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路径

2022-07-04张田兴

高考·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优化路径作文教学

张田兴

摘 要:随着新高考新课标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及方向,它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所以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高考的要求了,如何促进作文教学的全面创新、构建契合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成为高中一线语文教师探究的重点。文章基于此点,综合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的路径,旨在提升作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全新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借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帮助他们获得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培养。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路径

新高考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唯分数论高下”的模式,它让教师从传统的应试思维中走了出来,从单一地只关注分数转化为多元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维。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该整体创新自身的课程教学模式。文章以高中作文教学为例,综合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创新路径,旨在实现作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完善作文教学体系的建构,实现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多元化及科学指导,为他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奠定更为坚实的思维认知基础。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命题的趋势特征

(一)命题意图——对接六大核心素养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作文的命题主要对接的是六大核心素养,旨在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对应的六大核心素养分别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核心素养对应了不同的要求,并且在命题的时候,也并不只是单独地对接某一个核心素养,而是尝试将多个核心素养的多个具体要求相融合,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解读。所以对接六大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呈现了多元创新组合考查的趋势。比如:2022年全国高考Ⅰ卷中的作文主题就是“本手、妙手、俗手”,对应的情境是“围棋术语”,创新组合了“围棋中的学理”,所对接的新课程标准是“传统文化”,所关联的教材是“学习之道”,所对应的核心素养相关细则是“传统文化、哲理思辨”。再比如:全国高考Ⅱ卷中的作文主题是“选择、创造、未来”,展开的情境设计是“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所创新组合的内容是“业中明道”,对接的新课程标准是“择业报国”,关联的教材是“榜样力量”,对应的核心素养细则是“时代精神、青年成长”。由此可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图更为多元。它不仅考查学生的某一项能力,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还对应时代主题及新课程标准,既突显了鲜明的时代新特征,也彰显了新高考的创新性。

(二)考查方向——关注三大备考热点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向更为多元。近几年来,它所考查的方向更加关注三个熱点,具体方向如下:

首先,更加重视传统文化。随着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强等相关理念的提出,新高考背景下作文的考查方向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比如:2022年全国Ⅰ卷中给出的围棋术语,看似在谈围棋,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本手、妙手、熟手”等三者之间关系的认知,从而获得更为深层的感悟,让他们尝试在生活的领域中领悟围棋的妙语。再比如:2021年全国甲卷中以《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相关内容作为命题材料,让学生讨论“移用”“化用”“独创”等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其实也是让学生尝试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文化的创新及传承,从中展现自己的思辨关系,分析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领悟。

其次,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高考是十分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活动,所以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对学生考查的点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家国意识。比如:2022年是北京荣登首个“双奥之城”的奥运之年。在2022年的全国乙卷中体现了北京双奥之城的成就表格,让学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文章,这其实便彰显了学生对国家发展的思考。随后全国Ⅱ卷中也要求学生结合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来展开“选择、创造、未来”等主题的写作。浙江卷也更加关注创新驱动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这些高考命题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判断,更加展现了时代特性,也对青少年的思考有了更深的要求。

最后,它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应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所以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命题的方向开始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比如: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中有四套题是直接指向了青少年成长的。如全国Ⅱ卷的“选择、创造、未来”,浙江卷的“时代、青年、创新”,北京卷的“在线”等,都更加注重青少年的成长,主要考查的是青少年对自身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及思辨性感悟。这种命题也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利于引导他们通过盘点自身成长的经历,思考国家的发展,而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意义上延续民族复兴之梦,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考查。

(三)考查题型——两大题型轮番考核

根据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型可以发现,最常见的作文题型为两种,一种是材料阐述类,一种是任务驱动型。这两种题型轮番考核,有着极强的综合性价值。其中材料阐述类的作文是目前高考作文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因为这一类的作文提供的材料具有思辨性。如2022年的全国Ⅰ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浙江卷、天津卷的作文均属于这一类型。这种题型的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学生根据材料去分析其思想观和价值倾向。而这就与前文提到的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相契合了,更加注重学生对相关领域内容的延伸及思考。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有着更强的指令性,它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写作任务来确定写作的主题,选择相关的材料思考材料的具体呈现方式。如2022年的全国Ⅱ卷及北京卷都是这一类的题型,有着更强的导向性,需要考生在写作时了解透彻,准确把握其基本导向,这样才能够写出命题正确的文章[1]。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的路径

