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 年江苏省语文中考优秀题例

2022-06-07段承校,袁源,赵富良

江苏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盐城试题数字

优秀试题一

【原题呈现】(2021年南京卷)

太爷爷的百岁寿辰将至,家人要为他举办寿宴。你结合太爷爷的“小档案”,完成了几件事。

3.爷爷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你推敲后发现加点词不妥,换成了( )。(2分)

喜逢父亲百岁寿辰,兹于6 月22 日18∶00,在星舟大酒店万华厅举办寿宴。敬请前往!

A.家父 光临 B.乃翁 莅临

C.令尊 驾临 D.我爸 到来

4.爸爸、妈妈布置宴会厅,你去帮忙。(7分)

(1)宴会厅要挂一副寿联。爸爸拟了上联,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四世同堂,福如东海长流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看到主席台区域只有一副寿联,觉得不够喜庆,寿星的风采也体现不足,想再添加一些布置。你按照方位顺序向妈妈说明了自己的设计。(不超过80字)(5分)

5.太奶奶要你做主持人。太爷爷出场时该说什么呢?你准备了一段主持词。(3分)

6.太爷爷要在寿宴上发表感言,你建议他讲讲长寿秘诀,他总结了两条。你想起了生物书上的这幅插图和太爷爷的生活习惯,又加了两条。(4分)

太爷爷总结的秘诀:没有抽烟、喝酒的嗜好;老有所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你加的两条: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评析】

这一组语用题注重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引导作用。

试题设计了全家为太爷爷准备百岁寿宴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继承孝敬、和睦等中华文化传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情境真实、自然,符合生活的可能性,构成情境的材料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任务有邀请函的撰写、宴会厅的布置(含寿联的拟写)、主持词的准备和感言内容的商量等,符合家庭筹备寿宴的常规流程与操作实际。同时,文化常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多项学习内容交织,需要学生根据情境灵活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优秀试题二

【原题呈现】(2021年盐城卷)

4.综合性学习。(7分)

爱我家乡,赞我盐城。你和同学参加了“自然遗产地·盐城农产品”社会实践活动。

【盐之有味】在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展厅入口处,有同学看到盐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不懂其中的“盐之有味”是何意,请你结合平时对盐城的了解作解说。(2分)

【盐之有源】在展厅宣传手册上,你读到一段盐城地域特点的介绍,从中概括出了盐城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的三点原因。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盐城东临黄海,全境为平原地貌。农业用地109.61 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4.74%。部分地区盐渍型水稻土富含矿物质、微量元素,十分肥沃;部分地区沙壤土透气性好,排水力强。盐城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近300天。境内河渠纵横,水草丰茂,水质优良。

【盐之有声】在志愿者服务区,同学们纷纷尝试代言活动。同学小妍选择了3 号展位,请你仿照她,选择另外一个展位为盐城农产品写代言。(2分)

小妍(3 号展位):湖荡大闸蟹,个儿大膏儿黄,肉质细嫩齿留香,欢迎大家来尝。

你(__号展位):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评析】

这组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生活中提升语文素养。

试题以“爱我家乡,赞我盐城”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参与实践的积极态度,有良好的价值导向。材料形式多样,有文字、图片和小贴士,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的阅读能力。试题设计了参观“自然遗产地·盐城农产品”展销会的情境,从解说标识中的关键词,到概括宣传册上的文字,再到做志愿者为产品代言,与参观的流程相符。三个任务均指向具体的语文能力,且有较强的主观性、综合性与开放性。为降低难度,“有声小贴士”的设置恰到好处地提供了答题的支架,利于学生作答。

优秀试题三

【原题呈现】(2021年苏州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0~13题略)

孙云球①,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夙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曰:“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穹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4.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3分)

【试题评析】

这是一道探究性的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较好地体现了素养立意的命题理念。

语料选择的是《吴县志》中的传记,传主孙云球是当地的能人,联系课内《核舟记》中的微雕艺术家王叔远(也是苏州人),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历史上的能工巧匠,增加其文化自豪感。试题创设了“中国智造”主题征文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国家建设的发展,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此题从同学征文中观点与论据的关系出发,设计了评议论据是否妥当的任务,体现出古今结合、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的特点。完成此题不仅需要读懂文本,还要理解题干中论点的关键“科技的使用与创新”,并由此判断孙云球与王叔远的创造是否符合这一要求。这种在理解基础上的判断、归类与分析,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对文言文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优秀试题四

【原题呈现】(2021年扬州卷)

(四)实用文阅读(13分)(13~15题略)

【材料一】

在高龄老人聚集的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不仅解决了辖区老人“一键紧急呼叫”的需求,更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养老顾问服务,承包了老人们的生活圈。从家政服务、预约挂号、陪医配药到清洗空调,老人们的种种个性化需求都被细致地考虑到。多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市场服务供应商,从生活服务到健康服务一一覆盖,及时响应老人们的精细化需求。

