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2-06-28王春晖

学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渗透教学数学思想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算水平和简单解题能力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文章由该背景出发,分析了小学数学中渗透学科思想的意义和路径,提出了在基础概念、课堂互动、习题训练、学生探究、学生展示、情境创设、思想结合中渗透的建议,旨在为教师的创新、优化教学带来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1-01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37

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开始将“培养学生思想”放在首位。基于此,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思维的限制,主动在课程实践活动中探究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深化其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传统模式下的数学学科教育工作缺乏对“数学思想渗透”的关注,大多数教师都对其重要意义不甚理解,导致新课程实践效果差强人意。为此,教师应加紧探寻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和路径,以深度研讨促进高效实践。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的意义分析

数学知识分为显性知识系统和隐性知识系统两种,显性知识系统就是教材中的公式、法则、运算规律等知识教学,而隐性知识系统则是指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主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学科思维、逻辑素养的发展,同时提高夯实学生学科学习基础、增强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探究数学思想,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理论层面,而是开始向“探究知识内涵”方向变化。随着探究越来越深入,他们对学科知识内涵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从而发现数学更丰富的逻辑关系、思维规律,感受到数学更多的魅力。最终,在知识魅力的吸引下,学生主动加强对学科知识内涵和思维逻辑的学习,其学科思维、逻辑素养必然提升。与此同时,以思维和素养的提升为支持,更积极地参与解题活动,解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得以增强。

二、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在基础概念中渗透

学生能否充分理解基础的概念知识,往往直接影响着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渗透教学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应关注基础概念,将其与基础的概念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此时,由于思维被优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轻松、深刻。随着对基础概念的深刻理解,他们对其所蕴藏学科思想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也会有所提升。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小学教师在课程活动中都没有将数学思想渗透在基础概念教学中,他们更愿意直接向学生详解基础概念知识,并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将知识点记录下来,没有带领他们深入挖掘其思维内涵[1]。在该状态下,不仅基础概念教学会呈现出明显刻板、低效的特征,学生对相关学科思想的探究也会受到限制,而且长时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对其学习和成长大为不利。为了更好地带领小学生探究数学思想,保障其基本学习效果,教师應注意在基础概念教学中的渗透,主动在讲授概念知识时说明其体现了哪些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在记住概念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展开探究和分析,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角度出发,运用数学思想探索解决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们形成“基础概念中蕴藏着丰富的学科思想”的认识,他们的基础学习和思维探究必然会向更加积极、深入的方向发展。

(二)在课堂互动中渗透

对于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来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必不可少,是活跃课堂氛围、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想要保障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渗透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以任务为驱动启发他们思考并提出与“数学思想”相关的问题。然而观察现阶段的课堂活动不难发现,大多数师生在活动方面的表现都存在一些不足。部分教师存在“互动会让课堂从有序变得混乱”的错误认识,因此不积极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没有主动引导学生围绕“数学思想”展开互动交流。还有部分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追赶教学进度上,忽视了开展互动活动,也对数学思维的渗透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部分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对学科知识存在“刻板、无趣”的刻板印象,学习时也会出现不积极参与课程活动、不主动与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不主动提问等被动学习的表现。如此,数学课堂会变得更加沉闷无趣,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受到严重限制。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调整课堂教学理念,加强对组织互动环节的重视,并在组织互动的同时渗透学科思维教学元素。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心培养,鼓励他们在互动中围绕“数学思想”课程话题提问。这样一来,学生们对互动活动的参与更加深入,摆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问答模式,他们对课程知识的讨论自然更有深度,进而有效地渗透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在习题训练中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思想的另一种体现方式,就是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将二者综合起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还可以着眼于习题训练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涵盖数学思想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完成对数学思想的渗透[2]。但是在现阶段,习题训练、解题方法分析被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教师根本不重视习题训练,没有在课堂上灵活设计题目并启发学生解答。在解决问题时更是一味注重“标准答案”,没有举一反三,也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难以锻炼自身的解题能力,无法通过方法运用深化对对应学科思维的理解。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及时组织了习题训练活动,却在讲解习题的环节直接将解题步骤告诉学生,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主动动脑筋思考。此时,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运用过于“轻松”,缺少对数学思想的有效思考,其学习和成长受到影响。这也再一次提醒教师,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渗透学科思想为目标,必须优化习题训练活动,以对习题解题方法的有效思考助力学生对学科思维的高效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多提出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习题,来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运用数学思维寻找正确思路和方法,进而借助习题来深化对知识的了解。学生不仅可以深化数学思想,还能将解题能力提升至新的层次,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学科“学以致用”总教学目标能够更顺利地实现。

