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课程设计的“四步法”及其应用实践

2022-07-08金开迪

地理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四步法研学旅行

金开迪

摘 要:本文针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不规范与不科学等问题,依据泰勒课程理论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提出“研学目标素养化”“探究内容项目化”“学生活动任务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研学课程设计“四步法”,并以“中华古水城,英雄台儿庄”研学课程为例加以阐释。

关键词:研学旅行;研学课程设计;“四步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8-0061-04

一、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背景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 11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全国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指明了课程化的发展方向。此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暴露了课程实施不规范与不科学等问题。

1.研学课程设计的能力不足,缺乏优质研学课程

研学课程设计人员主要来自旅行社、研学基地和学校教师三大群体。旅行社和研学基地人员设计的研学课程存在“重景轻育”问题,即重视景点介绍,缺少景点内涵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学校因缺少复合型教师,设计的课程更偏重于学科知识向“深”向“广”拓展,“重学轻游”问题较为严重,挫伤学生研学热情。

2.研学目标不明确,“重游轻学”现象普遍,实施效果较差

旅行社和研学机构打着“研学”的旗号,行旅游之实,多是“做做样子”“重游轻学”。研学导师多为“导游”担任,研学目标制定与学情适切度不高,对学生要求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研学过程缺少项目牵引和任务驱动,整个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安全与景点讲解,“导游走、我就走、导游讲、我就听”,导致学生参与少、动手动脑机会少。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以结果评价为主

评价方式一般是研学旅行后布置“作业”,多是写感想、谈收获,对“作业”的评价又以分数评价和等级评价为主。这样简单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背景下,社会各界期待研学旅行在落实立德树人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就亟需设计高质量研学课程。

二、研学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1.泰勒课程理论

美国学者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指出,课程设计的四个主要步骤为: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规范课程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价。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应该包括上述四项活动。课程目标指向为什么学,预期学习结果是什么;课程内容指向学习什么,达到怎样的要求;课程实施指向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学生怎样更好地学会;课程评价指向学到了何种程度,学生是否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将教学目标(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对目标是否达成的检验和测量)三者看作缺一不可的整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实施,期望在目标上达成高度一致,从而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达到教、学、评三位一体且目标一致,才能使课程教学方向更明确、效率有提升、效果有保障;教、学、评三者高度统一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业质量。

笔者依据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结合多年研学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研学课程设计“四步法”:研学目标素养化、探究内容项目化、学生活动任务化和课程评价多元化。四个步骤分别与泰勒课程设计的四项活动相匹配,使研学目标、探究内容、学生活动与课程评价具有一致性,如图1所示。

三、“四步法”研学课程设计及其实践案例

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被誉为“江北水乡”。明清时期,臺儿庄集京杭大运河水运之利成为傍水而筑、因运而兴的“水旱码头”。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此浴血奋战,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因战而名”,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而令人惋惜的是炮火使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枣庄市重建了台儿庄古城,较好地留存了明清时期的古运河、古驳岸、古码头、古建筑以及抗战遗址50余处。“复活”后的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于一域,是体验运河文化和抗战文化的理想之地。

为了指导台儿庄当地中小学校更好地开展研学旅行,笔者运用研学课程设计“四步法”,结合台儿庄的研学资源特色,开发了“中华古水城,英雄台儿庄”研学课程。

1.研学目标素养化

研学目标素养化是基于研学资源的教育属性制定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学目标。研学旅行对于全面培育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培育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1]。研学资源的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实践性和学习内容的真实性,使研学课程具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独特价值。笔者融合研学资源教育属性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在要求,基于文化基础,通过社会参与,强化自主发展,希望达成以下四个研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化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树立正确的战争与和平观念。

目标一:通过考察台儿庄古城兴起与运河的关系,感受台儿庄的商贾文化,深化因地制宜发展思想。

目标二:通过调查台儿庄古城复建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体验台儿庄的非遗文化,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

目标三: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了解大战历程,感怀英烈壮举,树立“不怕牺牲、无畏战争”的精神。

目标四:寻踪台儿庄大战遗址,见证大战史实,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树立“敢当英雄、捍卫和平”的意识。

笔者没有“面面俱到”地展示运河文化,而是选择能充分体现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商贾文化与非遗文化作为研学目标。对于大战文化,笔者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珍爱和平”层面,而是应当揭示大战的前因后果,认识大战残酷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雄气概,要有战争来临时不怕牺牲和挺身而出的勇气。

