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传统民歌选用情况及其分析

2022-06-28张雪松

艺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教材分析

摘要:教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德智体美劳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传统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体现,传承中国传统民歌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以下问题:第一,传统民歌在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存在教材导向与学生審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第二,教材没有突出传统民歌的基本特点;第三,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编排不够规整。对此,应该激发学生演唱传统民歌的兴趣,从教学中突出传统民歌的特点、编写与时俱进的教材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材;中国传统民歌;教材分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6-0-03

1 传统民歌在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因为流行音乐盛行,传统民歌文化不被重视,所以要增强保护传统民歌的意识。民歌原本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现实中传承传统民歌的最直接手段就是通过教材让人们认识民歌、重视民歌。为了解我国传统民歌在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现状,笔者以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1]为理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面向全社会初中音乐老师、初中学生、初中学生家长展开调查,此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213份,其中被调查的家长和老师有90人,初中生有123人,有效问卷为213份,完成率为100%。

1.1 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据问卷第1题数据分析显示,初中老师有28人,家长有62人,初中学生123人。初中学生为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最直接体验者,对其调研会给调查带来最真实的反馈。第2题数据分析显示,认为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歌占比小的有35人,认为民歌占比适中的有138人,认为民歌占比大的有35人。由此可见,大多数人觉得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歌占比适中。第3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独唱、合唱的人最多,分别占94人和91人,其次是器乐、民间歌舞,为80人和61人,最后是其他形式,为30人。据此可以看出,在大家的印象里,独唱和合唱是民歌的主要表现形式。第4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民歌很好听、非常有兴趣学习的人有186人,仅有20人选择了不好听。由此可见,教材收录的民歌还是深得大众喜爱的。第5题调查结果显示,87人会1~2首民歌,67人会3~5首,30人会6~10首,有20个人一首都不会。可见,虽然课本中的民歌大家都很愿意去学习,但是会唱的人依旧很少。第6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接触传统民歌是在教材中的欣赏模块,有92人,其次是演唱模块,有102人,最后是演奏模块,有16人。第7题调查结果显示,153人喜爱汉族民歌,47人喜欢蒙古族民歌,46人喜欢维吾尔族民歌,最后是藏族民歌、哈萨克族民歌、彝族民歌、苗族民歌和其他民族民歌,人数分别为29人、11人、13人、25人、14人。第8题调查结果显示,154人对江苏民歌感兴趣,31人对云贵川地区民歌感兴趣,38人喜爱陕北地区民歌,45人喜爱新疆地区民歌,20人喜爱西藏地区民歌,23人喜爱内蒙古民歌,有18人喜爱其他地区民歌。第9题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选择了小调、山歌、童谣,人数分别为100人、86人、74人,其次是号子、短调、长调,人数为26人、22人、22人,最后是其他体裁,人数为15人。第10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觉得教材安排合理,少数人觉得教材安排不合理。

综上所述,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歌设置有以下问题:第5题的数据暴露出大部分人只会唱1~2首民歌,表示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问题;第7~9题收集到的数据不均衡表示教材不够突出传统民歌的特点;第3题和第6题数据结果表示教材编排不够规整。

1.2 传统民歌在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1.2.1 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不匹配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213人里有186人认为教材中的传统民歌很好听并且非常有兴趣学习,但是问卷第5题调查数据显示有87人选择只会演唱1~2首民歌,甚至还有20人一首都不会,这就导致了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就这一点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大家不会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行的苏教版中学音乐教材中和课堂上所选取的传统民歌大都是经典作品,想表达的内容深度和道德感难以让学生快速接受且产生共情,旋律也不像流行歌曲那样朗朗上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上音乐课的兴趣[2]。最后,我国使用的教科书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大多数歌曲都是从歌曲本身出发,而没有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难度等级不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演唱。

1.2.2 教材中传统民歌的基本特点不够突出

传统民歌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地方性等特点,收录进教材的传统民歌也具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不仅如此,民歌自身的体裁也不同,在教材中所处模块也有所不同,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问卷显示,在213人中,有153个人喜爱汉族民歌,选择其他民歌的人少之又少,在区域性民歌中喜爱江苏民歌的人居多。翻阅现在正在使用的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发现,教材共收录汉族民歌12首,而其他民族民歌则共收录26首。教材中收录的少数民族民歌数量更多,数量超过了人口众多的汉族的民歌。从地域上分析,江苏省是一个有56个民族但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份,但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汉族民歌占比却与之相反,教材的汉族民歌数量和少数民族民歌数量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3]。在模块分布问题上,选择欣赏模块的人数较多,其次是演唱,选择演奏模块的屈指可数。通过翻看教材内容发现,欣赏模块收录民歌15首,演唱模块收录民歌17首,演奏模块收录民歌11首。虽然演唱模块收录曲目多于欣赏模块,但是使用者仍认为接触到的民歌主要在欣赏模块,可见欣赏模块中民歌的受欢迎度高于演唱模块。所以,教材民歌的收录和分布并不是很规整,而且不同模块的民歌受欢迎程度不均衡。第3题的调查数据显示,使用者认为教材中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主要为独唱、合唱和器乐,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止这三种。

