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爱情歌曲看大众文化审美消费的流变与价值取向

2022-06-10谢丽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价值取向

摘要:爱情是歌曲创作的永恒主题,人们通过歌曲表达自己对爱情、人生的理解,传递着社会价值。流行爱情歌曲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文化,它的现状即大众文化的现状。巨大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大众审美消费与价值观的改变,在爱情歌曲创作中同样得以体现。但是由于大众文化自身的特性,它在解放民众思想的同时,也带来思想与价值观的混乱。文章通过对爱情歌曲创作与消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张从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入手解决爱情歌曲创作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政策介入引导民众的社会价值取向。

关键词:爱情歌曲;大众文化;审美消费;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价值取向

一、爱情歌曲的发展与变迁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行音乐得到快速发展,大量以爱情为中心思想的歌曲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爱情歌曲歌词都是含蓄而又内敛的,在歌词中不会大胆地表露爱意,有的甚至连“爱”这个字眼都找不到,它们大多都用一些有着爱情象征意义的事物来隐喻或是对比,以达到表达爱意的效果。

在抗战的特殊时期,那时候的爱情歌曲通常离不开战争和抗战的英雄们。那时候著名的爱情歌曲有《西子姑娘》、《五月的鲜花》等。奚秀兰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唱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像这样的红色爱情歌曲歌词往往具有浪漫的英雄主义色彩。

到如今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致使爱情音乐歌曲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呈现一幅百花齐放的景象。不断致力于创新融入各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元素的爱情歌曲吸引了无数粉丝,改变着人们原本单一枯燥的生活。

二、大众文化和审美消费的趋向

(一)大众文化的特征

大众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出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在短短的20年里迅速壮大,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成为主干性文化形态。它的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商品性,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接着是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第三是它的流行性,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现出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第四娱乐性,大众文化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二)大众文化消费的现状及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30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近十几年来,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20世纪90年代为400元左右是80年代初的将近10倍。正是由于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文盲人口的下降,为大众文化提供了可能的最广大的消费者,也决定了我国的大众文化品位不可能很高的现实状况。在我国农业人口比重更高,大众文化基本上是市民文化。爱情歌曲歌词的创作取消意义,逃离价值判断,躲避责任成为了爱情歌曲创作的主基调[1]。

(三)大众文化的趋向

网络歌曲是被专家学者诟病的重灾区,甚至有专门针对网络音樂歌曲而举行的“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研讨会。但就我个人认为,俗和雅之间本身是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界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雅俗的定义往往是不一样的。正如30年前邓丽君的音乐被批为靡靡之音是低俗音乐,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对外来文化的包容,邓丽君的音乐已然成为华语音乐屹立不倒的旗帜。从我研究的爱情歌曲歌词看到的大众文化并不是在衰退反而是在不断的变化,是在朝着一个积极的多元的方向在变化。

对如今的爱情歌曲歌词我做了如下几点总结,并对此进行中国大众文化向上发展的阐述。

爱情歌曲歌词更加通俗易懂,更接地气。在古代,人们喜欢把诗、词编出一段旋律传唱。比如《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其爱情歌曲的歌词创作风格往往高雅,清纯,浪漫而热烈,文学造诣很高。而如今的爱情歌曲歌词就很多元,阳春白雪有,下里巴人也有。但是似乎人们对于那些歌词浅显易懂的歌曲的接受程度更高,如杨成刚的那首《老鼠爱大米》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巨大反响。

三、爱情歌曲创作的现状及问题

如今的音乐市场可谓鱼龙混杂,每天都有不少爱情歌曲面世,可真正能让大众铭记并传唱的好作品却不多。虽然30年来音乐市场的发展慢慢破除了保守思想的禁锢,谈情说爱在歌曲的创作中也不再是禁忌,音乐创作的土壤愈加肥沃,创作空间更加自由。可是当下的音乐创作市场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可忽视,由于歌曲创作人的急功近利许多音乐歌曲歌词盲目跟风,歌词乏味缺少生命力,不少爱情歌曲的歌词内容甚至成为专家学者诟病的对象。

问题一,盲目跟风,缺乏创新。词作家闫肃曾表达自己对如今音乐歌词创作的看法:一窝蜂和追名逐利不可取,创作最忌赶浪头,没有独立的思维和品位,可是如今的爱情歌词创作却喜欢挤到一条道上凑热闹,只知道爱来爱去甚至盲目地效仿港台歌曲。比如“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漂亮,我爱你是因为你善良”,“如果下辈子你还记得我,我们死也要在一起”,“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诸如此类的歌曲,连歌词创作者本身都打动不了,跟别说打动听众,动辄就将爱和生生死死相关的浅白语言牵扯在一起,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

问题二,感情虚假浮夸,重市场轻内涵。现在的歌曲歌词创作存在假大空的问题,所谓假大空就是感情之假,题材过大,内容过虚。爱情歌曲歌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情感的虚假浮夸,自以为是。比如汪峰的一首《我是如此爱你》曾是在热恋中写给前妻的歌,而在2013年,他改了几个词便成为用来向章子怡表白的情书,让广大群众听后唏嘘不已,究竟是深情还是滥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多歌曲创作者为了上电视上晚会或是音乐打榜,往往会在歌词的创作上迎合市场,使用很多当下流行的用语,流行语取代具有强烈个性和艺术美的语言形式,很多流行歌曲充满了各种各样不知所云的呓语。而具有艺术品位的音乐创作却日益缺失。

综上所述,虽然爱情歌曲歌词的创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上大众文化和审美消费不是在衰退反而是在进步的。相信在文化主管部门、歌曲作者和广大群众三方共同的努力下。爱情歌曲歌词必定能够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谐和繁荣。

参考文献:

[1]郭宏斌,刘敏.论音乐创作的伦理价值与责任——改革开放30年流行爱情歌曲创作的回顾与反思[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44-47.

[2]蔡咏卉.大众审美趣味流变与图书出版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Z1):138.

[3]闵涌玉.浅谈流行音乐的发展变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1):39-40.

[4]张岩.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D].沈阳工业大学,2012.

[5]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8.

[6]孙萍.文化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

[7]孔向东.关于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04(04):31-33.

[8]王琳.论文化产业的制度创新与体制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06):74-77.

作者简介:谢丽丽,1992年2月,女,汉,江西,研究生,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方向:外语翻译。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价值取向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