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四位一体”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2022-06-24曾雁李冬冬

大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东盟四位一体高校教师

曾雁 李冬冬

[摘 要]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背景下,广西高校教师与东盟高校教师的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的科研国际化获得了新的机遇,如何构建一个促进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的科研国际化的模式,是当前广西众多高校的科研管理者探讨的主题。通过对部分广西高校的380位教师及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以及对16位教师深度访谈数据的收集,课题组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和东盟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共同谋划学术论坛、关注中国-东盟热点问题等促进教师科研国际化的措施,与受访者学历、职位、学校规模、师均科研经费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研究认为,构建一个以凝练面向东盟的学科方向为引领、学院平台建设为主体、学科平台为中心、学术团队为主力的“四位一体”的闭环结构,能够将优质的科研资源有效融合到一起,促进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的科研国际化。

[关键词]中国-东盟;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014-05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程度也是评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教师科研国际化。当前,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蓬勃发展,广西高校教师是促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主力军,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促进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的科研国际化,打造地方高校的科研国际化特色和优势,是广西众多高校学者们探讨的课题。广西大学在2005年成立的中国-东盟研究院,以设定研究所和研究方向的模式吸引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研骨干组建研究团队,是广西高校面向东盟科研国际化的典型。其他,如广西民族大学的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的中国-东盟关系研究所、广西财经学院的广西(东盟)财经研究中心,以及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等研究机构,都以一定的形式吸引广西高校教师参与面向东盟的科学研究。然而,随着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升级,广西与东盟经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广西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师科研国际化模式亟须升级,以期形成与东盟高校科研合作常态化的互动。为了顺应这一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背景下促进广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的有效模式。

一、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研究现状分析

(一)教师科研国际化内涵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定义为高校教师跨文化的见解融入高校科研的动态过程。国外学者Knight则认为,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将国际跨文化维度融合到高校科研服务功能中,从而提升高校国际化的软实力,创造国际价值的全过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程度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重要指标,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变化及融合过程的必然结果。

(二)关于衡量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的指标研究

美国的Arum和Water(1992)认为,衡量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的指标包括教师年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频次、跨国科研合作项目的数量、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转化量、教师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或专著的数量及引用数量。这一观点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李盛兵(2005)根据科研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构建了衡量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的科研课题国际化和国际型学术会议2个二级指标,以及课题组成员、研究资助、信息资源以及科研成果发表与应用的国际化4个三级指标。西南交通大学的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将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研究和成果2个二级指标,研究指标主要包括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数和来自国外科研资助经费总额,成果指标包括教师发表国际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获得国际专利数及中外合作实验室、研究基地数等三级指标。陈昌贵(2009)、张妍(2017)等学者则用教师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频次、科研合作项目的国际化和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三大指标来衡量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水平。

(三)教师科研国际化路径研究

Knight(2004)从项目和组织两个方面来论述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的路径,他认为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是教师参与国际化科研项目的培养到水平提升的过程。John K. Hudzik(2011)则认为,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可以从教师参与国际性学术研讨活动、撰写国际学术论文技巧的培养等基本要素方面来提升教师科研国际化水平。还有一些学者从建立跨国主题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项目、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开发学术领域方面的国际研究伙伴等方面来论述提升教师科研国际化的路径。

中国与东盟高校的教师科研合作起步较晚,双方高等教育的合作是随着经贸合作的加强而不断深入的,各国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差异很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高校国际化比较普及,在教师科研国际化方面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广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方面与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在这种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探索教师科研国际化发展路径,是本项目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现有的理论能够为本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無法完全满足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因此,本研究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探索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背景下提升广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二、调查设计与研究方法

对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国内外多数学者用教师科研的“过程”和“结果”来衡量其国际化程度。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包含了区域、高校、院系及教师个体多个层面,以往的研究在观察教师国际化方面主要采用科研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及科研成果等量化指标。显然,量化的数据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信息,能够发现大学之间的比较优势与差异,然而,仅仅靠定量的分析,是无法深度了解和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的。本研究数据首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量化数据,其次使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质性数据,以便能够更深入地分析研究问题。

(一)问卷调查数据的收集

结合已有的研究及广西高校的具体情况,课題组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分别拟定了《广西高校面向东盟教师科研国际化发展情况调查表》及访谈提纲。问卷收集了被调查高校五个方面的具体数据:一是高校面向东盟问题的研究机构,包括研究所、研究基地;二是教师面向东盟的研究主题,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热点、学术论文;三是教师参加面向东盟学术会议情况,包括面向东盟问题的国内外研讨会、论坛;四是教师面向东盟的人文交流活动,包括政府举办的、民间团体组织的、学术团体组织的交流活动,学校举办的国际论坛,师生出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五是教师获得东盟问题研究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与经费、校际国际科研合作协议。问卷调查旨在提供广西高校面向东盟国际化现状的轮廓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访谈数据,构建一个促进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的科研国际化的有效模式。

