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各5所。调研学校兼顾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调研教师兼顾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力争使调研样本代表北京市基础教育的真实生态和多元构成。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问卷收回1833份,有效问卷1783份,有效率为97.3%。

调研的主要发现

1.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方式和推动力量

在推进路径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非常突出。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层面有强有力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化的工作部署,另一方面中小学在实践层面有积极的响应和立足校本的实践探索。对于学校推进改革实践的方式,69.5%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通过“严格落实上级文件和工作部署”的方式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27.3%的校长、教师则是“按照自己学校的思路有选择地落实”。

在推进层面上,行政引导、学术支持和学校自主实践三种力量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学术支持作用非常凸显。在改革进程中,教研、培训部门的专业支持、学校自身的努力实践与创新探索和政府的行政力量成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成效的核心因素。对于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选择最多的是“教研部门的专业支持”,其次是“学校自身的努力实践”和“政府的行政力量”,另外,还有“培训部门的专业支持”和“优质学校的先行探索”等。

在推进改革的主观心态上积极主动,改革推进比较顺利。对于学校推进改革实践的心态,96.3%的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心态“比较积极”和“非常积极”,其中69.0%的人认为心态“非常积极”。对于学校推进改革实践的顺利程度,93.7%的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比较顺利”和“非常顺利”,其中45.4%的人认为“非常顺利”。

2.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推进

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领域开展探索,同时也在这些核心领域取得改革成效。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选择最多的是“学校课程建设”,其次是“考试和评价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再次还有“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资源开发配置”和“学生学习方式”等。对于自己所在学校主要开展的改革实践探索,学校管理者、教师选择最多的是“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其次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再次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学校文化建设”等。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成效最突出的领域,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选择最多的是“学校课程建设”,其次是“学校教学方式”和“考试和评价体系”,再次是“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开发与配置”和“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等。

改革进程中的促进因素主要与注重内涵发展有关。对于能够促进学校层面的改革实践的核心因素,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首先是“深度把握教育政策”,其次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再次是“勇于创新实践”和“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改革过程中问题最多的领域主要与改革的导向与保障有关,特别是考试和评价体系。对于改革过程中问题最多的领域,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选择最多的是“考试和评价体系”,其次是“教育资源开发与配置”“教育经费投入”和“学生学习方式”,再次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招生”。

改革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与“人”的因素有关。对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学校管理者、教师选择最多的是“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其次是“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和“校际之间生源差异大”,再次是“上级部门检查评估多”“教学方式变革难”等。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学校管理者、教师选择最多的是“教师工作负担重”,其次是“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和“校际差异比较大”,再次是“没有充分考虑创新差异”和“改革配套支持不够”等。

少数学校率先探索、锐意创新的实践经验在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这些学校推进改革的整体思路、设计和具体措施、方法都对其它学校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对于如何看待其它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46.8%的学校管理者、教师“选择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具体举措和方法”,41.5%的学校管理者、教师“在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工作思路”,还有11%的学校管理者、教师“积极学习和整体移植应用”,仅有0.4%的学校管理者、教师“不太理会”。

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突出亮点是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务实的实践探索。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的突出亮点,学校管理者、教师选择最多的是“改革推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其次是“注重改革过程的实践问题研究”,再次是“注重政策的系统设计”“注重培训和教研机构作用发挥”和“注重区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另外还有“注重优质学校的创新探索和经验推广”和“注重配套资源建设”。

3.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

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区域教育发展层面的实际成效,学校管理者、教师选择最多的是“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其次是“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再次是“促进了薄弱学校改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另外还有“提升了北京基础教育的影响力”“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等。

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学校层面的实际成效,学校管理者、教师选择最多的是“促进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其次是“促进了学校教学方式改革”和“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再次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另外還有“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等。对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89.2%的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对自己所在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大”和“非常大”,其中41.4%的人认为“非常大”。

改革实践促进了学校管理者、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对于学校改革实践对个人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86.5%的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大”和“非常大”,其中39.9%的人认为“非常大”。

4.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北京模式”的基本认识

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清晰的“北京模式”,且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实际成效良好。对于“北京模式”的存在状态,56.3%的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有清晰的“北京模式”,39.1%的人认为有“北京模式”但不清晰,仅4%的人认为不存在“北京模式”。对于“北京模式”的核心要素,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最突出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其次是“注重教育质量”和“注重教育公平”,再次是“注重学校实践创新”和“契合北京城市定位”等。对于“北京模式”的实践成效,86.0%的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北京模式”的实践成效“比较好”和“非常好”,其中32.6%的人认为“非常好”。

“北京模式”的核心要素集中体现在契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凸显首都特色的价值取向和质量观上。用关键词来描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北京模式”,学校管理者、教师提到最多的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注重系统设计”,再次是“注重课程建设”“加强合作与交流”,另外还有“注重实践探索”“变革教学方式”“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育公平”“注重教育创新”“缩小区域和校际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资源均衡”“加大教育投入”等。

5.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北京模式”的发展战略

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寻求重点突破和深度推进。对于完善和优化“北京模式”要特别关注的改革领域,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要特别关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其次是“缩小区域和校际差异”,再次是“完善学校课程建设”“优化考试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方式变革”“推进互联网+教育和智慧教育”,另外还有“创新学校德育”“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等。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改革推进策略确保改革实践的顺利开展和有效产出。对于完善和优化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北京模式”的主要策略,学校管理者、教师认为首先是“加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其次是“加强教育实践研究”和“加强区域之间教育交流”,再次是“推进优质学校创新实践经验”等。

基于调研的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立足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定位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综合现状,聚焦首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围绕“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点面结合,尊重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初心,重构教育生态。一方面把继承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重新审视和系统谋划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切实推进改革的现实困难,完善改革的运行机制和配套举措,特别是要进一步缩小各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差异,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

学校管理层面。密切关注和深刻把握国家和市级层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和关键要点,在学校层面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每一个学生有质量、有个性地发展。一方面围绕减负、提质、增效系统规划和制定学校的改革方案,进一步加强内涵式发展,凸显和加强学校办学特色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教与学的深层次变革。

教师层面。从首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实需要和从学生成长过程中引路人角色视角,以更大的勇气积极投身改革的创新实践探索。一方面深入思考和系统规划自身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积极锤炼新时代首都基础教育教师的新基本功;另一方面持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问题的行动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以研究提升教育教学实践。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大课题“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北京模式’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AMAA18001)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