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2022-06-28刘慧

学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优化策略初中

摘 要:从核心素养教育视角出发,文章对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展开了探讨。在简要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基于大事年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基于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实证能力、基于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理性素养等策略,旨在为广大历史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1-010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36

历史作为初中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发展有极大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提出,初中历史教学愈发关注对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但是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和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总目标的实现。对此,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优化策略的分析,以科学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方向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初中生五项历史学习核心品质的培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目的在于增强初中生以客观的立场、辩证的思维、唯物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品质,以及提高他们跨越空间和时间、通过已知材料辨析并实证历史的能力。利用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初中生形成更正确的历史态度和认识,使其掌握实证学习方法并提升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而随着对学科知识的不断研究和学习,学生能发现更多的中华优秀文化,从而有效地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家国意识和情怀,最终成为更有责任感、高度认同本民族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方法

(一)基于自主思考,培养唯物史观

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活动并进行自主思考,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保障。只有提高初中生对历史课程活动的参与度,并促进其对课程知识与内涵的深度思考,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运用唯物思考方式探究知识,学生的唯物史观才能更好地形成[1]。这也意味着,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预留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板块,并提醒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唯物思维,从历史的演进历程中树立起唯物主义的观念,引导他们运用纵横对比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人物。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历史知识,他们的唯物史观也能初步形成。但是纵观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后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出现了不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行为,也缺乏对唯物思维的运用,教师没有为学生的唯物自主思考提供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唯物思维、自主能力难以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基础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自然难以实现。所以说,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课程活动,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唯物”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为他们设置历史探究的任务,鼓励他们借助思维导图或其他形象化的学习辅助工具,感悟具体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教师也要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学生,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让学生正确认识唯物思考方式,养成良好的运用唯物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借助上述教学措施,学生逐渐强化了自身的唯物主义观念,能够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解释历史现象、感悟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能不断提升。

(二)基于大事年表,培养时空观念

时间与空间是历史知识中的两个主要元素,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可是在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较为严重,学生难以实现跨越时空的学习和思考,其时空观念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课程活动,教师应提高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关注,积极寻找能够帮助他们突破时空学习限制的教学手段和学习工具,大事年表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大事年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大事年表,将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直观地展示在初中生面前,帮助他们迅速理清知识之间的时间关系,确定空间联系,从而促进其跨时空的思考和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始终无法完全理清历史事件的时间逻辑,无法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更为清晰的学习框架,甚至会在分析某一事件时因混淆其时空性质陷入思考困境。这直接提醒了教师,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应加强对大事年表等跨时空教学材料的合理运用,将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大事年表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时空结合的角度,明确其具体的发展进程以及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社会影响。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主绘制大事年表,结合教材中的资源以及课外拓展素材,丰富表中的内容,以此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总结和深度探究能力。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启发和示范下,对“采取何种方式对学科知识展开跨时空”的学习产生更正确的认识,不仅能增强他们的时空观念,还可以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

(三)基于史料分析,培养实证能力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本质,是对可信史料的研究和分析。对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关注其史料实证能力。也就是说,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重点培养其实证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教材中的文字、插画等类型的史料资源,也要让学生从课内出发搜集和整合包括书籍、影视资源在内的课外拓展史料素材,促使他们在分析史料和验证史料时,增强自身的实证素养以及推理能力[2]。然而在当前的课程活动中,直接学习教材史论、缺少对史料的系统分析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教师更习惯直接将教材史论告诉学生,不仅并未积极带领学生分析史料、证明史论,甚至在授课之前也没有主动分析史料、验证教材内容的真实性。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无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不进反退”。因此,无论是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上,还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都应该构建以史料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史料资源,鼓励他们展开多角度的史料实证活动。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献、图像等史料,结合分析结果证明史论,也能验证自己在之前对事件做出的猜想。尤其是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适当放手,让他们自主搜集史料并展开实证分析。这样,学生得到的锻炼更多,他们的历史成长速度必然更快,实证能力的提升指日可待,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也能得到有效的拓展。

