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联合微课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2022-07-02吴结英邓惠玲梁燕嫦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满意率产后产妇

吴结英,邓惠玲,梁燕嫦

(中山市博爱医院 广东中山528403)

产妇分娩后身心均会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初产妇因缺乏分娩经验,不能适应角色转换,常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不振等。泌乳期内发生的抑郁症状均为产后抑郁,是临床较常见的精神疾病,病情严重时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有自杀倾向[1]。有调查显示,国内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3.6%~16.7%[2]。寻求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妇产科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微课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于我院生产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2~35(29±6)岁;妊娠时间38~43周,平均41.5周;经产妇23例,初产妇97例。纳入标准:①产妇均具有正常的文字阅读和表达能力;②受教育程度均为高中以上;③产妇均为健康妊娠,提前进行优生优育检查。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②产妇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产妇服用其他干扰性药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组、联合组、对照组各40例。三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评审通过。

1.2 方法 三组均给予产前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心理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产前、产后心理护理;联合组在心理组基础上进行微课健康教育。具体护理方法包括:①心理护理。产妇产后2个月内情绪不稳定,需要加强产前及产后健康教育,选择产后护理专科护师,其工作内容是对产妇产前1周和产后2个月内进行一对一面谈式的心理疏导,每7 d 1次,适当进行文娱活动,使产妇产前拥有健康心态。产后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了解产妇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与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产后心态[3-4]。②心理护理联合微课健康教育:成立由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产科医生等共同组成的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对组员进行专业护理培训,使组员了解心理护理及微课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不断加深对两种方法实施的价值、目标、有关抑郁评价标准和具体干预内容的认识;之后在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微课健康教育主题加以明确,建立QQ群或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便产妇在出院后仍然可以和医护人员及心理咨询师沟通联系,创造可以良好交流的平台;产前3 d,评估产妇身心状态,并准确记录,根据产妇情况进行相关微课知识宣传教育,1次/d,心理咨询师可以为产妇讲解分娩内容,缓解产妇内心抑郁情绪;产妇出院后2个月是抑郁的高发阶段,每7 d对产妇进行1次一对一面谈式的心理疏导、利用微课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产褥期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产后康复等内容,鼓励家属多与产妇沟通,满足产妇需求,缓解产后不良情绪。每隔1周进行1次电话或微信、短信随访,医护人员每2个月完成1次家访,嘱产妇30 d后回院复诊。之后定期电话随访,针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予以正确劝说性引导,帮助产妇改善心理情绪和行为方式,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微课指导课程。

1.3 评价标准 ①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60分为无抑郁、61~75分为轻度抑郁、76~90分为中度抑郁、>90分为重度抑郁[4]。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产妇精神状态进行评分。SAS评分与产妇焦虑程度呈正相关。③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90分为非常满意,即产妇对本次护理干预内容十分认同;60~89分为基本满意,即产妇对本次护理干预的内容表示肯定;<60分为不满意,表示产妇对护理干预意见较大。

2 结果

2.1 三组SAS、EP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SAS、EPDS评分比较(分,

2.2 三组产后抑郁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抑郁30例,抑郁发生率为80.00%;心理组发生抑郁10例,抑郁发生率为25.00%;联合组发生抑郁4例,抑郁发生率为10.00%。联合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心理组(P<0.05)。

2.3 三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满意15例,护理满意率为37.50%;心理组满意32例,护理满意率为80.00%;联合组满意38例,护理满意率为95.00%。联合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和心理组(P<0.05)。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心理、所处环境及生理变化明显相关[5-6]。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预防,应该充分把握产妇心理变化情况及相应性格特点,同时了解患者的家庭及其文化背景,进行针对性、有效的心理干预[7]。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应注重产前监护,密切监测产妇产前身心变化,积极配合产前教育[8]。产妇产后生理发生变化,容易引发情绪不稳[9]。近年来,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产妇产后抑郁呈增长趋势[10]。产妇产后角色发生变化,容易产生抑郁心理[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SAS、EPD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产后抑郁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心理护理联合微课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具有明显预防作用。本研究对产妇心理护理干预的同时联合微课健康教育,创新了护理干预方式,可分散产妇注意力。在微课健康教育课程中,以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为产妇呈现新生儿喂养、抚触、社会角色转变、脐带护理、正确哺乳姿势等内容,通过定期随访加深对产妇身心状态的掌握度。产妇及其家属通过观看微课健康教育课程,也能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在微课制作中融入产妇关注的问题,通过榜样、类比不同模式,对产妇鼓励支持,从而预防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会导致严重后果,医护人员及产妇家属应主动关心产妇身心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前预防。并对有相关精神或心理病史的产妇加强监护,定期随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应推进产前教育,加强产前优生优育检查,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

猜你喜欢

满意率产后产妇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恢复健康进行 产后恢复3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