(二)访谈数据的收集

课题组根据研究的问题,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并按照理论抽样原则,从具有面向东盟科研国际化的广西高校中选择深度访谈对象。考虑到人口统计学变量可能影响教师的观点,在研究取样时,采取男性和女性的访谈人数大致相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背景的访谈人数大致相等的原则,最终选择了16位访谈对象。课题组对每位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获得访谈录音,经整理得到16份访谈备忘录。调查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系统收集数据,主要围绕着以下话题展开:1.请您谈谈广西高校面对东盟科研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促使您取得国际化科研成果的动机是什么?2.学科、学院、团队对您取得面对东盟的国际化科研成果有哪些帮助?3.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对学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有哪些促进作用?4.您认为有效推进广西高校面对东盟的科研国际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5.您在参与面对东盟科研国际化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概括广西高校面对东盟的科研国际化发展现状,应用均值比较与相关性分析以及P值检验,检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对于访谈质性数据的分析,采用的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遵循“访谈备忘记录—贴标签—概念化—范畴化”的流程,依据理论编码过程,通过持续比较和类属划分,建立概念和核心范畴的框架,从而揭示影响促进广西高校教师面对东盟的科研国际化的深层次问题,结合定量分析结果,构建促进广西高校教师面对东盟的科研国际化模式。

三、研究发现

(一)调查问卷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0份。本次问卷的受访者中(如表1所示),女教师占比67.89%,男教师占比32.11%,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多高校的女教师都比男教师多。另外,专任教师和其他受访者比例达76.58%,这样选择主要是为了能够体现一线教师的整体看法。受访者年龄以中青年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为主,他们都是各高校的科研骨干,对教师科研国际化有较为直观的认知。目前,广西各个高校的科研力量也以中级与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为主,这两者占比达到84.21%,高校工作年限基本在5年以上。

(二)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能够促进广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

研究发现,以往研究认为中国-东盟教育深度合作措施中“学科建设合作”及“共建研究机构”能够极大地促进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但在本问卷调查中,仅有17.37%和20.26%的受访者持乐观的态度。课题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访谈获知,持乐观态度的大都是兼任管理工作岗的教师,他们认为,随着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深入,“学科建设合作”及“共建研究机构”将是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科研国际化的着力点,通过这两个平台,能够挖掘双方共同的研究热点,快速提升广西高校教师的科研国际化水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74.47%及62.63%的受访者持不确定的观点,他们大都觉得这两项措施受限所在的学校科研条件及自身科研能力,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不抱乐观态度。与此相反,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赞同促进教师科研国际化的其他举措,其中,对“与东盟高校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持赞同意见的占比为80.26%;赞同“与东盟高校合作举办学术论坛”的占比为86.84%;赞同“关注中国-东盟热点问题研究”的占比为91.84%;赞同“教师到东盟高校访学”的占比为70.53%;赞同“提升教师外语学术交流能力”的占比为77.1%。此外,通过深度访谈得知,“与东盟高校合作举办学术论坛”及“关注中国-东盟热点问题研究”是目前广西高校提升教师面对东盟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例如广西大学与泰国的那黎宣大学合作举办的“Business, Econom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广西民族大学与老挝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老挝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等,是提供给广西高校教师与东盟高校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研究还发现,广西的大部分高校都有相关的中国-东盟热点问题研究,特点是研究面比较广,但合作渠道窄。

(三)数据相关性分析

表2采用Spearman 和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正相关。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持“与东盟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合作”和“与东盟高校合作共建科研平台”这一观点的受访者,跟其职位、学历、所在学校规模、所在学校师均科研经费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访谈的数据显示,任职学校中层管理的教师大都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与东盟高校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方面的合作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在积极促进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方面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受访者学历层次、所在学校规模及科研经费与这两者也呈正相关,博士学历的受访者大都认可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的合作是推进广西教师面向东盟科研国际化的基础,学校的规模和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和“与东盟高校合作共建研究机构”和“所在学校规模”呈正相关,原因是规模大的高校和科研实力强的高校对合作有更大的需求,使得这些高校教师对高层次的深度合作满怀期待。“与东盟高校合作举办学术论坛”与受访者学历、所在学校规模及所在学校师均科研经费呈正相关,这类高校教师认为,合作举办国际学术论坛是促进教师学术研讨最有效的方式。东盟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承接西方的学术体系,教师科研国际化程度较高,教师间通过学术研讨的交流,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关注中国-东盟热点问题的研究”仅与教师学历呈正相关,高学历的教师在科研上凝练研究方向,更为关注中国-东盟的热点问题,面对东盟问题的研究,广西高校教师有切身体验科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此外,教师到东盟高校访学、提升教师外语学术交流能力与教师年龄、学历及所在学校师均科研经费的投入呈正相关。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师均科研经费不太高的高校中,大部分硕士学历的年轻教师都赞同这两项举措。他们认为,到东盟高校访学,既可以提升教学和学术能力,又可以在外语学术交流能力方面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东盟各国,大多数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语言都为英文,而提升英语的学术交流能力是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的基础。

