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2022-06-21赖燕媚刘钊洪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

赖燕媚 刘钊洪

摘 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番禺区石楼镇何澄溪小学比邻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石楼镇大岭村,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是当时番禺区抗日根据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研究点将极具地域特色的红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弘扬主旋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道德与法治;融入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番禺区石楼镇何澄溪小学是一所由大岭村、岳溪村、官桥村合并成的农村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充满活力与生机。学校毗邻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石楼镇大岭村,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又是当时番禺区抗日根据地之一。村里有纪念抗日英雄的烈士纪念亭、在抗日争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炮台遗址、作为抗日救援临时总部的显宗祠……这都是珍贵的红色思政教育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以一条主线——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以儿童的生活领域,选取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组织教学内容。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生活化的综合型育人课程,仅仅用教材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灵体验都是具有实效性的课程资源。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研究点,将极具地域特色的红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弘扬主旋律,这既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一、立根课堂,巧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指出:“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时时立足于生活,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从教科书中挖掘与本土红色文化有关的材料,并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笔者在教学《我爱家乡山和水》这一课时,带领学生认识大岭村的美丽风光,重点给学生介绍大岭村口的烈士纪念亭的来历,还给学生讲述大岭村抗日英雄——陈绍卿在抗战过程中壮烈牺牲的故事,让学生对家乡的英雄增添敬佩之情。筆者还给学生讲了有关于大岭村里的最著名的祠堂——显宗祠的故事,它在抗日救援时起到重要作用。表面上那是一座祠堂,但在抗战后到1985年,一直都作为村中的小学。通过对家乡红色文化的学习,学生对家乡又加深了认识。笔者通过合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既能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功能,又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刻下地域文化的烙印,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有根之人。

二、走出课堂,活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体验式思政教育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开放性的综合课程,应该走出课堂,拓宽视野。大岭村和岳溪村具有丰富而有价值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培养少年儿童思想素质教育、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爱乡教育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真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大岭村既是一个人杰地灵,充满民间文化艺术特色的村落,也是抗战时期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事迹。结合建党100周年的契机,基于《道德与法治》里的《说说家乡的故事》专题,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大岭村红色教育基地——大岭烈士纪念亭,给学生讲述大岭村抗日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在烈士纪念碑献花。课后笔者还指导学生参加党史系列教育活动的“我讲红色故事”的微视频比赛,积极参与“讲红色故事”比赛,发掘革命老前辈们在烽火年代的故事。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和乡亲们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立志为家乡的建设献出更多的力量。

三、以景渲情,巧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使得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系列以家乡为背景的主题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端坐在教室内看看图片、做游戏的模拟方式,很难凸显这类主题教学独特的育人价值。综合实践科提倡教师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结合实践活动,选取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组织教学内容。因此,笔者在教本单元学习内容时,让学生化身为大岭村的小导游,让学生享受体验的快乐,走出校园,外出参观大岭文化古村更能让他们直观了解家乡,走向真实的环境中,师生一起走访大岭古村各处红色文化遗址、了解古村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各种文化故事。随后笔者与学生一起设计“红色大岭”旅游路线图,让学生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与探讨家乡红色文化,并上了一节校内公开研讨课《显特色大岭魅力,我是大岭村小导游》。课堂寓教于乐,获得校内教师的一致好评,学生积极参与,讲解自己设计“红色大岭”旅游线路、写导游词等故事,展现大岭村在抗争时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课后,笔者让学生以小导游身份在大岭村给游人讲解。在小导游的职业体验中,使道德与法治科与综合实践科互相渗透,学生在加深对大岭村的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设计旅游路线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设计一条有自我特色的旅游线路出谋划策,体验当导游的乐趣,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用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层层递进,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内含的育人价值,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叔佑.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

[2]陈冲.渗透红色文化教育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7(08).

[3]谢先将.立足红色文化建设 创建农村特色校园[J].小学教学研究,2017(26).

[4]吴顺耐.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J].教书育人,2018(29).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