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泡助孕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2022-07-07姚瑶夏敏樊艺王彩霞朱萸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穴位埋线

姚瑶 夏敏 樊艺 王彩霞 朱萸

摘要:目的探讨促泡助孕汤联合穴位埋线对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促泡助孕汤联合穴位埋线,对照组予以口服枸橼酸氯米芬和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发育以及排卵情况、临床妊娠率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性激素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LH、E2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LH、E2均较观察组有明显改善(P<0.05);血FSH在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和周期排卵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情况及卵泡发育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妊娠率比较:治疗组患者受孕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期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指数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泡助孕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但性激素水平、妊娠率、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促泡助孕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促泡助孕汤;穴位埋线;脾肾两虚;排卵障碍性不孕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6-0050-04

在中国这样以家庭观念为重的传统思想影响下,不孕症已从一种疾病逐渐演化为困扰夫妻感情和生活的社会现象,因此也成为医学界重点性难题之一。而不孕症中又以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ODI)多见,据WHO统计,排卵障碍是引发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症患者总数的20~40%[1]。目前枸橼酸氯米芬作为一线促排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高排低孕”现象在治疗中普遍存在,同时还可能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症、多胎妊娠等不良反应[2]。所以探讨ODI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运用口服促泡助孕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两虚型ODI,为进一步设计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证据,为规范化研究本病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10月—2021年3月重庆市中医院妇科确诊为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患者,共计6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已婚患者。2组患者年龄,对照组平均年龄(29.36±3.24)岁,治疗组平均年龄(29.17±3.6)岁;对照组不孕病程(16.56±5.37)月;治疗组不孕病程(17.37±5.65)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1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罗世芳主编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诊断与治疗》[3]中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断,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即可:(1)B超检查发现卵泡发育和排卵异常。(2)有以下任意2种情况:①连续监测基础体温呈单相。②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未见周期性变化。(3)宫颈黏液检查未见椭圆体。④月经来潮12 h内刮宫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未见分泌期变化。

1.3 中医证候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中医妇科学》[5]拟定相关证候诊断标准。主症:(1)婚久不孕。(2)月经不调或停闭,量或多或少。(3)经色黯淡质稀。(4)腰膝酸软。次症:(1)头晕耳鸣。(2)小便清长、夜尿多。(3)纳少便溏。(4)性欲减退。舌脉:舌淡黯,苔薄白,边齿印,脉沉细。主症必须具备,次症符合1~2项参照舌脉可诊断为脾肾两虚证。

1.4 纳入标准 (1)诊断为脾肾两虚型者。(2)年龄在20~40岁之间。(3)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未孕。(4)男方生育功能正常。(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排除标准:(1)年龄<20岁或≥40岁。(2)因输卵管、子宫、生殖道畸形、免疫等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孕。(3)合并有内、外科严重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4)配偶患男性不育症者。(5)肾上腺、甲状腺分泌功能异常。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予以地屈孕酮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0221,规格:20片/盒)撤退性出血或月经周期第5 d开始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40352,规格:50 mg/片)5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5 d。当B超监测卵泡直径达18 mm时,当日行肌内注射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020672,规格:2000 U/支)10000 U,并指导24~48 h内同房。

1.6.2 治疗组 予以促泡助孕汤口服,方药:菟丝子30 g,党参30 g,白术30 g,山药15 g,熟地15 g,当归15 g,杜仲15 g,茯苓15 g,制黃精25 g,山茱萸15 g,上方加水煎煮,每次150 mL,3次/日。并于患者非月经期加用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应用一次性32号注射针(上海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93141818),将1 cm左右“3~0”号可吸收外科缝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63652369)从针尖放入注射针芯,用一次性0.30 mm×40 mm针灸针(无锡市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00225)在注射针柄插入针孔。选取双侧肾俞穴、双侧子宫穴、双侧归来穴、双侧血海穴、双侧足三里穴、气海穴、关元穴。常规消毒后,将注射针插入穴位,用针灸针将可吸收外科缝线推入穴位内,拔出注射针,压迫针孔止血,14 d 1次,3个月为1疗程。月经期不停中药,如月经未按时来潮(超过7 d),则需予以地屈孕酮撤血1次。

2组患者均从月经周期的第10 d起监测卵泡发育,当卵泡直径≥18mm时指导同房。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妊娠,则终止服药)。

1.7 观察指标

1.7.1 性激素水平检测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于月经期第2~5 d空腹检查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

1.7.2 排卵情况 分别于患者月经第10、12、14 d经阴道B超卵泡发育情况,根据卵泡直径调整监测时间,若B超检测到排卵现象,则有排卵;否则记录为无排卵,并计算周期排卵率。

1.7.3 子宫内膜厚度 治疗期间用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有排卵者以排卵前一次的子宫内膜厚度为准;无排卵者以监测排卵的最后一次B超检测数值为准。

1.7.4 临床妊娠率 治疗过程中,监测到排卵后的第14 d,月经仍未来潮则检测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超过5mIU/mL则为生化妊娠。排卵后28 d经阴道超声检测提示宫腔内孕囊及原始心管搏动者为临床妊娠,计算临床妊娠率。

