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驱力降低理论的中学生自主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2-06-07高良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序列化香菱内驱力

高良连,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

当代中学生面临的写作困境少了技巧上的疑惑,却仍然很难做到将自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能够自主写作,拥有持续发展的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意愿与行动,是学生学写作,教师教写作的终极目标。本文尝试以此为教学目标,借助赫尔的内驱力降低理论,针对学生具体问题从日常教学规划的角度提出几点学生自主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自主写作能力及其驱动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这四个方面又与写作表达紧密相关。只有掌握了语言及其使用规律,才能够表达自己的审美与创造,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因此,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写作能力尤其是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指的是通过教学训练,让学生具备自觉动手写作、主动并流畅表达的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作文对学生来说是难的。面对作文题,很多学生挠头抓耳,难以下笔,素材难、立意难、文采难、因此想要拿高分就难上加难。而这些难又导致作文兴趣难以得到提高,动力不够;从教学层面来讲,作文教学的时间少,系统性差,学生很难得到持续的训练,写作能力就难以得到质的飞跃。如何给予学生写作的技能和动力,让学生通过训练与鼓励,提高写作水平,激发自主写作的兴趣,是本文尝试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赫尔的学习内驱力降低理论对自主写作的支撑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克·赫尔(Hull,1943)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内驱力降低理论。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并提出了内驱力理论的公式:sER(反应潜能)=D(内驱力)×K(诱因)×sHR(习惯强度)。当反应潜能一定时,内驱力和习惯强度成反比。这里的内驱力指的是因“得不到”或者“想得到却得不到”而产生的不适感,习惯强度指的是行为学习行为实际产生的次数多少。在赫尔看来,内驱力的降低同时也是提高学习概率的基本条件,即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使之产生行为,才会在多次出现这种行为之后学会这种行为。

以写作为例,学生首先具备的条件是写作内驱力,即“不会写作而产生的不适感”,这种需求推动学生去产生想写作的欲望。但光有欲望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行动。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施加诱因,让学生内心的这种需求因为写作行为的不断强化而得到满足,内驱力得到降低。教师可以介入的,便是这其中的诱因。这个诱因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让学生学会写作,二是让学生强化写作。前者让学生克服不会写作的不适感,需要更多完善的写作指导;后者则让学生强化写作的习惯强度,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融入生活,这就需要安排序列化训练,将写作常态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大诱因,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写作的主动性。

总之,降低学生写作内驱力,强化学生写作行为,必要的诱因是教师的写作指导、序列化写作训练、写作激励机制。教学原则是:实用、系统、有趣。

三、自主写作驱动策略举隅

我想先谈谈《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给我的一些写作教学的启发。

《红楼梦》48回中香菱学诗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先通过原文碎片来感受一下香菱对学诗的热情:

“好歹教我做诗吧!”“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我倒领略了些,只不知是不是,说给你听听”“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拿着诗回来,又苦思一回,做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默默的回来,越发连房也不进去,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来往的人都诧异”“走至阶前竹下,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满心中正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两眼睁睁直到五更,方才蒙眬睡去了……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渐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2]。

香菱从主动找老师教,主动借书、主动与老师探讨、主动修改、废寝忘食,到最后终于在梦中得了八句,赢得了众人的肯定。要是学生都有这样的热情,何愁教不好?而香菱能有这样的热情,其内在驱动不可忽视:本身家庭环境的影响,甄家原本是书香门第,不能不说香菱自小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如今寄人篱下,身份卑微,这在香菱内心如同一根刺,时时提醒着她不幸的命运。而作诗可以让她融入大观园这个书香气息浓厚的女孩群体,减轻身份尴尬局面给她带来的痛感。只要学会作诗,成为海棠诗社的一员,得到大家的认可,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尴尬的内驱力就能得到降低。而让香菱达成愿望的诱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海棠诗社浓厚文学氛围的熏陶。海棠诗社中,有美景,美人,还有赏心乐事,那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咏诗比赛。诗社成员还有各自的雅号,每次咏诗还有选题、点评,相当完整;二是好老师的点拨与鼓励。黛玉是个才女,也是个好老师。面对香菱的求教,黛玉让她不要拘泥于词句,“第一立意要紧”,建议香菱先熟读王维、李杜的诗,注意不是通读,而是“只读有红圈的”,既从要点处给了实用性指导,还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鼓励她“不愁不是诗翁”,在香菱写出作品之后一一点评,让香菱从辞藻堆砌、偏题到最后的众人一致认可,不得不说,黛玉这位老师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最后一个是众人的肯定。香菱在几经波折后做出了第三首诗,内心应该是受挫的,所以说了“若还不好就死心”的话,没想到众人却说“新巧而有意趣”給了香菱大大的肯定。并且鼓励香菱“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作品到人品都赞了个遍,让香菱大受鼓舞。

现在的学习不也如此吗?用现在的话来说,香菱学诗其实经历了社团熏陶、阅读积累、鉴赏交流、创作升格、众人认可激励五个步骤。从现代写作教学的情况来看,这五个步骤可以归结为创造性作文教学、序列化作文训练、氛围型环境激励三大方面。因此,要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0858DF89-9C94-4C4F-957D-BED539320C38