1.2.3 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编排不够规整

民歌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它不仅能体现本土音乐文化,还是最接近百姓生活的一种艺术,民歌纳入初中音乐教材是能让学生体验到人间百味的一种方式。但是,有侧重点的学唱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民歌的精髓、感受其中的文化精神,所以在教材編写和编排方式上要格外注意。

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并不是完全按体裁来进行编写,从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单元的单元名“茉莉芬芳”可以得知,该单元内容是围绕茉莉花这个主题来进行编排的,其中无论是“表现与实践”“感受与欣赏”,还是“活动与创造”,都是围绕茉莉花这一个主题进行。再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情曲”,这一单元主要是对游牧民族的音乐风格进行介绍学习;“丝路驼铃”单元是对西部风格音乐作品的介绍。主题是什么,教学内容则一定围绕什么进行,诸如此类,还有“花季如歌”“村寨踏歌”“欧美揽胜”等。但也有单独对一种体裁进行编写介绍的单元,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就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单独介绍,“曲坛音韵”单元则是对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欣赏学习[4]。

从以上分析来看,可以总结出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基本围绕地方风土人情特色展开,除了戏曲和曲艺单元,其他各个单元中则都包含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另外三种体裁,视觉呈现上缺乏规律性,板块分布并不是非常的规整,没有做到有迹可循,有规可遵[5]。在视觉呈现这一点上,苏教版教材做得不够明确清晰。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上述问题,这些数据虽然不能说明大范围的问题,但是也反映出教材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

2 传统民歌在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应用的策略与反思

2.1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审美

传统民歌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的占比也同样不低。进一步激发学生演唱传统民歌的兴趣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学生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如果提升了学生自身的音乐审美,那么传统民歌的传播率和普及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逐渐变化。现在的音乐教材不仅要考虑对传统民歌的传承,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审美,有关部门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可以与时俱进地去了解当前的审美趋势,加入时代音乐新元素,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2.2 在教学中突出传统民歌的特点

传统民歌是当地文化的重要代表,可以直接反映人们的各种活动,如该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气候和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播和娱乐方式。如何在教材中表现传统民歌的特点,需要好好思考。

将传统民歌纳入初中音乐教材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社会积极性、建立社会精神文明体系的重要措施。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并将传统民歌特点明确、清晰地表现出来。这是教师当前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值得好好地思考。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民歌分类,使教学时的侧重点更加清晰;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强调传统民歌的特点,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每一首民歌,在学习完歌曲后,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复习,同时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归纳,在其脑海里自动生成一个分类表,使学生对民歌的学习更加深刻,从而有利于民歌的普及。长时间以来,我国传统民歌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太多优秀的民歌却没有得到传唱。

在音乐教科书中出现的民歌是有限的,而且在民歌产生的年代,这些歌曲只由人们单方面进行演唱,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妥当的保存方法,这导致流失了很多民歌作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可以进一步探索民歌的特点。

2.3 与时俱进地编写多样化的教材

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可以得知,音乐教材的编写尤为重要,教材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会潜移默化地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注意编排规整,也要注意与时俱进和保障多样化。

本次调研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版本进行分析,调研结果显示,不管是歌曲的选择还是教材内容构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此次调研只选取了一个教材版本,但是相信问卷结果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版本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音乐教育情况各有不同,这种差异也出现在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因此,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在视觉呈现上的多样化要求已提上重要日程。这是因为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象征,也是架起友谊桥梁的最佳途径,民歌文化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打开了一条相互认识的快捷通道,其中,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就将民歌文化推向了世界。因此,在音乐课上加强对学生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能使学生从学习生活开始,学着为祖国的未来着想,积极承担自己的时代责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难达到的标准。

如何多样化并与时俱进地编写教材成为当前音乐教育的重要问题,需要编写者吸取前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充分考虑当前的社会现状与使用者的实际情况。

3 结语

传统民歌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的占比至关重要。文章对中国传统民歌在中学音乐教材中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传统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象征,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歌的热爱已经成为当前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音乐教材作为民歌的重要传播载体,编写不但要有优秀的中国传统民歌内容,而且要保证教材中传统民歌的数量。笔者分析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民歌作品,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教材使用者对民歌偏好情况、对教材中民歌分布模块的了解程度、对教材所收录民歌的态度和喜爱程度、教材中民歌的传唱度和影响力四个方面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梳理出了目前初中音乐教材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建议,以期帮助我国传统民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1-36.

[2] 梁惠妮.民歌进校园的现状与思考:以北京市金海学校为例[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8:45.

[3] 湛迪娟.中国传统音乐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体现和比较研究:以湘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84.

[4] 刘欣.初中阶段中国传统民歌的教学研究:以湘艺版音乐教材中作品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68.

[5] 高晓琳.传统民歌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中的变化与发展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37.

作者简介:张雪松(1998—),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教材分析
对初中化学用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