1.7.5 安全性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心电图检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并根据中医证候制定总体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妊娠,或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治疗后月经情况积分为满分9分),其他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疗效指数≥95%,且恢复正常排卵(卵泡直径18~25 mm并可排出,BBT呈正常双相);显效:月经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他症状减轻,中医证候疗效指数≥75%,且<95%;有效:月经情况较治疗前改善,其他症状减轻,中医证候疗效指数≥30%,且<75%;无效:月经情况无改善,其他症状无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指数<30%。

1.9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先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以例或个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后在月经第2~5 d空腹抽血检查血FSH、LH、E2指标,2组患者治疗后血LH、E2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LH、E2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血FSH在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子宫内膜和周期排卵率治疗前后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及卵泡发育情况均较治疗有所好转(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計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2组妊娠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受孕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治疗前后安全指标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排卵障碍的原因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功能失调[6],导致卵泡发育不良,或到一定阶段即出现发育停滞不前,卵泡闭锁,卵泡成熟未破裂黄素化甚至不排卵,或者虽然排卵但是黄体功能不足而致不孕等[7-8]。

“排卵障碍性不孕”在传统医学中找不到对应的病名,根据主要病症应属“不孕症”范畴。传统理论认为,女子以肾为本,以血为用,肾藏精,司相火,主孕育。卵泡长大、卵泡液充盈、卵子成熟均离不开肾精的滋养,成熟卵泡的排出也有赖于肾气的推动、肾阳的温煦、肾阴的滋养。排卵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在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肾精亏虚,卵子难以发育成熟,加之肾阳亏虚,无升发之力,排卵之机缺乏内在动力,时机错过,肾精进一步亏损,卵泡萎缩坍陷或黄素化改变,至令不孕。

夏敏主任认为,肾虚作为主要病机导致ODI的这一理论已经被很多古代和当代医家所证实,而脾虚对ODI的影响同样重要,所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实践提出从脾肾两脏论治ODI的理论。她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很多不孕妇女并非从月经初潮就开始出现月经紊乱、排卵功能障碍等问题,而日常的饮食无律、过食寒凉、肥甘厚腻之品、郁怒忧思、运动不足等因素往往可能导致脾虚运化失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以养先天,肾充脾健,胞宫藏泄有时,卵泡顺势排出,经水按时满溢。脾虚导致后天补给不足,卵泡失于濡养,故发育不良;脾虚则气机升降失常,运化无力,痰湿阻滞,阻碍卵子正常排出,故排卵功能出现障碍。促泡助孕汤是夏敏主任经验方,此方以补肾健脾为要,方中熟地、山茱萸、黄精等滋肾填精;菟丝子、杜仲等补肾助阳;二者合用使得肾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正常和顺利排出。党参、白术、山药、当归、茯苓等健脾养血,调气机,促运化。先天的肾气要靠后天脾气运化的精微物质不断充养,生殖功能才能得以正常维持。该方使肾精充盛,脾气健运,精化阳气,阴充阳长,阳气内动,共奏补肾健脾,促泡助孕之效。除此之外,取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为主穴,关元、气海为任脉之穴,为“妇人断绪要穴”,固本培元,助精血化生;足三里为阳明胃经下合穴,可以健脾胃调气血,滋养后天,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则精血旺,故取肾俞以补肾,四穴共用先后天同补[16]。血海为脾经要穴,同血海合用,共奏补养气血之效;子宫穴属经外奇穴,调节冲任气血;归来为胃经要穴,调理下焦气机、通调经脉。故诸穴合用不仅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益气血,又可调节卵巢内分泌功能,促泡助孕。

综上所述促泡助孕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其能显著改善中医证候、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但研究存在小样本、单中心试验的缺陷,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来验证。

参考文献:

[1]AchacheH,RevelA,Endometrialreceptivitymarkers,thejourneytosuccessfulembryoimplanta-tion[J].HumReprodUpdate,2006,12(6):731-761.

[2]李春春,徐侠.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促排卵治疗现状[J].医学综述,2015,8(21):1420-1422.

[3]罗世芳.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67-169.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6-188.

[5]谭勇.中医妇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249.

[6]张庆文,朱鸿秋,林昭余.经后期重肾阳在纠正排卵障碍临床问题中的思考和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358-1359.

[7]郑晨思,罗丹,等.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9,39(5):482-486.

[8]李鑫,譚丽,孟瑶,等.卵泡发育不良的中医药治疗综述.中华中医药杂志[J].2019.34(6):2612-2616.

[9]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1-434.

[10]徐慧.杨秉秀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经验[J].中医杂志,2007,48(6):500-501.

[11]楼雪莉,陈瑜.毓麟珠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11):43-45.

[12]叶知昀,周美芳,张清清.补肾促排方联合来曲唑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21):51-54.

[13]赵凤英,黄光艳,赵惠芬,等.养阴补血—温肾化痰通络—补肾健脾序贯疗法联合来曲唑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3):576-579.

[14]杜敏珍,曹巧珍.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4):149-151.

[15]孙怡,胡智海,马桂芝,等.针灸治疗抗苗勒管激素相关卵泡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324-329.

[16]杨娟,林秋平,游秀密,等.针药结合治疗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血清HOXA10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0,40(11):1154-1158.

(收稿日期:2021-11-22)

猜你喜欢

穴位埋线
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及前列腺素E2的影响
“脏腑同调”穴位埋线治疗继发性闭经21例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45例
穴位埋线治疗肝肾亏虚型腰痛病60例
穴位埋线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概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乳腺增生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