(四)在学生探究中渗透

新课程改革愈发重视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中也指出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生虽然年龄和知识水平处于较低层次,但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课程活动中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数学思想,具有增强学生自主能力、促进“渗透”教学目标实现的双重功能,因此值得尝试。然而分析过往课程实践活动,大多数教师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他们更习惯于直接将“不同知识包含了哪些学科思维”告诉学生,没有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自主探究机会,这种教育形式本质上仍属于“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亲身经历,难以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在该状态下,学生对学科思维的学习缺乏有效探究经验的支持,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极易浮于表面,看似高效的教学实则低效,与素质教育理念仍存在一些相悖之处。所以说,为规避“学生数学思想学习低效”的问题,教师在渗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主动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自主探究机会,引导学生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并积极鼓励他们对课程知识相关数学思想展开探究。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以问题为引导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展开分析和探讨。由于在探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自主体验,学生对获得的学科思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必然会更深刻,达成一深度学习、渗透的目标,其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望出现新的提高。

(五)在学生展示中渗透

过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思想的渗透效果之所以会无法满足预期要求,与“学生展示受到了限制”有关。简单来说,学生展示环节实际上就是一个“思想外化”环节,通过展示或是阐述将知识外化表现出来,借助该过程进一步加深学习记忆,学生对学科思维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均能明显提升[3]。反之,若学生展示环节缺失,他们的学习停留在“知识内化”层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得不足,就会导致学习效果有限。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思想渗透实践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展示”“学生阐述”的组织和鼓励,既没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自我展示机会,也没有给予其思想表现足够的鼓励,甚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在探究过后就结束教学引导,省略了学生呈现结果的过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渗透。对此,以数学思想在课程活动中的高质量渗透为目标,教师一定要主动转变教学组织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如鼓励学生扮演“小老师”,引导他们以讲课的方式讲述自己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以及自己是如何应用学科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也可以在小组合作教学后,由学生上台对所探究的成果进行阐述,以文字或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讲解小组的探究思路和分工方式。学生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他们可以通过展示、分享学习过程、方法、知识运用思维等实现对数学思想更细致的分析,从而深化自身的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在情境创设中渗透

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还需要加强对情境创设的关注。因为一个具象、直观的情境,往往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在直观思考、情境分析中更准确地捕捉到数学思想信息,同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点的学习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思想渗透出现低效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教师忽视了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只是采用理论灌输,一味地向学生详解“什么是数学思想”,对这一抽象内容,思维逻辑本身就不够成熟的小学生自然难以理解,甚至还会由于“难以跟上教师思维”而出现严重的消极学习情绪,大大降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对其后续发展大为不利。因此,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教师有必要结合具体知识内容创设情境,在情境支持下构建一个更直观的课堂,以生活现象、数学问题为载体,使情境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分析情境信息”的方式探究学科思维。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们更容易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也更容易取得理想的学习结果。基于此,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学习到数学思想,加强对知识点的探究,教师也能够利用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七)在多种结合中渗透

数学思想并非单指某一种思想,而是涵盖多个方面,如类比分析、统计、转化、数形结合、建模、归类等,学生只有对其多元内容实现充分的掌握,才能真正深化自身的数学思想。反之,若学生只是对单一的某一种思想展开学习,他们看上去在不断进步,实际上依旧难以在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还会容易出现“短板”效应,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4]。然而就现阶段来说,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活动中仍旧没有提高对“整合多种思维”的重视,他们将“数学思想”视为一个单一的概念,没有重视数学思想对学生综合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多元化的学习。长时间处于该状态下,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种思维,甚至是只熟知一种或几种思想,而对其他思想一无所知,但也容易形成思维局限,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理念不符。这再次证明,在小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实现对多种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先将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简单整合,将多种思想杂糅在一起,以习题讲解、课堂互动、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以渗透,真正实现数学思想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不同内容的共性和差异,再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全面学习,从而取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在多元学习中形成更加丰富的收获,学会从多个角度对学科知识和问题展开思考,其思想会逐步成熟,实现“渗透”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渗透,围绕基础概念、课堂互动、习题训练展开,均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在学科课程实践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渗透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灵活运用相关方法渗透学科思维、优化课程活动。同時,加强对学生自主的关注,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展示中感受对应知识。适当创设合理情境,结合多种数学思想,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璐,赵建华.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国教师,2020(S1):170.

[2] 崔晓瑞.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读写算,2020(36):137.

[3] 徐士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路径探讨[J].读写算,2020(36):187.

[4] 徐丹.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0(35):88.

作者简介:王春晖(1983.1— ),男,汉族,甘肃清水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渗透教学数学思想小学数学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低碳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