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员主导下的小学音乐教师教研活动研究

2022-07-13侯林宏

求知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研员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音乐教育地位日趋提高。为使音乐教育成效落地落实,音乐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及继续教育相关问题亟待解决。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奠基阶段,所承载的责任重大。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教研活动密不可分,然而在小学音乐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持续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计划性、积极性以及成效性不足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研员;小学音乐教师

作者简介:侯林宏(1993—),女,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一、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终身学习理论

终身学习指的是社会成员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而持续学习的过程。终身学习具有贯穿终身的性质,它具有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是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统一体。作为学习者,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教学观念。一个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教师不仅要保证自身的终身学习,也要培养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完成其作为教育者的使命。

(二)教师专业化理论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通过不断进行训练和学习,让自身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教师的岗前培养,是新手教师逐渐成熟的过程,是教师坚持自身专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过程;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师由非专业向准专业到专业的职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不仅要求教师进行职业学习,还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学习思想。教师不仅要有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意识,也要进行实践,从而使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师教研活动现存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参与教师方面

1.现存问题

(1)部分教师在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在心理和行为上进行了划分,如果是符合自己兴趣的活动,就会主动去做;如果不是符合自己兴趣的活动,就会消极对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自我纠正,对教研活动没有做到真正参与。

(2)部分教师在活动中没有真正投入感情。参与不只是表示行为,也包括感情,这应是将二者组合的概念。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的时候需要情感、知识、意志和行动协调运作。而在现今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这种意识,比如某一观摩课的本意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却成为主讲老师的自我展示平台,台下的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投入课堂,只把观摩课当作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机械地听课,缺少自己的思考。

2.归因分析

(1)部分教师对终身学习以及事业发展没有完整的规划。一些教师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观念,忽略了自身的学习和进步,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出现工作态度不積极、个人发展不积极等情况[1]。这就要求学校和教研组织者除了关注教师的技能培训,还要看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要从思想上改变教师只教不学的心理状态,使教师能够拥有完善的个人发展意识以及规划。

(2)教师对事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一些音乐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不能从一定的高度、多方向理解教研活动存在的意义。比如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课程的掌握比较全面,处理课堂情况的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方法的使用更加科学,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去获取新的教学资源[2]。而刚入行的教师则对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更加感兴趣,对于上课的方式方法有更多的需要。而由教研员主导的教研活动通常比较注重普遍情况,并且往往存在指令性,所以教师在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3)部分教师日常工作量较大。一些教师不仅要教授音乐课,还要兼任本校的其他工作,如行政管理工作,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导致其缺少精力和时间参加教研活动。

(二)教研活动组织方面

1.现存问题

(1)教研活动组织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不够。根据现实情况分析,当前教研活动在组织机制上存在缺少针对性和个性的突出问题。例如某些音乐鉴赏课邀请所有的音乐教师参加,一些教师认为该观摩课对自身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又被强制参与[3]。没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这会影响他们对教研活动的热情。

(2)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不够。一些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管理存在着严密性不够、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一些教研组织者对于少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违纪行为没有进行干涉,或者只是进行轻微的警告。这种管理不严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增加了教师违纪行为发生的概率,使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不能够得到保证。

2.归因分析

(1)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诉求不一致。因为每个学校的层次有区别,办学目的和远期规划等存在差异,而音乐教师的时间不统一,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研员在进行筹备时,既要有相应的针对意识,也要考虑全局,将教研活动的目标作为第一要务,再综合考虑其他的因素,要有选择性地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4]。

(2)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有着现实的复杂性。因为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都有自身的想法和意识,因此在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管理的时候不便做太多的限制。但学校在管理上多是强制性制度,这导致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够高。此外,学校运行情况的复杂多变也使教研活动有效性受到影响。

三、小学音乐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切实满足小学音乐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现实需求

教研工作不仅要满足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更要将教师的实际需求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实际需求主要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助力课堂的需求和科研的需求,以及对个人能力提升的追求和对个人气质培养的需求[5]。

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和教育的需求问题,也就是在课改之后的三维目标如何落实的问题,对于学生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如何进行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的问题等[6]。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指引带领下,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听的习惯和唱的习惯以及表演能力和分析音乐的能力进行了着重的培养,教师依据新的音乐教育要求,对自身的教学也有了新的需求,教师的需求在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让课堂变得更加妙趣横生,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并享受这个过程。

