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2-06-20何杰飞戴波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瑞芬太尼丙泊酚

何杰飞 戴波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康复效果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facial autologousfat transplantation)指的是采用负压吸脂方法将腹部、臀部或腿部的脂肪吸出,经过特殊处理后填充至面部凹陷处,以实现受区形态的改善[1]。面部凹陷是指颊部、额部以及颞部的塌陷,多由事故或年龄增长导致。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外在形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手术的目的是解决凹陷问题,填充局部凹陷部位,促使面部轮廓流畅;填充材料为自体脂肪,不会产生排异,手术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较广[2]。麻醉药物的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丙泊酚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该药起效较快,但单独用药局部药物浓度较高,容易诱发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常需要联合其他药物[3]。瑞芬太尼具有中樞镇痛效果显著的优势,镇痛效果较强,可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半衰期较短且清除速度较快[4]。本研究选取佛山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美容科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1例面部凹陷患者,探讨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佛山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美容科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1例面部凹陷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按照手术麻醉药物使用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 =59)和复合组(n =62)。

复合组男13例,女49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5.21±6.32)岁;凹陷部位:颊部36例,额部15例,颞部11例。常规组男9例,女50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6.13±6.51)岁;凹陷部位:颊部35例,额部13例,颞部11例。两组性别、年龄、凹陷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已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首次进行该手术;②年龄>18岁;③面部需填充部位皮肤无破损;④填充部位未注射透明质酸;⑤无整形美容史。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②合并沟通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③配合度较低;④严重肾、肝、心、肺功能不全;⑤近1个月内服用活血药物;⑥无吸烟史、非月经期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脂肪供应部实施局部肿胀麻醉,于皮肤褶皱处取3 mm切口,保持注射量和吸出量的比例为1∶1.5,使手术操作区域呈现中度或重度肿胀;当发现注射区域皮肤出现橘皮样、皮肤变硬提示麻醉完成,面部凹陷处则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常规组麻醉药物为丙泊酚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8,规格:20 ml∶0.2 g)静脉滴注,使用剂量为5.0 mg/kg。复合组麻醉药物为丙泊酚+瑞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2 mg/支)静脉滴注,使用剂量为2.5 mg/kg。

1.4 观察指标 ①麻醉后10 min,比较两组镇静评分(Ramsay),分为6级评分,1分表示清醒,伴有焦躁;2分表示清醒,可安静合作;3分表示清醒,能对命令进行反应;4分表示睡眠,但对动作仍有反应;5分表示睡眠,对动作反应迟钝;6分表示睡眠,对外部作用力无反应,分值越高表明麻醉效果越优[5];②比较两组麻醉前和麻醉10、30 min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压(MAP)水平;③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恶心呕吐、头痛)。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 (%)]表示,比较采用χ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Ramsay评分比较 麻醉后10 min,复合组Ramsay评分为(5.26±0.42)分,高于常规组的(4.68±0.55)分(t =6.538,P<0.05)。

2.2 两组麻醉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麻醉10、30min后,两组SBP、DBP水平均上升,但复合组SBP、DB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3 两组麻醉前后HR、MAP比较 麻醉10、30 min后,两组HR、MAP水平均上升,但复合组HR、MA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4 两组苏醒时间比较 复合组术后苏醒时间为(6.85±1.51)min,短于比常规组的(9.02±1.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1,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面部凹陷患者软组织缺损,容易出现自卑、抑郁心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采取面部填充治疗[6]。自体脂肪作为最佳软组织填充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整形美容外科;其适应症较为广泛,可用于填充面部皮下凹陷性缺损或畸形,对面部软组织发育不良或外伤所导致的凹陷均有较佳填充效果。自体脂肪具有可再生、提取难度较低、排斥反应低、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患者能普遍够接受[7]。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填充后能明显改善面部凹陷患者的面部轮廓,是面部凹陷患者的首选填充方式。但有研究指出[8],麻醉药物的选择能可能影响术后恢复效果,选择安全、高效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丙泊酚常需联合其他药物以降低其使用剂量[9],而瑞芬太尼是较好的选择。

本研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中对机体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麻醉10 min后,复合组Ramsay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情况较佳。分析原因为丙泊酚是一种静脉麻醉药物,经静脉滴注给药后,能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实现快速镇静、镇痛效果[10]。瑞芬太尼進入机体后,能快速且均衡分布于各部位,吸收较为快速,可促使患者达到脑血平衡状态,将其与丙泊酚复合使用能让两种药物的药效加成,麻醉效果较佳。本结果显示,麻醉10、30 min后,两组SBP、DBP、HR、MAP水平均上升,但复合组的SBP、DBP、HR、MAP水平均较常规组更低(P<0.05),说明相较于丙泊酚麻醉,复合麻醉更有助于维持麻醉期间患者体征的稳定。这是因为瑞芬太尼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可对自主神经功能和中枢神经进行抑制,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可避免手术操作对血压和HR的影响;而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可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脑供氧充足[11,12]。丙泊酚会导致患者血管扩张,降低体循环阻力导致HR加快,而瑞芬太尼能对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进行抑制,使术中患者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量减少,有助于维持心脑血管功能的稳定,从而稳定生命体征,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利于术后康复。复合组苏醒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表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促进患者早期苏醒。这是因为瑞芬太尼分布容积较小,与丙泊酚复合使用有助于控制麻醉深度,不会对患者术后苏醒造成影响,加上瑞芬太尼含有酯键,能经过非特异性酯酶水解,停止用药后无蓄积情况,可控性较强,有效缩短麻醉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停留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13]。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 <0.05),提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究其原因为丙泊酚能对循环系统进行抑制,可降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和氧气量,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术后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14]。丙泊酚清除速度较瑞芬太尼慢,术后药物残留于肌肉、脂肪中,对迷走神经造成抑制,较易引发恶心呕吐,联合用药后能降低丙泊酚药使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为患者机体康复提供有利条件[15]。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后患者需要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才能实现术后机体的早期康复,获得更佳面部填充效果。

综上所述,对需进行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的面部凹陷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收获理想麻醉效果,能降低麻醉药物对体征的影响,苏醒时间较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瑞芬太尼丙泊酚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