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脾消导应用保和丸治疗小儿鼻鼽临床观察

2022-06-16李增龙刘钢金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变应性食积脾虚

李增龙,刘钢,金龙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省中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鼻鼽,又称鼽嚏,最早记载于《礼记·月令》[1]。《黄帝内经素问·脉解篇》中说道:“所谓客孙脉,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2],认为邪气侵犯孙脉从而引发的头痛、鼻鼽、腹肿者,是阳明胃经、太阴脾经的病变[3]。鼻鼽临床的主要症状是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主要伴随症状是鼻干、嗅觉下降、耳闷、结膜充血、流眼泪、眼部瘙痒、鼻出血、头昏头痛以及咽痒咳嗽[4]。《育婴家秘》提出“小儿之疾属胎毒者十之四,属伤食者十之五,外感者十之一二”;《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伤食证》提出“小儿之病,伤食最多”[5];《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盖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6],可以看出历代诸家都强调脾虚食滞是小儿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西医治疗小儿鼻鼽复发率仍然很高,西药副作用较中药大,但目前对小儿脾虚食滞所致鼻鼽并无相关记载,本文通过健脾消导治疗小儿鼻鼽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60例小儿鼻鼽患者,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14岁,平均(8.50±1.63),病程12~30月,平均(19.47±5.25)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 9例,年龄5~ 14岁,平均(9.33±1.46),病程9~ 28月,平均(20.43±4.96)个月,符合小儿鼻鼽脾虚食滞证中医辨证分型。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参照2015年在天津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7],且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2.2 小儿鼻鼽脾虚食滞诊断标准 鼻塞,鼻痒,流鼻涕,喷嚏,鼻粘膜肿胀明显,色淡白,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大便泄泻或臭秽,舌苔厚腻、脉滑[8]。

3 纳入、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①同时符合上述变应性鼻炎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5~14岁(医学界规定14岁以下为儿童,由于5岁以下儿童服用中药依从性较差,故纳入标准为5~14岁);③患者依从性好,可接受中药;④自愿参加,服从医师安排,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标准 ①不愿意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②不符合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③变应性鼻炎属肺卫不固、脾气虚弱、肾阳虚衰、肺经伏热证型者;④非变应性鼻炎,包括急性鼻炎、非变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⑤合并有其他鼻部疾病,如急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部良恶性肿瘤等。

4 治疗方法

4.1 对照组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生产厂家:GlaxoSmithKline,S.A,批准文号:H20140117)喷鼻(50ug/喷,120喷/瓶)2次/d,地氯雷他定糖浆(生产厂家:万特制药(海南),批准文号:H20100009)口服5~11岁,每晚5mL,11~14岁,每晚10mL;

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和丸,药物如下:细辛 3g,辛夷 6g,苍耳子 6g宣通鼻窍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山楂 10g,神曲 5g,半夏 5g,茯苓 10g,陈皮 5g,连翘 5g,莱菔子 10g),并根据患者症状临证加减,水煎服,1剂/d。

以上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治疗2周,停药后随诊1月。

5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均为治疗2周,且停药随诊1月后症状评分)①鼻部症状总评分 (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9]:包括喷嚏、鼻塞、鼻痒、流涕4个症状。每个症状评分按:正常,0 分;轻度(症状轻微,容易忍受),1分;中度(症状明显,但能忍受),2分;重度(症状难以忍受,影响日常生活),3分。累计总分即为TNSS。②鼻部伴随症状评分 (Tolol Non Nasal Symptom Score,TNNSS):包括流泪、鼻干、鼻涕后流、结膜充血、鼻、眼、耳部瘙痒、头痛头昏、鼻或口腔上颚疼痛、耳闷、咽痒咳嗽、嗅觉减退10个伴随症状。每个症状评分按:有(1分);无(0分)。累计总分即为TNNSS。患者评分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重。③ 减分率=(治疗前TNSS评分一治疗后TNSS评分)/治疗前TNSS评分X100%。显效:中医症状评分减分率>65%;好转:中医症状评分减分率26%~65%;无效:中医症状评分减分率<26%。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④统计患者1月后小儿鼻鼽的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积分比较。

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计数资料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2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NSS及TNNSS比较

