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导向下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路径

2022-07-08彭定洪何宇

地理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彭定洪 何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问题驱动教学因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本文主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知识根据其难易程度按照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互学和展学的方式围绕问题链进行学习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锻煉思维技巧,发展和提升综合思维品质与能力。

关键词:问题驱动;综合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8-0059-03

问题驱动教学是以某个特定的区域或地理事象为研究对象,以真实情境创设一系列问题链为开端,以分析、解决问题和总体评价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真实情境问题为中心,学生围绕问题“学”、教师围绕问题“教”,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其地理核心素养[1]。它强调学生的“学”与将教师的“教”变为“导”,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并发现知识,培育学生从地理综合思维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搭建知识结构并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向深度学习发展,激发其学习动力。问题驱动教学的前提是依据真实情境和学情创设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问题链,触发其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训练其地理思维。除了情境案例的合理选取之外,问题链的设计往往要涉及某个特定区域、多个地理要素[2]及其所处的时空关系等,因此,所设计的问题链既要符合学生学情,又要能引发其思考和深入探究。“问题”的呈现,要利于学生发现未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结合我校开展的“自学、互学和展学”的课堂教学模式[4]实施中所取得的经验,现以人教版(2019)地理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利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互学和展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品质。

一、自学:以基础知识为导向创设问题进行课前预学

自学是学习的发展方向。此环节中,教师在充分研究课标、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点为导向设计课前自学问题,借助导学案、教室多媒体甚至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任务,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课外阅读和自学课文内容,深入文本,逐步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自学环节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这几个问题中有的可以直接通过课文内容得到解决,有的内容需要学生借助其他方法和工具进行查阅了解。通过借助问题链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培养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究归纳能力,实现这一环节教学目的的前提是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解决教师的预设问题外,还提倡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发问,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且感兴趣的问题。如在实际操作中,有学生大胆提出“文化”与“景观”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对于学生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应予以鼓励,让其养成会“答”会“问”的习惯。

二、互学:以真实情境为导向创设问题链深度学习

互学是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学习小组提出,全体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最终找出解决方法与思路的学习环节[5]。这一环节与西方教育近几十年来推崇的“合作学习”相似。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身资源,相互解决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了相互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利用真实情境案例创设问题链,借助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以互学的形式展开讨论并探究解决问题,通过互学、探寻和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构建知识的内在逻辑,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本环节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学时,对于地域文化的特征以及地域文化与景观之间有何关联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可利用真实情境案例设置一系列问题链(表2),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领悟。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整个问题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形式不仅体现了要求学生对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及地方综合的分析,还能够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合作互学,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讨和分析。在逐一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抽象知识深化到具体的地域文化、气候与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

三、展学:以个性化差异为导向注意课堂生成问题

展学即学生展示所学,是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交流,并与台下学生互动的一种学习方式[6]。弗洛伊德说过:“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就是‘渴望伟大’!”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点燃学生展示激情,激发学生展示需求,让“展学”成为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学习的一种方式,最终实现和落实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课堂展学引导学生借助问题对知识“向前”和“向后”进行深度挖掘,探寻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原理,进而培养学生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自学和小组讨论过程中的互学展示自己所学,不仅可以增强其表达欲望,还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信心。展学环节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在互学和展学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很多具有个性差异的问题,如在对“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进行互学探究时,有学生对第4问“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中所提及的“‘传承’‘传播’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在进行展学时,有学生提出疑惑并寻求班上同学的帮助。在全体学生相互协作探究之下,最终明白可以“传承”和“传播”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与思想,而不是生产方式。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仅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没有烦琐地分析讲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课程的执行者,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学和展学,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积极主动且创造性地掌握新知,最终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真正舞台。

总之,课堂是实践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而问题驱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经常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还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其整体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养成一系列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学涛,王静. 地理问题式教学创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探索——以“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为例[J].地理教育,2021(3):44-4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韦志榕,朱翔.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龚雄飞. 龚雄飞与学本教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 黄勤雁,付泰松.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思维可视化实践探索[J]. 地理教学, 2020(11): 30-33.

[6] 李梅. 展学:让学力之树精彩绽放[J]. 教师, 2017(20): 75.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