(四)基于话题讨论,培养辨析思维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不仅指向对学生实证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对其辨析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基于历史话题的讨论活动,对该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大有帮助。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课程活动,教师还可以设计话题讨论活动,从教学内容和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入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关话题内容展开辨析和讨论,让他们在课堂上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度对话,以此增强他们的辨析思维。此时,新的问题也就衍生出来了,即话题应如何选择?讨论活动应如何组织?教师可以尝试选择一个较有争议、能够引起学生“对立”的话题,再引导他们围绕相关内容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立场,自主搜集能够佐证自身观点的史料并进行论证,不仅可以提高辨析思维能力,还有望将实证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师并不关注对话题讨论活动的设计,他们没有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没有引导学生廣泛搜集资料并重现历史。在该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教材中,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对知识的认识有局限。这再次提醒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与学习,必须积极转变授课形式、加强对话题讨论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学生辨析思考的引导,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具有深度探讨价值的问题,并围绕着问题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深度逐渐加强,而且能有效地脱离浅层学习模式,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就能得到加强。

(五)基于真实案例,培养理性素养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低效的教学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对真实案例的理性分析。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直接将史论以及“这些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在当今社会应该吸收怎样的教训?我们应如何在历史的启发下处理社会问题?”直接告诉学生,没有充分引导学生结合真实的案例分析这些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价值。学生是通过刻板记忆获得知识的,而不是通过理性思考来认识历史,其理性素养难以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因此也无法实现更好的发展。面对这一情况,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分析真实的历史案例,从历史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入手选择对应的案例,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此后,将真实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提前透露其相关史论知识,鼓励并启发他们对真实案例展开理性分析,要求他们对该事件作出评价,在学生细致分析和全面解读历史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3]。再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主题,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选择历史案例,并在班级内展开深入探讨。长此以往,初中生养成理性分析真实案例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理性思考获得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其学习质量与个人品质得到增强,教学有效性能够稳步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六)基于历史人物,培养客观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讨论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的影响和价值,直接影响他们理解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效果。从这一论点出发,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还应该将关注点放在人物教学方面,让学生在准确解读史料资源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贡献,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并评价相关任务的意识和素养。事实上,这也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阶段,大多数师生对此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一些教师在授课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评价人物,融入大量主观情绪。受教师影响,学生在无形中也开始融入主观色彩评价相关人物,缺乏对其所做之事、所说之话的客观分析和叙述。这种“偏颇”的学习,直接限制了他们对人物贡献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吸收运用,阻碍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说,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课程活动,教师一定要基于人物培养学生的客观意识,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重大影响的人物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鼓励学生广泛地搜集课外资源,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客观解读历史人物。不断提醒学生客观看待并评价人物,引导他们在批评人物错误的同时学习人物的贡献。如此,学生的学习会更加客观,他们的成长必然会更理想。

(七)基于文化背景,培养家国情怀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目的之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教学契机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学生是否具备家国情怀,不仅会影响历史教学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产生影响[4]。传统教学之所以会出现差强人意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略了历史教学与文化的融合。教师一味地讲解教材知识,没有从文化角度解释知识,导致初中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文化品质提升家国情怀。因此,从核心素养教育视角出发,教师可以基于文化背景讲解知识,导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化素材,以微课视频、影视资料、书法作品等多种形式,丰富历史课堂中的文化知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内涵展开分析。同时注意文化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立足当今社会讲述历史文化,举办文化主题的历史班会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炼和分析文化素材中的历史元素、背景知识等,增强其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逐渐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正确认识,可以在前人的文化追求影响下形成新的追求,从而主动承担当代社会责任、深化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能力素养的培养和关注。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大事年表、可信史料、真实案例、历史人物的关注,合理运用自主学习、话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灵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全面引导,助力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3.

[2] 冀斌.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12):50.

[3] 马世荣.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国教师,2019(S2):48.

[4] 仲伟媛.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策略[J].天津教育,2019(30):127.

作者简介:刘慧(1976.10— ),女,汉族,甘肃庆阳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优化策略初中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