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育人导向 科学循证命题
——2021年全省化学中考命题情况分析与改进建议

2022-06-07华王峰赵

江苏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中考

赵 华王 峰赵 铭

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江苏各设区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以下简称“中考”)的命题水平,发挥中考评价的测量、选拔和引导教学功能,学科命题和教学应立足学科启蒙、注重化学思维、突出学科本质、强化科学探究、引导学科理解。现依据2021 年全省13 个设区市的中考化学试卷,以及对全省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基本判断,提出如下命题与教学建议。

一、全省化学中考命题的基本特点

2021 年全省各设区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命题(以下简称“2021 年中考题”)均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5 个“一级主题”所涵盖的19个“二级主题”的内容和要求,命题回归教材本源、注重基础知识,情境真实丰富、关注身边的化学,突出科学探究、考查核心素养,渗透学科观念,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在试卷结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导向上,既有对往年的传承与延续,又有一定程度的探索与创新。试题均能较好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展示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与重要思想,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智能结构与思维水平,具有较好的诊断、选拔和导向功能,有助于促进初中化学启蒙教学的变革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紧扣课标和教材,预设合理的测评参数

2021 年中考题较好地关注了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命题依据课标,坚持围绕必备知识设计试题,立足基础性要素,以化学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学科研究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其比例均在70%以上。较多试题的命制素材直接来源于教材或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改编,注重方法与思维,落实实践与应用,其知识内容以及水平层次均较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落实“双减”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试卷难度分布看(见表1),多数市的化学试卷难度分布合理,试卷命题以基础性试题为主,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的分值比例普遍接近7∶2∶1,难度梯度合理。

表1 各设区市中考化学试题难度结构

2.强化实用知识,突出对学科本质的诠释

2021 年中考题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化学学科观念的水平、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对分析、比较、分类、迁移、判断、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论证等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关注对实验设计、实验评价、实验反思和迁移应用等实验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文字、符号、图像(表、流程图)等理解与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对宏观、微观、符号、图形与图像等多重表征能力的综合考查。引导初中化学教学重视对学生学科理解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分析、审视相关现象,诠释了化学学科的本质。

3.注重实验探究,凸显学科特征

2021 年中考题重视对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实验结论的迁移运用能力以及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等发展必备能力的综合考查,让学生在实验情境和实验过程中整合学科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理解探究过程、解决具体问题,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纵深度。引导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向“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实验能力”的方向积极发展,凸显了化学的学科特征。

4.关注知识衔接,注重学科能力培养

各设区市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进行积极的命题探索。试题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适度反思与拓展,设置具有层次性的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延伸学生的知识触角,帮助学生对现行初中化学知识产生全面且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全面性。引导初中化学教学关注对学生可持续学习力的培育,引导初中教师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知识视野的拓展。

5.重视素养落地,彰显育人功能

2021 年中考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注重发挥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试题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的主题式命题,素材的选择、情境的创设涉及社会热点、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技前沿等多个领域,考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带领学生体验真实有用的化学,感悟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让学生在解决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化学与环境、与资源、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等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命题应落实的几个问题

中考命题应本着“有利于促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正确引导初中化学教学、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的指导思想,致力于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紧扣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将能力立意和育人导向相结合,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试题的基础性

中考具有“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二合一的功能,中考命题要兼顾考试的选拔性与基础性。一是要解决基础题偏少、难题过多的现象。试题的命制要从初中生的学习与发展出发,关注学生对试题的适应性,依据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试题命制,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业质量的达成度,反映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度。二是要解决基础性试题“简单重复和机械回忆”的问题,将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在一定情境中呈现,争取做到“知识链接生活,生活唤醒学科”。

2.情境的真实性

情境素材的选取要紧密关联学科内容,关注其真实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多样性。试题的情境源于与化学相关的真实情境,或有明确的文献记载,符合学科实际;情境表述应深入浅出,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情境要指向考查的目标,与问题解决密切关联,蕴含解决化学问题所必需的创新性思维;情境素材应丰富多元,可包含生产、生活实际、科研实验、学科史等多种类型。试题命制中还要进一步优化情境,彰显化学科学的时代特质,将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的考查置于真实的、具有应用背景的情境问题中,引导中学化学教育重视情境教学和问题解决,重视对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3.设问的科学性

试题内容应符合学科逻辑,试题表述准确无歧义,题干信息准确无误,操作方法合理可行,问题指向清晰明了。各设区市化学中考题还要进一步提升试题原创的品质、问题设置的层次,注意信息给予的有效性、全面性和数据的可靠性等。命题应充分关注证据与推理之间的学科逻辑关系,关注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注重对经典文献和权威数据的使用。

4.学科的实验特性

中考题要突出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验的思维过程、迁移运用有关实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凸显化学学科特征。化学试题还要在实验设计题上进行提升,关注化学学科的基础性、探究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围绕化学思维视角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并形成结论的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科观念、发展学科思维、认同学科价值。

5.教学的导向性

评价是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诊断学习效果、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各设区市应根据中考评测反馈的信息,反思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贯彻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此外,还要借助对中考命题的研究和评估,消除错误认识。研究和评估中考试题的最终目的,是发挥中考评价对课堂教学的激励和导向功能,避免教学与评价的脱节。

三、命题与教学的具体建议

化学学科的育人核心是批判中求真、实践中求实。中考命题应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循证,具体建议如下。

1.坚持立德树人导向

中考命题要导向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保持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体现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遵守科学伦理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2.坚持标准、严谨规范和科学循证

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将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5 左右,学科命题组成员应不少于5 人(其中审题人员1~2 人),命题前科学地编制并完善的学科多维细目表,命题后进行严格对照和审查。特别提出如下10 点建议:(1)基础题也要融入情境;(2)概念和定义类考查不要过于“僵硬”;(3)实验仪器识别不要单一指认,也要有“应用场景”;(4)实验试题要经得起实证;(5)化学问题解释要依据经典、权威和最新观念;(6)化学原理考查要科学严谨;(7)化学计算应依据生产生活实际;(8)实验分析类试题要坚持现代分析观念;(9)图像类试题的相关曲线应尊重事实;(10)避免负面情境的试题。

3.突出“真和实”的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应坚持化学启蒙的“真和实”,追求科学理性和科学本质的教学,讲究选择力、设计力和激赏力,突出化学课堂的“真实之美”,即情境求真、呈现明实,问题求真、解构落实,讲解求真、对话朴实,演示求真、操作务实,训练求真、反馈精实,反思求真、思辨新实。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中考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