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影响

2022-07-02肖凤林吕芹香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支气管依从性家属

李 丹,肖凤林,吕芹香

(乐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乐昌512229)

支气管肺炎属于常见小儿疾病,多由细菌及病毒感染、刺激或变态反应引起[1]。小儿呼吸及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量较少,加之肺部弹力组织未发育完全,故易发生黏液阻塞[2]。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儿呼吸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金芳等[3]研究认为,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治愈率。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有效护理干预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首要条件。但是多数患儿在接受专业的医疗操作时,表现出不合作态度,易产生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辅助使用中药,考虑大多数患儿口服中药汤剂依从性差,故采取穴位贴敷[4]。本研究将综合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5];②年龄<12岁;③患儿监护人充分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②病情危重,存在器官衰竭者;③合并认知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智力低下者;⑥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⑦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⑧合并心、脑、肝等脏器或造血系统疾病者;⑨合并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疾病者。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男16例(53.33%)、女14例(46.67%),年龄(8.57±2.13)岁;病程(4.14±0.84)d;病情:轻度9例(30.00%),中度11例(36.67%),重度10例(33.33%)。对照组男17例(56.67%)、女13例(43.33%),年龄(8.64±2.06)岁;病程(4.18±0.87)d;病情:轻度8例(26.67%),中度11例(36.67%),重度11例(36.67%)。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菌(乳糖酸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钠)、止咳平喘(布地奈德)、化痰(沐舒坦)、镇痛(山莨菪碱)、吸氧等;使用止咳贴进行穴位敷贴,止咳贴的成分为麻黄、黄芩、细辛、白芥子膏、甘遂,贴于患儿膻中穴、大椎穴、肺俞穴。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对家属进行支气管肺炎相关知识教育,针对患儿治疗措施进行相应护理,并给予日常生活指导。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组建团队:由4名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护士负责实施干预措施,1名专科医生进行协助指导。②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告知家属药物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③维持通气通畅:a.雾化药物。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沐舒坦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次/d。b.叩背排痰。指导家属根据患儿状况及时调整患儿体位,促进肺部痰液与患儿咳嗽时排出,咳痰后漱口;干预人员指导家属叩击患儿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注意力度适中,叩击时关注患儿面色及呼吸变化。c.吸痰。对痰液累积较多的患儿,干预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对患儿吸痰,操作过程中保证管道置入深度,吸痰时间<13 s,压力<80 mm Hg(1 mm Hg=0.133 kPa),注意动作轻柔,同时关注患儿面色及呼吸变化。④饮食护理:干预过程中保证患儿科学饮食,指导家属给予患儿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忌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保证每日摄入量。⑤健康教育:干预人员告知家属患儿疾病现状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度。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告知家属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可能给患儿带来的不适,使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嘱家属在患儿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量,及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⑥心理护理:干预人员与家属进行沟通,通过家属对患儿进行安抚。干预人员借助小玩具获取患儿信任和好感,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播放患儿喜爱的歌曲或动画片,转移患儿注意力,减少其焦虑、紧张情绪,与患儿交流过程中保持微笑,可通过抚摸、做游戏等方式安抚患儿,消除患儿恐惧、抗拒心理,还可以在病房墙面粘贴卡通图片,为患儿营造“家”的氛围。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开始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②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 d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6]进行评估,总体Cronbach′s α为0.845,PSQI涵盖7个维度,采用0~3分四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③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 d后心理状态,采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7]进行评估,Cronbach′s α为0.91,MASC-C涵盖躯体症状、社会焦虑、分离焦虑、伤害逃避4个分量表,共39个条目,均采用0~3分四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水平越高。④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患儿完全遵医嘱配合护理治疗为依从性高,患儿大部分情况下能配合护理治疗为依从性一般,患儿不能配合医嘱进行护理治疗为依从性低[8]。依从率(%)=(依从性高例数+依从性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⑤家属满意度:比较两组家属治疗前、治疗7 d后满意度,参考相关护理满意度量表[9]进行评估,包括环境设施、质量及安全、服务可行性、健康教育、人文关怀5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1~5分五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两组家属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SQI、MASC-C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SQI、MASC-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量表得分为(85.69±9.64)分,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量表得分为(78.47±8.81)分;两组家属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8,P=0.037)。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属于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儿早期胸部体征不显著,仅存在呼吸音变粗或减低,逐渐进展至出现中、粗湿啰音,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中毒等其他并发症[10]。支气管肺炎的病理性改变为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导致机体肺泡内充满渗出物,且向周遭组织蔓延[11]。患儿入院后,对陌生环境感到疑惑和紧张,且常因感到难受而抗拒治疗,不利于治疗疾病。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常选择静脉输液的方式,但小儿血管较细、管壁薄,穿刺时操作不当极易引起哭闹,家属产生不良情绪,引发护患矛盾。基于此,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协助患儿缓解情绪、控制病情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减退。分析可能原因在于:干预过程中,研究组患儿病情变化得到密切关注,且家属参与患儿的疾病治疗、护理,有利于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进而确保患儿症状减轻;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家属对疾病认知度的提升,确保患儿饮食的合理性,有助于护理效果的提高。陈娜[12]研究证实,联合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睡眠质量与年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病理生理等因素存在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 d后,两组患儿PSQI、MASC-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可能原因在于:通过雾化药物及排痰、吸痰促进患儿痰液排出,进而使患儿在夜间睡眠时避免因痰液积蓄导致呼吸不良而中断睡眠有关。金淑芹等[13]研究证实,综合护理有助于支气管肺炎患者睡眠质量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可能原因在于:干预人员更换工作服颜色,为患儿分发玩具,改善了患儿治疗体验,增加了患儿对干预人员的信任,减轻了患儿对治疗的不满、恐惧,加上针刺时播放动画片转移患儿注意力,有助于减轻患儿对药物治疗的恐惧情绪。李林丽等[14]研究证实,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心理状态,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因为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满足了患儿的生理、心理需求,提升其心理舒适度,减少其不良刺激,从而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这可能是因为健康教育使家属增加了对干预人员的理解,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与李雪梅[1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有助于缩短小儿支气管肺炎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支气管依从性家属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