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分析后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2022-07-05吴建东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4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吴建东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地深入人心,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情、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等口号层出不穷。学情分析后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就是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关注,并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善于利用学情基础上的科学化教学,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达到更为理性化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学情分析后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旨在创新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以以更为精准化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情分析

一线教师是培养落实核心素养的先锋将,是推动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生成的最终实践者,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活动组织更加倾向于自身的教学经验,而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认真、全面地分析学情,从而让教师的教学主观色彩严重,“教”与“学”出现脱节的现象,教师讲解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唯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学,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出各学科的教学功能与育人价值,提升“教”与“学”的契合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能够立足于学情分析的视角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将学情分析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是众多一线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解读

所谓“学情分析”,一方面是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指对学习情况的分析,而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角度来看,想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既需要分析学生的情况,也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不仅掌握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吸收程度,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方向,能够站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视角,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自觉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学情分析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掌握学情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原则,才能保障学情分析的有效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助力[1]。因此,在学情分析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主体性原则。在学情分析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教”与“学”的地位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学情分析”的方式发挥出“教”与“学”的相互积极影响,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与外在学习动力,将学生作为学情分析的主体对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学生观统领教学。

第二,做到集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一名数学教师若是只负责一个班级的教学,那么其面对的一般会是40多名学生,若是负责班级的数学课教学,则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压力更重。此时若是想要保障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对每一名学生个体有足够的了解,更要分析班级群体的整体学习情况,做到既让学情分析后的课堂教学适合大部分学生,又要满足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集体与个体的兼顾。

第三,动态连续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生态的,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表现以及知识、技能积累情况也是动态的,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学情”的发展是冬天变化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师的“学情分析”也应是动态的、连续的,并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情分析,帮助学生搭建现有“最近发展区”与下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支架,帮助学生实现突破,消除学生之间的差距,制定长远的教学计划。

二、基于学情分析后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立足于学情分析后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制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处于核心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为教学评价提供明确的标准与依据。基于学情分析后的教学目标设计,会更加贴近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提升“教”与“学”的契合度,让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避免因为过高或过低而出现“空中楼阁”的现象,建立在学情分析后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能够真正地实现“教”为“学”服务[2]

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这节课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课中的教学内容,通过学情分析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数學学习中,已经初步地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并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计算方法,但是对于“面积”这个新的数学计量单位及其计算方法是第一次接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开启了小学生的平面图形面积知识探索之路。数学知识本身就是相关的、串联的,小学生作为有生命力的学习个体,渴望参与知识探索的过程,对于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更感兴趣,那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情感的需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立足于学情分析后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制定可以为以下几点:(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验证等学习活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在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面积计算公式与其图形特征、周长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3)学会用所学的面积公式解决现实问题。

立足于学情分析后的学习情感激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的关键原因之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不能站在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试图利用成人的思维、方法以及语言方式将老师的“理解”快捷地传递给学生,这样无疑是徒劳的,学生难以对教师讲解的枯燥知识点产生兴趣,甚至会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下产生厌学心理。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认知过程分析,发现儿童的学习情感需求、认知过程与成年人之间是存在较大区别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更加趋于感性的认知,当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其学习思维更加地活跃、投入的精力也更多。328914AB-F61E-4124-8E19-47EC583A36D2

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最为得心应手的教学方式是:出示问题→列式解决问题→总结运算法则→解决应用题,但是却所收获到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如意,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们对于这样的课堂普遍表示“没兴趣”,虽然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白在四则混合的算式中要先计算乘除、后计算加减,但是并说不清楚原因。如,当教师出示:“20+5×4=?”,要求学生结算的时候,很多学生能够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为40,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算却含糊不清。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做到“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等贴近生活的事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生活化数学情境中,主动地探索规律,让小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学习更有趣。

(三)立足于学情分析后的主动探索建构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将本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于鼓励与激励,能够唤醒学生的自学意识、创造意识,建构主义理论同样提出了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提倡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探索的空间[3]。通过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具备课堂学习活动参与的渴望的,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学习中,学生们普遍希望能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但是,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认为这样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更多的知识点,而省略掉了学生知识探索的过程,从而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而立足于学情分析后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则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挥,要求教师将学生视为数学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与展示的机会。如在“可能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讲解某一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可以采取组织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抽奖”活动,抽中黄色的球为“中奖”,教师在先盒子中分别放置1个黄球、1个红球、1个黑球,让第一个小组去抽,然后在盒子中加入了10个黑球,让第二个小组的学生去抽,再将唯一的1个黄球取出,继续加入10个红球让第三个小组去抽,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小组‘中奖的几率是一样的吗?”、“哪个可能会‘中奖?”、“哪个组不可能‘中奖?”学生再合作讨论中,会增加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并且在數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中,深化了理解与学习体验。

结语:总之,基于学情分析后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可以推动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利的依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学情,掌握学情分析的方法,能够在学情分析后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占山.浅析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4):179-180.

[2]陈世清.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创新策略[J].学苑教育,2021(26):37-38.

[3]高晨.基于学情分析的精准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12):73-74.328914AB-F61E-4124-8E19-47EC583A36D2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