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2-07-04姚苗苗

高考·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姚苗苗

摘 要:图像史料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适切性、情境性、真实性特征。运用图像史料展开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知识记忆的深化,以及学生形象思维的塑造。基于此,本文以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图像史料为创新教学切入点,从多元化图像史料教学角度出发,探究分析多元化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充分发挥图像史料的教学优势。

关键词:图像史料;高中;历史

图像史料可以解释为“可视史料”,泛指应用于历史教学或历史探究的图像工具。地图、碑刻、壁画、绘画作品、攝影照片、纪实片、影视片等均可作为图像史料的类型与载体。图像史料是史料的常见类型之一,具体可分为静态、动态两种类型。图像史料对历史真相的挖掘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图像史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能从多元角度予以探究者观点层面的启示。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图像史料作为创新教学的切入点,以多元图像史料辅助课堂教学,助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认知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图像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史料实证”归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中。“史料实证”素养旨在引领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借助史料重现真实历史,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助力学生收获学习启示。图像史料是史料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图像史料展开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深化学生知识记忆

图像史料具有丰富的视觉信息,能调动学生视觉体验,促使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建立深刻的学习印象。多元图像史料在形式、造型方面存在差异,对学生学习印象的塑造方式也略有不同。学生能在多元图像史料的帮助下关联图像与历史知识,构建关联性历史知识系统。

(三)延伸学生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形式为:学生能结合相关史料,对真实历史产生形象化、模型化的解读或想象。图像史料具有真实性特征,能直观渗透历史信息,为学生历史想象补充细节,促使学生有效延伸形象思维,深度理解知识内容,建立正确唯物史观。

二、图像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特征

(一)适切性特征

适切性特征体现在图像史料选择与课堂教学侧重的适切性、图像史料内容与教学主题的适切性等。图像史料内容存在差异性,而历史知识的探究方向具备多元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结合教育目标选择最能凸显相关知识内容,佐证教学观点的图像史料。如此,方能提升图像史料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真实性特征

真实性特征是图像史料最为基本的特征。缺乏真实性的历史图像不属于史料的范畴,易对学生产生认知误导。为规避此类现象,提升史料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环节需重视图像史料的真实性,采取有效手段甄别史料真伪,将图像史料资源导入课堂。如此,能培养学生去伪存真、严谨务实的理性精神与历史品格,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

(三)情境性特征

图像史料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工具,其图像蕴含的历史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情境,延伸情境想象。因此,情境性特征是图像史料教学必备的特征。教师可以结合此特征展开情境教学,以情境深化学生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多元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地图类图像史料,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地图史料指以地图为主要载体的图像史料。地图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是特定时空背景下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的重现。地图史料适用于时空历史条件的对比或用以展现历史事件的变化发展历程。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地图类图像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时空下疆域、人口物种迁徙等历史事物的演变,促使学生立足宏观视角感知历史的脚步;教师还可以借助地图史料向学生集中展示同一时间节点不同地理位置的历史故事、要素发展对比水平,启发学生整体性学科思想,促使学生树立整体性学习思维,综合多元历史时空知识看待局部历史问题。师生能从地图类史料中获得文本类、统计类信息,建立立体的历史时空观念,最终落实时空观念教育[1]。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教学活动中,本单元教学旨在向学生阐明中华文明起源至东汉时期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历程。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由部落发展为诸侯国,再实现大统一,历经多种权力的演变。教师可以借助地图史料向学生清晰展现这一演化过程。首先,建各级中华民族起源模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图”“三皇五帝时期部落分布图”,帮助学生感知古代先民人口迁徙、建立部落联盟的过程;在讲解西周分封制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西周诸侯分封示意图”,学生能从分封位置和分封思路中感知西周时期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在讲解秦统一六国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七国封地分布图”和秦统一六国后最终确立的“秦国地图”,同一片土地上政权的变化,能展现出中华多民族由独立走向统一的变化发展历程。在地图史料的辅助作用下,学生能对该单元知识点建立深刻的学习印象,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得以初步培养。

(二)绘画类图像史料,展现文化发展水平

绘画类图像史料包含历史知名美术作品、展现特定历史信息或背景的漫画作品等。该史料通常带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或作者的主观色彩,适用于体现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类的文化发展水平或通过识读漫画信息提炼作品中心思想,以此辅助学生深度解读个别历史史实。教师可以在文化发展专题课程中向学生列举历朝历代绘画意识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及其美术作品,以此使学生对相关文化历史发展特征产生直观、形象的解读;教师还可以在讲解个别历史信息时应用反映历史观点、包含历史信息的漫画、广告图或海报,以此为教学内容提供有力佐证,助力学生深度解析历史内容,丰富历史认知[2]。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内容集中探析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宗教、艺术文化的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绘画类图像史料,帮助学生切实体会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华民族的审美发展历程。教师找到《步辇图》《簪花仕女图》《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刘尊者像》等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作品中对唐代人的艺术审美、形象审美、生活形式等进行生动描绘。学生能联系教材中的知识,对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产生更深层次的解读。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综合实践作业,请学生在课后自主查阅资料,寻找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绘画类图像史料进行深度探究。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分析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进一步对本课中心教学内容产生个性化观点。學生能在自主查阅、探究过程中深化图像史料应用理解能力,对本课知识教学建立深刻的学习印象。

