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过程性考核方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24盛广宏王诗生王萍贾勇刘玲

大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专业认证教学设计

盛广宏 王诗生 王萍 贾勇 刘玲

[摘 要]专业认证对于推动教学的国际化、建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课程达成评价是专业认证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过程性评价强调在教学全过程设置考核点,考核形式多样化,以此来检查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而专业认证通过课程达成评价来衡量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文章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介绍在专业认证背景下过程性考核与专业认证的课程达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过程性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专业认证;过程性考核;教学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067-03

一、基于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考核方式变化

工程教育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因此,专业认证要求专业基于学生产出,即基于社会需求设定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通过毕业要求进行体现,而毕业要求又是由课程体系来实现的。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贯彻到课程教学层面,就是要求建立一种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切实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教學模式与体系,同时要易于评估,其中的课程达成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1]。

现阶段的课程考核大多采取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以期中、期末两次闭卷考试为主或仅有期末考试,辅以平时作业或考勤,考核和评定模式单一,且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平时学习效果的评价,而平时作业和考勤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学习效果,局限性较大[2]。过程性考核基于教学过程设计而采用作业、课堂提问、阶段考试、调研汇报、论文撰写等多种考核方式[3]。过程性考核是将过去的期末或期中考试分散到教学全过程,考核方式灵活,考核内容多样,考核范围更广泛。过程性考核并不仅是为了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在整个学期都认真学习。教师通过过程性检查跟踪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查找学生的不足,在得到反馈信息后,着手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4]。过程性考核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方面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日益被多数高校采用。专业认证作为一项国际认证,对于推动教学的国际化、建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工科专业申请专业认证,并按专业认证的要求开展教学。在此背景下,若能将过程性评价与专业认证相结合,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必将共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过程性评价强调在教学全过程设置考核点,考核形式多样化,以此来检查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而专业认证通过达成评价来评价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最终也是落实到各种考核评价上。因此,将过程性评价与专业认证的课程达成评价相结合,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至于如何结合,需根据具体课程的性质及其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讨论。首先将每门课程支撑的指标点嵌入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并确定教学途径,根据指标点及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然后就每个教学内容及考核项目,给出明确的操作方案,包括教学设计、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频度及节点、评分标准[5]。

二、过程性考核方式的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主要讲述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管理、处理与处置技术、常见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的能力。我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授课学时为 32学时,配套8学时实验,同时单独开设一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过程性考核的方式有:平时作业、大作业、思考题、小测验、期末笔试考试等,部分考核方式见表1。

过程性考核成绩分配方式:平时作业成绩 10%,思考题成绩5%,大作业及讨论12%,实践(实验)教学12%,阶段性测验10%,期末考试50%,考勤1%。另外,课程参与度(提问)不计入成绩比例,每次依据回答正确程度奖励0~1分(奖励性成绩,计入总成绩),考勤为惩罚性分数,旷课迟到均扣分,全勤得1分,旷课扣2分/次。

三、过程性考核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尽管过程性考核方式形式多样,但并不是每个考核方式都可以用于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与否,比如考勤、课堂提问,并未纳入,因为考勤与课程学习目标无关,而课堂提问很难做到全覆盖。具体的对应关系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的指标点特点不同,需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将课程达成评价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有选择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过程性考核点,可以分析和评价相应指标点的达成情况。

四、过程性考核的实施及效果

过程性考核贯穿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整个教学过程。为了适应这种考核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增加课堂提问、学生PPT汇报、研讨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了保证课程考核和教学的效果,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就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分标准、成绩构成等信息向学生明确交代,并将课程教学大纲、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分发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确学习目的及任务。

(一)课堂提问与交流

每次课均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并在每次课教学过程中均设置1~3个小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基本上每次上课均能提问4~5名学生,课程结束时基本能保证每名学生被提问一次以上,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文献调研及汇报

教学第一章和第八章内容时,均布置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当然其他题目也会涉及文献查阅的内容,但不是重点。如第八章主要介绍典型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方式,涉及固废种类繁多,无法在课堂上一一讲授,为此布置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并制作PPT,随机让学生进行汇报。为了保证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同时又避免相互抄袭,学生按2~3人一组来完成任务。教师列出了25种典型的固体废物,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查阅,掌握这些固体废物的来源、特点、利用和处置方式等。为了调动更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充分投入并享受学习过程,在每组进行汇报时,要求其他学生必须提问不少于1次,由汇报人来回答,教师对所提问题及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基于汇报及提问情况进行0.5~1分的分数奖励,计入最后的总成绩,这使学生汇报和提问的积极性非常高。

(三)阶段性考核测试和期末考试

在课程教学中期,在第四章结束时设置一次阶段性小测验,考查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小测验以基本概念为主,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实行闭卷考试。为了保证测试的效果,笔者采取突然考试的方式,即不提前告之考试时间,而且考试的题目也是用PPT播放,题目在PPT上只显示30秒钟,必须快速答题。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平时加强学习,而不是考前突击复习。小测验中考查到的题目在期末考试中将不再出现,但绝大部分学生做得不够好的题目會在期末考试中换个方式进行考核。

(四)大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两个大作业,分别是垃圾分选方案的设计和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两个大作业均以自己家乡的垃圾为例,进行分选工艺设计,将其中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离;其次结合课程设计,在学生学习第七章中的部分内容后,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例,基于电子地图,进行垃圾填埋场选址,选址时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社会等因素,并分析选址依据。

(五)实施效果

专业认证的课程达成评价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小测验(注:满分为40分)为例,2014级平均得分为21.42分,2015级平均得分则上升到26.11分,提高了约22%,由此可见,即使是突击考试,学生因为注重平时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期末考试平均成绩2014级为70.0分,而2015级的平均成绩为77.4分,课程达成度也较2014级有所提高。但过程性考核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部分学生不愿意接受,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因此后期需与网络教学、小班化教学相结合,以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效果。

五、结语

本文仅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介绍了过程性评价在专业认证中的应用、过程性评价与课程达成评价相结合时的课程教学设计。课题组通过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改进。

[ 参 考 文 献 ]

[1] 宁滨.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动“双一流”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17(Z1):24-25.

[2] 曾国斌,梁维意. 高校教学过程化考核管理的实践与构想[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0):84-85.

[3] 何丽珠,陈沙鸥,李山东,等. 加强过程性评价,实行多元化考核模式[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1):55- 56,62.

[4] 何赛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课程评价机制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 当代教研论丛,2016(7):121-122.

[5] 施晓秋. 遵循专业认证OBE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5):154-160.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过程性考核专业认证教学设计
应用型法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探析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