治 疗 后 TNSS(3.93±2.900) 及 TNNSS(2.60±2.7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TNSS及TNNSS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TNSS及TNNSS比较(±s)

组别 TNSS TNN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9.37±2.723 7.30±2.996 7.20±2.107 6.40±2.799治疗组 9.53±3.003 3.93±2.900 7.40±1.940 2.60±2.774 P 0.823 0.000 0.704 0.000

讨 论

西医认为变应性鼻炎是指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 介导的释放炎性介质、有免疫活性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参与的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10]。目前治疗上主要以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主[11]。由于现在的小儿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油腻食物明显增多,再加上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完善,使小儿鼻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而通过传统的治疗,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极易复发。

总结中医对于小儿脾虚食滞而发鼻鼽的病因病机认识,有如下结论:中医认为食物进入脾胃后,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将食物腐熟成水谷精微,最终通过宣发肃降传导致人体的各个部位,濡养人体各个组织,由于小儿脏气虚弱,寒气在于脾胃之间,所以食物不能完全消化。而陈旧的食物未消化,新鲜的食物又进入胃中,脾气本来就虚弱,就更加不能运化水谷,最终导致食物越积越多,最终形成食积[12]。乳食壅滞中焦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功能失常,脾胃运化的水谷不能上输于鼻窍,鼻窍失养,则发鼻鼽。总的来说,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但五脏的功能尚未充盈。脾胃就需要完成比成人更重的任务,久而气血两虚。出现以下恶性循环:在内,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肺道,久则生热伤肺,肺卫不固;在外,复感外邪则发为鼽涕,而食积日久致脾虚,脾土不能生金润肺,肺阴不足,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则更虚。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13],不能濡养鼻窍,出现鼻鼽症状反复发作。因此,以健脾消导为治则来治疗小儿鼻鼽也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健脾消导兼有中医治病八法中的消法及补法,也是中医儿科常用的内治法,运用于脾虚食滞引起的一系列疾病[14]。其中补法[15]是选用具有补益、滋养、强健等作用的药物,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组成方剂,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从而恢复五脏机能的一种治病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提到:“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补法正是根据这些治疗原则制定的治疗大法。其代表医家李东垣就主张温补脾胃。汉·张仲景首次将消法[16]用于临床,至清·程钟龄明确提出消法为中医八法之一。 《幼幼集成· 食积证治》曰:“夫饮食之积,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说明消食导滞法即用消法来消散饮食积滞,用导法调畅脾胃之气,气行则食积得以运化,使食积得以消除。

健脾消导的代表方有保和丸,保和丸最早记载于《丹溪心法·积聚痞块》中[17],具有健胃消食导滞的功效。其消导之力较为平和,可在消导的同时不损正气,适合小儿服用。原方是由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7味药物组成。方中山楂[18]味酸而甘,尤善消油腻腥膻之食,重用为君。神曲[19]味甘辛温,善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味辛甘平,长于消谷面之积,共为臣药。君臣合用,消食之力更著,可消各种饮食积滞。食积内郁,易于生湿化热,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半夏、陈皮理气化滞,和胃止呕;连翘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能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使食积得化,胃气因和,诸症自解。现代药理学研究,其中君药山楂富含Vc、VB2、胡萝卜素及多种有机酸,口服能促进胃中消化酶的分泌,并能提高酶的活性,促进消化,其中所含的解脂酶能直接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且能加强胃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显著的收缩作用[20]。王媛媛、卢景熙[21]在“运用保和丸治疗过敏性疾病验案三则”中曾使用保和丸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通过健脾消导来强健脾胃功能,消导积食,恢复脾胃运化之力,从而使其可化生水谷精微,濡养鼻窍。

通过表1及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这个结论说明,激素及抗组胺药虽可以很好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当再次接触过敏源或抵抗力下降时,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复发率仍然很高,而当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消导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儿的体质,从而进一步调节患儿自身正气,以达到对过敏源很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运用健脾消导治疗小儿脾虚食滞型鼻鼽疗效显著,同时,复发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控制。说明健脾消导在脾虚食滞型鼻鼽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但该研究存在样本量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猜你喜欢

变应性食积脾虚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鼻内针刺联合揿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变应性鼻炎行标准化舌下脱敏治疗的护理体会
保和丸在部分儿科临床应用的概述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常见病三验方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小儿感冒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