以生活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长宁区民政局还成为全市首批“为老服务一键通”试点区域,探索试点一键挂号、一键助餐等操作简易、直达需求的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

(摘自2021年5月17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但老年人却成为数字鸿沟中的“信息贫困者”,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____________。一方面,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差距,部分老年群体受经济收入制约而无力负担接入互联网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费用;另一方面,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部分老年群体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所必须的基础文化素养。

二是____________。信息基础设施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物质基础,而当前我国社会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情况,客观上加大了老人认知新信息、使用新技术的难度,致使老年人更难以融入信息社会。

三是生理衰老和心理认知老化。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老导致老年人心理认知力不断衰减,语言认知能力不断退化,因而更难以运用语言查找并利用所需的信息,导致语言信息素养缺失。

(摘自2021年1月14日《社会科学报》)

16.佳佳想运用这三则材料,写一篇题为“老人和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但对三则材料使用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请你提供建议,并说明理由。(3分)

【试题评析】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组合文本阅读能力的试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此题落实了课标要求。

三则材料分别是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介绍、以老人不善使用智能手机为题材的漫画《碰壁》和对老年人成为“信息贫困者”的分析,共同关注数字化生活背景下老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爱老人。试题创设了某同学写调查报告的情境,安排了对材料排序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的任务,情境与任务的关联度很高。完成此题,学生需读懂三则材料,还需弄清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可见材料与题目的关系密切,材料使用得较为充分。此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难度不大,值得借鉴。

优秀试题五

【原题呈现】(2021年徐州卷)

(五)阅读散文,完成17~21 题。(18 分)(17~20题略)

汉风凛冽

陈应松

①身着褐衣的凿石者,紧攥着灼热的錾子和铁锤,对准巨大的石头,凿着,凿着……将一座山齐刷刷地劈下,不对,应是凿下,像刀切斧削一样壁立千仞。狮子山楚王陵的墓道,既是石刻,也是石切。

②在狮子山楚王墓前,有许多庞大的、未凿完的石头,它们横七竖八、犬牙交错地胡乱堆砌在那儿,这是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似乎看得到石匠们尚未走远的样子,他们从沉重的巨石里爬出来,像一只只甲虫,满手老茧和血渍,看着自己即将完成的杰作,在一个血红的黎明悄然离去……

…………

⑩“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士,这就是徐州汉画像石透射出的凛冽之气,无数灵跃的石头垒砌着,占领了惊涛轰鸣的历史河岸,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横亘在千山暮雪、万里长云的时空,雄浑、苍劲,成为汉代的丰碑。

(选自《人民政协报》2020年11月29日,有改动)

21.下面两张图片中的文物都出土自徐州汉墓,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请结合文中提供的汉文化信息,任选一件从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方面进行解说。(4分)

【试题评析】

这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所读文本是一篇很有韵味的散文,从古墓发掘的凿石开始,引出精美的汉画像石,再由汉画像石引出大汉的风采,环环扣连,气韵充沛,表现出传统文化丰富而生动的气象,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文本极富地域特色,能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感。此题提供了两幅汉墓文物的图片,创设了文物解说员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文本中的文化信息解说文物,将文本阅读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此题考查学生读懂文意与图意、综合运用图文信息的能力,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引导和发展有一定的价值。为降低难度,试题提供两幅图,让学生自选一幅图进行说明,并在题干中明确提出从“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方面解说,指引了学生的答题思路。

优秀试题六

【原题呈现】(2021年泰州卷)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00,是一个数字,也是一段岁月,更是一种追求、目标、期待……

请以“一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试题评析】

这是一道独特的作文题,对学生的写作学习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首先,此题以“一百”为题,以导语中“一段岁月”为媒介,紧扣建党百年纪念的热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作为写作的对象;导语中“一个数字”又将学生写作的目光拉近到自己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凝视自己的学习追求,在写作中思考学习的价值。其次,此题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度,内容与文体的选择均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再次,此题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可以有效避免宿构与套作,对学生建立健康的写作观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优秀试题七

【原题呈现】(2021年镇江卷)

22.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字。其实,有的数字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而有的数字,又不只是一个数字。

请以“只是一个数字”或“不只是一个数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选择的题目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评析】

这道作文题立足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直面生活,正视并审思自己的三观,具有难能可贵的现实意义。

“数字”在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但很少成为写作的对象。因此,将“数字”作为作文题里的关键词,可以防范宿构与套作,保障了试题的信度与效度。因为此题包含两个作文题——“只是一个数字”和“不只是一个数字”,不仅增强了试题的开放度,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可能,而且体现了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引导。学生无论选择哪一题,必然在构思过程中对另一题有所否定,这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盐城试题数字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