(一)提升读写素养

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所以教师就应该立足于新高考下作文命题的趋势特征,整体优化写作教学的路径。对此,教师的作文教学就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要紧扣新高考的命题趋势,优化写作教学。结合考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新高考背景下的写作内容不仅仅只是考查学生写的能力,更多的还考查了学生读的能力,是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写作。这里的“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写作的内容及要求,还需要让学生在有了丰富阅读基础之上以更为宏观的写作视域完成写作内容的构思,明确写作的主题,这样才能让他们写出更为丰富的文章。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关注学生读写素养的提升。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实施《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立足于读与写有机结合的目标及方向,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展开多种形式的微写作。《乡土中国》各个章节都是围绕着不同的核心概念来展开的,所以各章节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立的,而这就为实现学生的微写作创设了良好的文本条件。比如,教师可以引入《红楼梦》的相关素材,让学生尝试从两本书中来分析“男女有别”的区别点,这其实就是从横向着手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中“男女有别”的不同内涵,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及体会。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自身的整合能力及概括能力。当学生完成了整本书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尝试从作者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方向:作者是抱着找到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执念来进行实地调查和总结的。结合现在社会的发展情况,你认为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这一写作素材紧扣了时代特色,侧重于学生思辨能力的纵向延伸。它是让学生将费孝通的爱国热情和写作动机结合起来,然后再联系自身对乡土情怀及民族信仰的理解来实现写作,这其实便能够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以这种模式,便达成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训练。

(二)强化多元思维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时,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强化多元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各项元认知理念,展开二元思辨甚至是三元思辨的写作。帮助学生尝试以更加灵敏且深刻的思维品质去实现写作,以此来提升他们写作的实效性[2]。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完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内容后,就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与中心,尝试让学生以“工匠精神”为主题,说出自己对工匠精神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阅读及写作素材,彰显自身的思辨思维,写出具有思辨性质的文章。比如:有的学生先阐述了工匠精神的作用,论点是“工匠精神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器”,随后写了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论点是“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工匠精神”,最后再从国家富强及民族振兴的角度阐述了工匠精神的价值,论点是“国家的强盛之路离不开每一位匠人”。学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从最开始就点到“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展现了整篇文章的格局,随后在论述的时候,也从个人、文化技艺及国家等三个层面层层推进,思想逐渐深入,对问题的分析也鞭辟入里。这其实便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思辨性文章,展现出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写作实践时,就应该立足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展现,让他们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彰显自身对写作内容的思考,创新角度,有意识地朝着多元思辨的方向倾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具有思辨性质[3]。

(三)丰富写作素材

结合新高考写作命題的基本方向可以发现:高考的写作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时,就应该有意识地丰富相关的写作素材,尝试让学生基于同一个命题引入不同的素材,完成对相关命题立意的深入思考。让写作内容更加彰显深刻性色彩,以期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带动引领他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写作实践。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完《乡土中国》之后,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选材。教师可以引入近两年来比较具有热点的网红丁真,他身上其实就具有乡土的气质。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与丁真相关的素材,比如宣传片《丁真的世界》里的一些话语,让学生尝试从乡土特性的角度分析丁真为什么会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以及他走红的深层原因。借助这一素材,就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更为发散,会让他们意识到《乡土中国》这一书中所体现出来的“故土情节”,从丁真身上展现“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死于斯”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对丁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坚守理塘,要为家乡做贡献。如上,教师在让学生实现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还为学生引入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素材。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尝试结合时代素材去理解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尝试以更加具有逻辑性的观点去概述文章的观点及论证,由此也能让学生获得对写作内容的综合性阐述,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以这种方式为基础,才能够让学生不断地强化教材、素材的积累与转化效能,才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各种素材时能够宠辱不惊,冷静自持地面对,写出更为优异的文章。

(四)关注个性解读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解读。要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解读,得出更多的观点,体现自己对文本教材的个性解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为丰富,表达更有个性化,让自几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时,就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四篇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深入鉴赏及分析。尝试找出能够展现单元写作主题“责任与担当”的内容,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向。比如:针对《谏太宗十思疏》这一篇文本,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写作意图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所能体现出来写作单元主题“责任与担当”的句子。比如本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要告诫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厚积德义,善始克终。文章中能够体现责任与担当精神的句子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其精神内涵就是阐述唐太宗日益骄奢淫逸的问题,展现作者敢于谏言的精神品质。《答司马谏议书》也是说明坚持变法的正确性,表达的是作者不同俗媚众的可贵品质。能够体现责任与担当精神的句子是“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作者借鉴历史上的改革事例来说明自身变法的合理性、正义性,进而表明自己为了改变而坚定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于单元写作主题,综合性地解读本单元所涉及的文本,尝试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明确自己写作的内核。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的写作内容更加凸显个性色彩,能够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展现对“责任与担当精神”的领悟,这样便也能实现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训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应该有所创新、有所优化。所以教师就应该立足于新高考的背景,尝试分析新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特征,而后立足于趋势特征,整体优化写作教学的路径。比如提升读写素养,强化多元思维,丰富写作素材,关注个性解读等。这样才能够达成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及引导,让写作教学的效率得到切实的提升,让学生获得更有意义的写作学习实践体会。

参考文献

[1]施影影.浅析高考视野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2022(6):131-133.

[2]郭中梅.藏着的力量:关于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作文的另一个视角[J].课外语文,2021(28):134-136.

[3]寇荣秀.探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思路[J].当代家庭教育,2021(22):115-116.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优化路径作文教学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
谈新高考背景下改善普通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现状的方法与举措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