2.探究内容项目化

探究内容项目化是用项目式学习理念推进学生对研学内容的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探究环境,学生通过组建团队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个开放式问题进行学习[2]。研学项目设置是为实现研学目标而设计的,这些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否则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这些项目的实现不应脱离研学场域的范畴,否则难以使学生的研学成就感得到满足。实现一个研学项目所对应的研学场域应是连续的,并且空间跨度不应过大。针对四个研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四个与之对应的研学项目供学生选择,并标明相应的研学地点,如表1所示。

3.学生活动任务化

学生活动任务化就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生完成研学项目搭建“脚手架”。任务驱动模式将项目式学习贯穿整个研学过程,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学小组,在研学导师的帮助下完成研学任务。[3]一般情况下,达成一个研学项目需要3~4个任务(表2),任务之间应有一定的逻辑性,这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体验”“体悟”“体认”,实现思维进阶,进而做到“体行”。

如项目一,学生漫步月河街、顺河街,一边感受商贾文化,一边完成任务①与任务②,在考察的过程中,总结古驳岸、古码头、古商铺和古會馆沿运河布局的特点,深化对因地制宜思想的理解,完成任务③。考察报告的形成过程就是对“体验”“体悟”“体认”的思维进阶过程。

再如项目四,学生首先在大战影像史料馆,完成任务⑩,整体感知大战的真实性;接着在弹孔墙前,仔细观察弹孔的密度,完成任务11,进一步触发学生情感,感悟大战的残酷;继而在纪念广场完成任务12与任务13,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使学生认同英烈的家国情怀。任务⑩~13,逐步实现学生由“体验”到“体悟”再到“体认”的思维进阶,逐渐完成学生的情感升华。最后的评价活动设计为:假如学生置身大战现场,设想自己应该怎么办?把学生由“知”引向“行”,当战争来临时,能够做到“无畏战争、捍卫和平”,实现“体行”。

如果研学任务综合性较强,研学课程可以提供方法点拨或问题指引。如任务④,对于社会调查方法,笔者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表3),说明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为确定调查主题—明确调查对象—设计采访提纲—形成调查报告。再如任务⑦,可以将研学任务进一步问题化:台儿庄大战的背景;台儿庄大战分成哪几个阶段;比较台儿庄大战时敌我双方军力、伤亡情况;思考我方牺牲巨大的主要原因;台儿庄大战的历史意义。

4.课程评价多元化

课程评价多元化就是研学活动相关主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基于各自视角观察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研学课程评价的“多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小组同伴、研学导师和学生家长。因为研学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在于甄别和选拔学生,所以应当以过程评价为主,辅以结果评价,弱化分数评价和等级评价。

过程评价的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根据学习项目的特点采用科学考察、社会调查、角色模拟、演讲、竞赛抢答、游记、美篇(一款图文创作分享应用App)等方式检查研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笔者在“中华古水城, 英雄台儿庄”研学课程设计过程中,遵循“一项目一评价”原则。项目一强调研学过程,采用科学考察报告单“综合分析台儿庄的兴起与运河的关系”进行评价;项目二强调研学方法,设计和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单“提出对台儿庄古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及建议”即为评价依据;项目三强调研学知识,采用模拟讲解员的方式开展评价(能够围绕3个学习任务中的1个进行讲解即可);项目四强调研学情感,采用“如果我是一个兵”即兴演讲的方式进行评价。

在对学生个人进行某次研学活动的结果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发挥多学生主体作用,重视质性评价,尽量避免量化评价。如表4所示,学生自身侧重于自我反思,主要谈收获、不足与改进;小组同伴侧重于描述伙伴的身体意志、学习热情、团队意识和文明素养等研学品行;研学导师侧重于从价值认同、实践内化、身心健康和责任担当等方面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家长则侧重于关注学生的行前物品准备、行中生活表现以及行后情感变化。

依据研学课程设计“四步法”开发的研学课程,课程基本要素齐备,有利于研学课程规范和科学实施,助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应当注意,研学课程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研学导师在指导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应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和学力开展研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地理教学,2019(5):4-7.

[2] 李琳.“腾冲研学课程设计大赛”评价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21(4):23-25.

[3] 张恒会,甘宜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山东莲青山研学旅行设计[J].地理教育,2021(3):56-59.

猜你喜欢

四步法研学旅行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练批讲思:打造高中数学复习课新模式
“四步法”巧解教师专业成长“高原期”困惑
浅析利用“四步法”预测ABnm型微粒的空间构型
小学口头作文“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