其次是科研的需求。目前来看,国家对音乐教师的论文课题研究有了更多的要求,而由于教师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更加需要教研活动给教师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平台。这就要求组织者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等能力[7]。

再次是个人能力的需求。音乐教学过程牵涉的门类十分宽泛,要求教师拥有更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会吹拉弹唱,也要会跳、演、讲。而在目前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是,培养音乐教师的专业院校一般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教授和培养上面,对于基本技能则多有忽略,到岗后的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知识讲授时会出现自身能力达不到要求的情况[8],比如钢琴专业的学生在教授唱歌课程时不能很好地带唱。而要解决这种情况就要求教研组织者要注重发挥教研的作用,补足教師的短板,让教师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去教授学生。

最后是个人气质的需求。艾克森在对人的性格进行分析的时候,根据其特点分成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多血质四种,每种性格的特点都不一样,这就表示每个不同气质的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提升教研效率,使教师能够全面发展,教研工作者可以在组织教研活动之前对教师进行测试,通过了解其个性差异和教学风格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二)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教研员在进行教研活动策划时,要切实了解教师需要的是什么,要在组织机制上解决针对性不足和个性化欠缺的问题。在进行教研活动时,要有目的地邀请有相同需求的教师,这样才能够避免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对自身帮助不大的问题。要在进行教研活动时严格执行活动纪律,不让教师对违纪行为抱有侥幸心理,从而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9]。

对教师的思想教育要放在突出位置。教师的思想认知是决定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一个重点,当教师的思想认为该项教研活动非常重要时,就会积极参与;与此相反,如果教师从思想上就不认同教研活动,那么就不会认真对待教研活动。在进行教研活动时,要尽量避免机械地要求全员参与,而应当设立多个教研活动,让教师进行自主选择,这样才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去补足自身的短板,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促进小学音乐教师形成自主发展意识

所谓的教师自主发展,指的是教师利用主观能动性去积极主动地挖掘自身的能力,并按照这种能力和自身特点去设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内容和方法以及模式,而且要能够在发展的同时对自身进行评价和反思,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身能够进步能够发展。教师要做到自主发展,就必须要有自我概念和信念,需要动机和自主知觉,紧随其后的是教师的自身心理因素,包括教师的判断力和自发性等。而自主发展也要有相对应的方法和条件来支撑,比如时间管理和环境策略以及目标计划和归因情绪[10]。在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就要发出行为,主要指的是教师参与教学的行为和进行学校管理的行为以及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找寻自身发展的行为。这一根本认知全程穿插在自主发展的结构体系之中,是教师自主行为发生的反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行为进行监控评价和指导。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就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不断学习和汲取新的知识,教师才能够不断保持自身的进步。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长久的求知欲望,那教师的知识就会由于得不到更新而落后,从而被时代抛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教师来讲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尽管教师在不停地对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新换代,但是依然没有新知识产生的速度快。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师的精力、体力和记忆力等方面都在逐步减退,这使教师慢慢遗忘了原本就用的比较少的知识。各种因素使得教师在知识能力方面开始退步,这时候,终身学习就成为最后一个补救措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保持自身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总结

教师的思想认知是影响教研活动进行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积极通过改变理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法解决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做好教育事业,就要下功夫,教师要将教育事业当作终身工作来做,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够将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孙芙蓉,胡红珍,韦婧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研员的角色变迁:回顾与反思:以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0):68-74.

宋文君.我国教研员研究领域的热点与趋势:基于关键词共词聚类、突现词共现图谱的计量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0):124-130.

赵虹元.我国教研员角色的变迁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0):111-116.

花文凤.我国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0):117-123.

胡惠闵,汪明帅.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员角色:基于一位区县教研员的个案考察[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2):85-100.

杨鑫,解月光,赵可云.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研员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0):112-117.

罗生全,孟宪云.教研员胜任力初探[J].教育研究,2017,38(9):124-131.

杨鑫,解月光,赵可云.教研员信息化教研素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8):74-80.

赵可云,陈武成.“研—训—行三维一体”教研室(员)对区域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4):41-47.

赵可云,杨鑫.教研员区域信息化教学引领力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3):116-122.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教研员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乡镇教研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对教研员文献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