(三)实物类图像史料,培养学生传承精神

实物类图像史料包括历史工艺美术作品(文物、壁画、雕塑、建筑、器具中蕴含的图像)等。教师可以借助此类史料引领学生追溯历史信息,还原真实的历史风貌。学生能从历史遗留的宝贵史料资源中感知到先民的智慧和生活观念,从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民族精神的自豪感,进而增强传承意识、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3]。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立足世界角度认识美洲、非洲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境,认识到世界文明发展多元化特征。古代非洲与美洲距今生活年代较远,遗留的实物类图像资料多为文物、建筑与雕塑图像史料。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类图像史料培育学生传承精神。在讲解“古津巴布韦国家”历史时,教师为学生找到“大津巴布韦”都城的遗址照片,学生能在残破的遗址图像中感知津巴布韦国家的生存方式以及精神文明;在讲解古代美洲文明时,教师为学生找到能代表玛雅文明的“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壁画中艳丽明快,饱和度高的色彩展现了玛雅文化的宗教审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太阳金字塔”照片,以此作为讲解阿兹特克人16世纪初的发展盛况。实物类图像史料将各地遗址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史料的消失产生深刻的认知印象。学生能从古代非洲、美洲文明发展与消亡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产生保护意识,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生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摄影类图像史料,更新学生认知观念

摄影类图像史料的应用旨在通过对反映真实历史的摄影作品的深度探究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摄影类图像史料反映的历史背景以清朝晚期、近现代时期为主,内容多为人物类、事件类信息。教师可以在此部分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摄影作品,引领学生探究历史信息,感知特定历史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史料查阅任务,请学生在课后自主查阅摄像类史料,经历史料搜集、求证、分析的过程,锻炼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学生对历史的解读往往以想象为留白的补充方式。真实的摄影史料能为学生更新历史认知观念,替换想象模型中不符合历史史情的部分,促使学生历史认知更准确,更形象[4]。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经济建设、国际影响力发展方面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摄影技术已趋向发达,相关摄影类图像史料内容丰富。在经济改革教学模块,教师为凸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的重大变化,为学生播放多组对比图,如:改革前深圳城市俯瞰图和改革开放后深圳地王大厦俯瞰图。以新旧历史时期生产、出行、生活工具的重大变革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教师还可以找到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发表重要讲话的纪念照与现代化深圳莲花山广场的“邓小平雕像”摄影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促使学生从摄影类图像史料中感知到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功绩。丰富的摄影类图像史料能向学生展示生动而真实的历史场景,促使学生在古今对比中更新历史认知,对特定历史文化产生正确概念。

(五)视频类图像史料,营造浓厚探究氛围

视频类史料以纪录片形式为主,其功能在于记录真实历史事件。视频类史料具有写实性特征,能借助动态画面向学生清晰展现真实历史背景,感知历史事件中人物的情感与构成历史事件的细节信息。学生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拉近生活与历史学科的距离,认识到历史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如此,学生能立足宏观角度看待历史,通过挖掘细节信息探究历史,站在历史缔造者、传承者角度解读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念。视频类图像史料能营造浓厚的课堂探究氛围,助力学生学科观念、学科情感的培养[5]。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是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人民政权的发展历程,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模块时,教师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重温历史的伟大时刻——新中国的诞生》,以摄影角度为学生重现开国大典上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热烈的视频情境能感染学生学习情感,促使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借此机会导入教学内容,展开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改革、和平外交等重点教学内容。在讲解“和平外交”模块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纪录摄影作品片段《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视频详细记录了飞机下落后周恩来总理与日内瓦外交官亲切握手的场面,以特写镜头记录周恩来总理与日内瓦人民打招呼的形象,促使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我国对外交流实况产生初步认知。教师为学生反复播放,学生能在摄像作品中挖掘细节信息,提出历史问题,“当时的飞机规模较小”“新闻的主要传播形式仍是报纸”,教师结合个人知识储备与学生探究视频中细节信息所代表的含义。在“土地改革”教学模块,教师为学生播放纪实类摄影作品《建国初期,农民兴高采烈地划分土地》。该珍贵影像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民生产应用的工具和农民丈量土地、记录分割线时高兴的笑容。学生从真实的摄影记录中深切认识到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进而对该政策产生认同感。在视频类图像史料的积极作用下,学生能自主展开交流讨论,从动态图像中提炼视觉信息,分析历史元素。图像史料的灵活应用有助于课堂探究氛围的营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像史料因其存在形式、内容的差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图像史料助学形式,以此提升图像史料与课堂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助力学生学科能力获得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地图类史料为学生培养时空观念;借助绘画类图像史料展现特定时空情境下文化的历史发展水平;借助实物类图像史料培育学生传承精神;借助摄影类史料更新学生的认知观念;借助视频类史料营造浓厚的历史探究氛围。如此,能发挥多元图像史料的教学价值,提升图像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旻.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2(30):97-99.

[2]叶健飞.浅谈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高考,2022(5):78-80.

[3]蔡瑛.浅谈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21(36):25-27.

[4]张健花.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J].求学,2021(48):47-48.

[5]姜磊.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22):73-74.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新历史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