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课后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2022-06-16陈彦

民族文汇 2022年30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中小学双减

摘 要: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开展是“双减”背景下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目前,我国课后服务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服务内容单一、权责定位模糊、管理体系混乱等多重困境。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还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合力,积极探索解决策略和途径。文章以香洲七小作为研究对象,寻求课后服务的改进策略与途径,希望为课后服务的实施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中小学;策略

课后服务政策是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两者之间不匹配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是造福当今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一大重要举措。基于此,文章以珠海市香洲区第七小学(以下简称“香洲七小”)“430课后服务政策”为例,对该校课后服务现状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提出以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和制定多重服务保障机制为抓手,為课后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策略和解决途径。

一、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的意义与价值

国家支持、政府主导、学校主办是课后服务的最大特点。课后服务是中小学生的教育保障,其出台的意义与价值是多方面的。课后服务作为教育教学的延伸,是学校、教师、家长多方责任的重新分配,需要各个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一)家长——减轻负担、缓解压力

陪同孩子完成作业成为当今时代年轻家长最为头痛的难题,网络上段子频出,屡次成为社会性热点。这也说明,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家校合作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不能停留在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的表层上。

课后服务等同于增加了“延时服务”,直接受益者是家长。首先,多数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及时接孩子回家,只能送往托管或课外机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问题迎刃而解。其次,解决了辅导孩子作业难的问题。由于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差,不少孩子完成作业效率低下,每晚耗费父母大量时间进行辅导和批评教育。课后服务使孩子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快速完成作业,基本做到不把作业带回家,减少了家长辅导作业时“鸡飞狗跳”现象的发生,这也使得家庭关系更为和谐、亲密。最后,课后服务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政策实施之前,托管和校外辅导机构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如今课后服务收费低廉,减轻了多数家庭的经济压力。

(二)学校——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课后服务是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的现实途径。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积极开展课后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在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科学开展课后服务,能充分体现学校培育人才的优势,提升学校的教育服务水平。

课后服务的开展,让学生逐渐回归校园,巩固了学校教育主要阵地的地位。与校外机构相比,学校在师资、场地、管理、安全等方面都具有绝对性的优势。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实施方,也是广大家长所放心的。

(三)国家——民生工程

课后服务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要求,也是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化的必经之路。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民生工程,也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后服务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民生工程。目前,多地已将课后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实现在中小学的全覆盖。这一举措在师资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了中小学很大支持,课后服务也将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课后服务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能对“双减”起到实质性的支撑作用,是“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的务实之举。民生无小事,解决孩子放学后的“真空时间”,就是一大民生问题。将课后服务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动员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力量,以合力推进课后服务的发展。

二、课后服务在香洲七小的实施状况

本文从确定选题之后对实践基地——香洲七小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课后服务在该学校的实施现状、运行模式和保障机制,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探索。

(一)学校概况

香洲七小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现有25个教学班,共1272名学生,是一所市一级学校,有着“绿色学校”之称。在师资方面,学校的师资团队力量雄厚,业务能力强,其中既有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珠海市名师、教学经验丰富的区骨干教师,也有一批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学校建有篮球场、室内乒羽球馆、体育室、生物园等,还有多媒体电教室、云课室、科学实验室、校史室、电子阅览室等教学辅助用室32间。在校园文化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劳动技能、科技体验、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展现状

香洲七小作为课后服务试点学校,开展的“校内课后服务430包括作业辅导和课外兴趣课程服务两个部分,参与服务的学生达58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6%。为了进一步普及素质教育,将艺术、科技、体育等学科作为学校文化知识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香洲七小与珠海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达成合作,活动中心选派优秀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学校开展兴趣课程教学活动。

经过前期调查,结合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香洲七小开设了民乐、合唱、创意美术、书法、围棋、武术、机器人、编程等课程二十余个;课后服务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16:30—18:00,45分钟一课时,每次上2课时,共计90分钟。

在收费方面,“校内课后服务430”由珠海市政府全额补贴,家长无需缴费;课外兴趣课程收费在40-70元一次课,时长90分钟。低廉的收费吸引不少学生报名,参与度非常高。此外,学校还注重与社区联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学校着力于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借力社区优质资源,邀请专家、学者莅临学校跟学生进行互动,开展专题讲座,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三)运行模式

1.调研学校,了解需求

在服务开展之初,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次前往香洲七小实地考察,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的形式对学生实际需求展开调研,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深入了解学校及学生对于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入活动中心推荐的专业课程,同时保留学校传统课程和特色项目——民乐、武术、陶艺等,提供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学校满意的优质课后服务。

