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08王启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校本

王启明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而推动融合的主体是教师。为了增强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意识,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力提升工程2.0”2019年12月启动。两年多来,以精准培训为特征的整校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塑了校本研修模式,创新了教师培训模式,推动了教师培训专业化发展。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整校推进的培训实效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尝试对其部分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供实践参考。

一、影响培训实效的原因分析

对照《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结合实践经验,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五个关键因素影响了整校推进的培训实效。

(一)政策理解不够到位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培训实效。在实践中发现,一是校长对“能力提升工程2.0”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整校推进是一个单纯的全员培训任务,责任主体是承训机构,学校只是配合,因此对学校管理团队建设、校本研修实施、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强。二是学校管理团队对“能力提升工程2.0”的理解不到位,误以为教师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就是“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目标,而没能深刻把握“持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才是真目标,把“2.0”培训做成了“1.0”。三是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意识淡薄,“被培训”现象依然存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需求分析不够精准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目标预设、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需求分析是否精准,直接影响着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校的培训需求调研内容重点关注了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条件,而忽视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关注了教师信息技术掌握现状,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的应用需求。这导致培训需求重技术学习、轻创新应用,片面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影响了培训目标任务设定的精准性。

(三)目标设定不够聚焦

培训目标是依据组织需求、任务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分析诊断结果,确定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在实践中发现,一是部分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总体目标设定过于高大全面,不够具体,预期达成度低;二是年度分目标与总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缺乏系统性、递进性和持续性;三是目标设定以技术学习为中心,偏离了《指南》的总体目标要求;四是目标设定只关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而忽视了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的建立。

(四)校本研修不够扎实

整校推进的“最后一公里”是校本研修。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校有校本研修之“形”而无校本研修之“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年度实施计划可操作性不强,教研组计划缺失或可行性差,教研组成了整校推进的“堵”点、“卡”点,导致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棚架”不能真正有效落地。二是研修内容与目标匹配不够精准。研修内容是依据目标与实际状态的差距,着眼于缩短差距、解决存在问题的资源供给。但在设计研修内容时,任务不够明确,选学课程与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关联度不强,微能力点选择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呈现碎片化、功利化现象。三是研修过程片面追求教师自主在线课程和技术学习,但对依托研修共同体开展的实践应用转化组织不够得力、重视度不够,学非所用、学而不用、学用脱节现象较为普遍。四是研修共同体机制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学校管理团队统领作用发挥不足,骨干引领能力不强,教研组同伴互助流于形式,研修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五)应用考核不够严谨

校本应用考核是对教师培训成效的评估,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精准测评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实践中发现,校本应用考核内容重视对教师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和技术学习成果评价,而忽视了校本研修过程性资料评价和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效果评价。考核过程组织不够严谨,还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二、提升培训实效的实践路径

基于对上述关键因素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的实践路径。

(一)认识水平进一步提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时代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必须掌握的“真本领”。“能力提升工程2.0”强调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必须基于学校发展,立足技术应用现状,聚焦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问题,依托校本研修学习共同体,以真实的教学任务为驱动,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在真实教育教学场景中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发展能力,进而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因此,只有学校高度重视,落实主体责任,才能确保培训实效。

(二)需求分析进一步精准

摸清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分析培训需求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基础。学校要组建由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调研团队,围绕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重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教师常规教育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痛点等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座谈、学生访谈、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共筹问题、列出清单,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将能够通过技术助力解決的真问题梳理出来,形成学校、教研组及教师个性化的真实有效的需求。

(三)培训目标进一步聚焦

整校推进要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建立常态化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创新”为目标,基于本校实际情况,针对问题与需求,围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制定可提升、可达成、可检测的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总体目标,聚焦解决1~2个主要问题,小切口、递进式设置年度目标,制订年度实施计划。E34F6DE0-D9BC-453A-B54C-C9F4B8FC5A6D

(四)研修活动进一步抓实

整校推进是以“做中学”为特征、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精准培训。它不同于以往的教师培训,脱离了教学场景中的实践,应用转化就难以实现。因此,校本研修是整校推进的基石,抓实校本研修才能保证培训实效,而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功能单位,抓牢教研组研修,才能确保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问题共筹,制订研修计划。依据学校年度实施计划和教研组需求,针对拟解决的问题选择技术应用点,进而选择微能力点组合,确定研修内容,明确任务要求,设计研修流程,形成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教师要依据教研组计划,针对实际需求,制订发展性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和个人研修任务单。

二是智慧共生,做实混合研修。整校推进强调的是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基于教师的学习工作场所,以教学任务为驱动,以网络课程学习为引领,以校本研修落实应用转化。在线课程学习重在以理论引领推动理解学习,以典型案例推动迁移学习,引领教师对技术创新教学问题的思考与行动、反思与改进。校本研修重在以实践应用推动行动学习,每位教师都要做真实的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课例研修,在“实践—反思—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学科研修共同体要分工合作、职责分明、任务具体;研修过程要让骨干引领、组内互助真实发生,资源共享、智慧共生,在真实的研修活动中不断推动信息技术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的有效应用,促进应用转化。

三是责任共担,建立发展机制。“能力提升工程2.0”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简简单单完成50学时全员培训任务。只有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才能持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立足整校推進,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主规划、自主研修、自主管理”的工作管理机制,营造整校推进的良好环境与氛围;立足校本研修,要建立“团队指导、骨干引领、教师自主、组内互助”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研修有方案、教研组研修有计划、教师研修有任务单”的研修新模式;立足实践应用,要建立“问题导向、理论引领、案例示范、任务驱动、行动学习、成果萃取”的校本应用新机制,推动应用转化,形成持续发展新机制。

(五)应用考核进一步强化

精准测评是检验培训实效的重要手段,应用考核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维度,考核内容要包含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成效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既要考核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计划的科学性,又要关注校本研修过程性数据;既要检测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目标的适切性和发展性,又要考核教师课程学习记录和校本研修参与度。结果性评价既要考核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的达成度,又要评价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成果,更要考核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应用转化的效果。要建立“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终评”的校本应用精准考核机制,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推动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全面提升。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教授,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成员,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副组长)E34F6DE0-D9BC-453A-B54C-C9F4B8FC5A6D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校本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