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飞”一会儿

2022-07-08杨文娟

江苏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花园园林学会

杨文娟

“我受园林设计师的启发,用牙签围成了亭子,用水彩笔为亭柱和坐凳涂了颜色,加上用饮料罐做的圆锥形亭顶,色彩中有统一,造型中求变化,材料运用巧妙,整个亭子与其他组员做的花园相互辉映。”

这是美术课上一名六年级学生的描述。在教师对苏少版《美术》六下《水墨园林》《美丽的园林》《我造的花园》这三节课进行了“综合·探索”系列学习后,这名学生有了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在以点带面汇集中外花园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单元学习中,学生乐此不疲,创意无限,作品令人叫绝。这是“钟楼课堂”提出“让思维‘飞’一会儿”的目标要求后精彩课堂的一个缩影。

让思维“飞”一会儿,旨在优化思维的品质。“大任务”“大主题”驱动的学习活动设计,要能利用结构化资源引导学生再“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对在小组讨论中发生的思维过程或结果再进行一次思考,意即让思维“多‘飞’一会儿”。引导学生自主对思维进行“再思维”,将有助于他们优化与完善思维的品质,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让思维“飞”一会儿,意在理解他人的思维。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六下《学会宽容》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的思维”:“他人想什么?”“他人怎么想?”“他人为什么这样想?”……学生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多一种“换位思考”和“辩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知结果和成长效果。思维的“生长”因各美其美而美美与共。

让思维“飞”一会儿,趣在享受思维的方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源于合理的思维方式。应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生?这与每个人的社会阅历、人生经历有关,但最根本的关联还在于人的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应当跳出学科思维,为学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而做长远打算。

无论是数学课上倡导让思维“看得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多元表征方式的改革,还是语文课上创设“思维场”,让学生的思维从“丰富表象(看)、再造想象(演)”到“创造想象(写)”不断丰盈的创新,抑或是科学课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他们思维发散或迁移的“连续性思维”的训练……折射出的都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敬畏以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

让思维“飞”一会儿!看似慢下来、静下来的课堂,却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正在生长出一个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好少年。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局长,正高级教師,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花园园林学会
《园林清音》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