2.筹备教师,提升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430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学校通过心理测试、学历审核、专业能力测试等多种途径确保师资水平和质量达标。与此同时,强化对课后服务任职教师考核应用,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考试或考察。在以家长满意度、学生反馈为主的教学评价中,对教育教学能力不足、服务态度不积极的教师及时进行更换;对表现优异、服务态度良好的教师进行表扬和激励,提升课后服务的师资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家长满意度。

3.系统规划,打造亮点

香洲七小根据各学生基础和学校文化特色,结合活动中心各专业组师资以及市青少年艺术团、市青少年交响乐团等优质资源,在教育局的统筹规划下,逐步打造多个课后服务亮点项目,包括管弦乐、篮球、美术、声乐、舞蹈等多方面课程,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力争为珠海市美育教育作出贡献。

(四)保障机制

2020年8月,“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被列入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香洲七小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家长下班时间及晚高峰时间,设置了两个不同的课后服务时间段供学生自主选择——第一个时间段在下午六点结束,第二个时间段在下午六点半结束。对于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安排了专门的教师进行看管,为其提供延时服务。

强大的保障机制是推动课后服务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香洲七小的课后服务主要由校内教师承担,还聘请了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和家长志愿者辅助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此外,学校为参与“430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购买力无过失责任商业保险,对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进行严格监管,提供多重保障,真正实现学生安心参与、家长放心送来。

三、课后服务的改进策略与途径探索

课后服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顺利开展还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合力。针对课后服务面临的主要困境,本文从服务模式、服务覆盖面、保障机制切入。

(一)推行多样化服务模式——“1+X+Y”模式

课后服务的主体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都不相同。为解决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当地政府应立足于实际情况,指导各地区“一地一策”、“一校一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维度来划分成多种服务模式供学生进行选择,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实践途径。目前较为流行的“1+X+Y”课后服务模式,其中“1”指基础服务课程,服务对象为全体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留在学校完成作业,教师进行答疑解惑;“X”为个性化课程,即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除常规作业辅导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兴趣类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Y”为运动课程,即为课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育基本技能并提升体质健康。

“1+X+Y”的课后服务模式不仅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丰富了学生的课后服务学习生活,同时还拓展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徑,打造促进学生多维成长的新空间。

(二)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内外联动

学校以学科教学为主,只能推行常态化的课后作业辅导,对于兴趣类课程的推行较为困难。学校课后服务供给是有限的,而学生、家长的需求是广泛的。此外,课后服务的覆盖面存在问题,有些学校有、有些学校没有的情况;家长对课后服务的专业化和多样化有着一定的要求,希望课后服务的质量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后服务发展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因此,部分学校开始采用“引进来”的方式,引入校外优质资源,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重点引进体育、艺术、科技、传统非遗、研学实践等非学科类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不仅能够缓解学校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单一化的困境,还能弥补校内师资力量和课程开设的短板,确保课后服务多样性、专业性。

学校是开展课后服务的主力军,校外教育机构则为推进课后服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珠海市多所小学与文化馆、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校外机构进行合作,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优质课程。校外教育资源准入条件应当受到严格把控,需要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并且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优质资源走进中小学校园,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衔接,协同育人。课后服务加入社会专业力量,使得师资和服务更强、更专业,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制定多重服务保障机制——兜底作用

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需要学校不断地进行调整,形成并制定多方面的保障机制作为支撑,才能顺利推动课后服务的开展。

首先是时间保障机制。学校应合理规划服务时长,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完成当日作业和自由参与课外兴趣课程。在完成作业阶段,各学科教师应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尤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多花时间去指导。在课外兴趣课程时间段,学校应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兴趣活动,把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支配。

其次是师资保障机制。课后服务的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而校内能够参与服务工作的师资有限。因此,学校一方面要盘活校内优质教师资源,发挥学科领导人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区域内优质资源的共享,推进交流共建,努力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最后是教学设施设备保障机制。课后服务需要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尤其是场地设施方面,学校需要配备器材、设备以支撑服务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争取家长、社区、教育局的支持,鼓励各方进行投资,让学校拥有更多先进设施设备,让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有更多地选择和更好地体验。

参考文献

[1]马莹.中小学课后服务供给保障的制度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2.

[2]付钰,刘莹.中小学高质量课后服务的顶层设计[J].中国教师,2022.

[3]周菲.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及相关建议[D].湖南师范大学,2021.

[4]陈星星. R市C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5]邹敏.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属性及权责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

作者简介:陈彦(1999—),女,汉族,广东珠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中小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