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小儿感冒一则

2016-06-27莫宗权何兴鹏刘洁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食积

莫宗权 何兴鹏 刘洁明

【摘要】根据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等生理特点,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小儿感冒1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小儿感冒;痛泻要方;食积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53-01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临床以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特征[1]。小儿感冒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腠理薄弱,卫外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调,因此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而发病,《幼科释迷·感冒》曰:“感冒之源,由卫气虚,元符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虑”,说明小儿感冒是小儿正气不足与感受外邪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儿感冒病位主要在肺卫,但又常可累及脾、心、肝,由于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故临床上又常见夹痰、夹滞、夹惊等兼夹证。

痛泻要方始载于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具有疏肝健脾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肝旺脾虚之泄泻、腹痛等病。根据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等生理特点,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小儿感冒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男,2岁,2016年2月5日就诊。主诉:发热1天。患者母亲诉其小孩一天前中午跟同伴玩耍后身热出汗,自行解衣受凉,半个小时后出现流清涕,余无其他不适,晚餐进餐量比平时稍增多,半夜偶然碰到其小手发现较平时稍热,摸其额头而热势不甚,见其小儿疯狂玩耍一天后疲劳而睡意正浓,遂未处理。次日早上发现小儿热势较半夜热,精神状态较差。故求医于笔者,现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89℃,无汗,恶风,流清涕,精神倦怠,脘腹胀满,不欲饮食,无头痛身痛,口不渴,眠可,大便未解,小便正常,脉滑,舌淡红,苔白厚腻。中医诊断:感冒(外感风寒夹滞证)。治则:疏风解表,兼行气消食。处方:痛泻要方加味,药物:防风10g,荆芥10g,白芍3g,陈皮10g,炒白术6g,六神曲3g。共1剂,水煎服,分温早晚各口服1次。二诊:当天晚上患者母亲告知其小儿现发热症状已减、已不流清涕,精神状态也较前好转,但仍不思饮食,中午解一夹有食物渣样大便,其气臭秽。遂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鸡内金3g,共2剂,服法如前。2天后随访,小孩服完2剂后诸症皆愈。

2讨论

小儿感冒属中医 “感冒”、“伤风”、“伤寒”、“伤风发热”等范畴。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里概括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等。本病案中患者由于年龄尚幼,脏腑娇嫩,加之冷暖不能自调,添衣不能及时,感受风邪而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恶风,流清涕等风寒感冒症状。又在晚餐时,饮食不能自节,饮食过度,损伤脾胃,正如《黄帝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内伤脾胃,百病乃生”,因此出现了脘腹胀满,不欲饮食,脉滑,苔白厚腻等夹滞症状。田维炜[2]认为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不同,小儿由于脏腑功能及机体的防御功能都较成人弱,尤其表现在肺与脾上,使患儿在外感肺系疾病的同时常出现内伤脾胃之病,即易出现感冒夹滞之症。临床上在治疗小儿感冒夹滞证时,毕可恩[3]认为治疗上除了解肌退热外,必佐以消食导滞,若只散邪,不化食滞,则表解里热不除,仍可发高热。因此本病案遵其准则行疏风解表,兼行气消食之法,施以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方中荆芥、防风以祛风解表;陈皮、六神曲、鸡内金以行气消食,兼以白术燥湿健脾以固后天之本,根据小儿肝常有余的特点,少佐白芍养血柔肝。诸药共成祛风解表,行气消食之功。余浩[4]认为痛泻要方虽为肝郁脾虚证所设,但针对小儿肝常有余等生理特点,只要将本方稍微加减即可治疗多种小儿疾病,若小儿伤风感冒兼有厌食者,可用本方治疗,尤其要重视方中防风、陈皮二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军,汪受传,赵霞.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9,5(1):1-3.

[2]田维玮.浅谈小儿感冒夹滞证[J].河北中医,2012,(09):1338-1406.

[3]毕可恩.”食滞”在小儿发病学中的地位及消食导滞法的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1985,(2):9-11.

[4]曾培杰,陈创涛.任之堂跟诊日记3[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5.

(收稿日期:20160316)

猜你喜欢

食积
王堉诊治食积特点浅析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小儿夜间湿咳多食积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四)——小儿食积莫担心
食积病证治汇补❋
保和丸在部分儿科临床应用的概述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小儿感冒一则
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