四、结论

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背景下,广西与东盟高校教師的学术交流会越来越频繁,这对促进广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来说是很好的机会,而教师面对中国-东盟问题的研究,也是广西高校提升教师科研竞争力的一个侧重点。通过对问卷和访谈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科方向”“学院平台”“学科平台”“学术团队”是提升广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的核心范畴。研究认为,构建一个以凝练面向东盟的学科方向为引领、学院平台建设为主体、学科平台为中心、学术团队为主力的“四位一体”的闭环结构,能够将优质的科研资源有效地融合到一起,促进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的科研国际化。

(一)凝练优势学科方向

受访的高校中层管理者一致认为,未来广西高校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应在学科合作上有所突破,凝练优势的学科方向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关键。相比国内众多同类高校,广西大多数高校现有的学科优势并不明显,而东南亚有不少知名高校的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推动广西与东盟高校的合作,对广西高校教师的科研国际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要有意识地凝练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打造优势学科,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促进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科研国际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凝练优势学科方向,围绕这一方向,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研究队伍,形成汇聚人心的学科团队。有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的指引,在与东盟高校学科建设合作基础上,广西高校可以理性地寻找合作伙伴,制订短期、中期、长期的学科建设投入计划,协同创新,这有利于实现合作双方的资源共享,从而形成特色分明的学科群;在引导教师科研面向东盟国际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以重大学科任务为牵引,建设青年学术创新团队,以形成特色学科研究领域,从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二)学院平台

根据调研数据的分析,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学院平台是教师科研国际化的支撑主体,教师科研的研究基础都离不开学院平台。因此,学院平台要完善教师面向东盟科研国际化的体制机制,扩大开发度,加强与东盟高校的协同创新。其中,培育面向东盟问题的研究项目,鼓励和扶持教师申请与东盟高校合作科研项目,积极参与东盟大学联盟组织,构建实质性的与东盟各高校进行学术合作交流的网络和对外合作平台是关键。还应通过学院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学院平台的培育等措施,大力促进教师面向东盟的科研国际化,构建教师国际化科研体制机制,加速推进科研优势的培养。此外,学院可以建构与东盟高校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有跨境学习的经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对培养教师科研习惯、改善研究方法有积极的作用。

(三)学科平台

应与东盟各高校合作,共建学科平台,通过学科平台建立健全支撑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与东盟各高校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依托学科优势,推动教师科研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科平台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东盟高校资源,培育新的高端科研平台,推进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发掘新机遇,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人才互换与合作研究。与此同时,要积极与东盟研究机构、企业等进行广泛合作,积极推进面向东盟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另外,应依托信息化技术,搭建广西和东盟各高校科研共享管理平台,以提高学科平台的使用效率。

(四)学术团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文化多元趋势的深入,高校教师都意识到教师科研国际化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同教师的访谈中,大家都表示学术团队的建设是目前教师科研发展的瓶颈。针对教师访谈数据的分析,凝练出“梯队结构”“自身建设”“研究热点”三个核心范畴。其中,合理的梯队结构是学术团队发展的需要,在本次调研的高校中,不少高校中青年教师居多,难以群聚一个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也因此限制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难以把握当前研究的热点。此外,在本研究的问卷数据中,教师对自身建设特别重视,他们认为学校提供东盟访学交流平台,以及自身外语应用能力的提升是促进教师面向东盟科研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本研究认为,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背景下,探索促进广西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的模式,能促进教师或学术团队的发展。广西高校构建“学科方向”“学院平台”“学科平台”“学术团队”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广西高校教师面向东盟的科研国际化水平。首先,高校团队要科学凝练面向东盟的优势学科方向,在东盟高校中寻求合作伙伴,打造优势或特色学科。其次,要激活学院平台和学科平台,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科研国际化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围绕学科建设目标,瞄准中国-东盟问题研究热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最后,要激发学术团队的活力,提升整体学术团队的科研国际化积极性和创造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3-116,160.

[2] 陈昌贵,王璐.“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机遇与挑战”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9(12):105-106.

[3]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等.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116-135,190-191.

[4] 张妍.研究型大学依托科研培养人才的保障机制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7(8):53-54.

[5]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1):5-31.

[6] Hudzik, J. K. (2011).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concept to action[M]. Washington, DC: 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2011.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东盟四位一体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