(一)创造性作文教学

1.生活作文理念驱动

哪里有素材?不要局限于考前翻阅作文素材杂志,不要局限于陈旧的写作素材,更不要去生搬硬套他人的文章资料。且看,生活处处是作文啊!生活是素材,是思想,而且就如源头活水,让人文思一新,与时俱进。种菜了,做实验了,踢足球了,要合唱比赛了,树叶落下来了,要学话剧了,要辩论了……生活中每一个让人心动的时刻,都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

比如前不久我种了一垄香菜种子,过了几天长出了好多小嫩苗,可如果仔细去看,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苗都是香菜,很多都是莠草!那么如何去分辨并除掉莠草呢?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了。莠草的茎部是紫色的,而香菜的茎部是绿色的,那就非常好办了嘛。这个生活经历有什么用?首先这个经历让我很有成就感,劳动也是需要动脑筋的;其次,这看似一样的嫩苗,就如同生活中那些迷惑人的表象,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抓住主要矛盾,高效解决问题。感性理性解读皆可。

再比如,校园里有一种树,远处一看好像树干边上有好多竹竿支撑,乍一看还以为是台风过后的幸存者。可你往近处看,会发现,这些可不是竹竿,而是次生根!你再近些看,会发现这些根刚开始是柔弱的细须,慢慢长大直到扎根泥土支撑原树!你再去查,原来,这种树叫做“印度榕”,在印度的乞拉朋齐,这种树相当出名,当地人甚至利用这种树做了很多树桥,解决了交通问题!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不得不感慨他独木成林的生命力,更要感谢他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然后你会不会受到感染,也决心成长为像他那样坚强和有奉献精神的人?

当然,素材部分好坏,如何注意去甄别利用,就要看个人的能力了,比如你是不是愿意停下忙碌的脚步来感受生活,愿不愿意带着问题的目光来观察生活,愿不愿意带着对生活的友善与热爱来思考生活。如果你愿意,那么,好的生活素材让我们欣赏、学习和追求,让我们提升审美能力;不好的生活素材则让我们去反思去改善,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责任担当,十分完美。素材多了,写作时自然能够文思泉涌,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细心观察生活的人,也将会使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趣的人反过来积极地思考生活,乐于表达。

2.读写交流教学驱动

作文课是中学生写作实践的基本站点,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站点的主导权,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个最根本的源头出发,通过完整、实用、有趣的方法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动力。

比如作文指导课鼓励文风养成。作文指导课可以是宏观指导,更要结合经典文章的品读来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喜欢的文字风格,模仿训练,最后形成自己独立的写作风格。这也是我们现在很注重的一种方法——读写结合。比如让学生写“父亲母亲”,我会把名家写的关于父亲母亲的作品收集起来,印发给学生去欣赏,让学生发现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再引导他们去思考怎么写会更有感觉,鼓励他们从模仿到创造出自己的文字风格。只要有了对自己文字的感觉,学生就會更有写作的欲望。

再比如作文讲评课注重实用性升格。一般可以选用学生优秀范文讲评和原文升格两种方式。前者比如考试后将典型的好作文一起编号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去批注,点评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再参照自己的作文去思考提升的空间。后者可以将学生平时写的周记或考场作文拿出来在班级公开升格,从句到段到篇章到主题,再进行比对,效果会很不错。当学生喜欢被升格或者害怕被升格的时候,他们都会努力写好每一篇作文。

最后是作文训练的方式要多样有趣。比如游园小诗、人物通讯、新闻速递、文章解读、周记写作、班级日志、阶段性考试写作、重大节日写作、特殊事件纪念……文体要多样:比如写时评、影评、乐评(先指导,后发典型范文让学生模仿再创作);话题要多样:杂志约稿统一写(小到话题讨论,大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中高考作文题训练……当训练形式不再是老师出一个题,学生课上写那样单调,学生会对写作课有更多的期待。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老师花心思去设计,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花精力去批改、组织交流,对老师的体力和意志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坚持下去,不轻易向困难妥协。

从本质上来说,自主写作的开端,其实还是被动写作,但这种被动写作充满善意和鼓励且指导性强。

(二)序列化作文训练

首先是按学段特点序列规划。笔者带的是六年一贯制班级,从七年级到高三,时间的连贯性为序列化作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现在新中高考的情况来看,初中的作文教学倾向于基础型记叙型的表达,时间较为宽裕,阶段更为关键;高中倾向于议论文写作,符合这个学段的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然受高考复习影响,时间显得比较紧张,训练黄金期在高一至高二上学期。因此,教师需要顶住各方压力,敢于进行序列化、沉浸式写作教学实践,方能达到一定效果。

其次是按训练的文体进行分点教学。如记叙文写作主要是写人记事,分写景散文、游记、人物故事、人物传记等,每个阶段有自己的训练重点。训练时间除了语文课堂,还可以延伸到周末的周记、寒假作业、课堂演讲等等,尽量把更多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强化写作的习惯。以下是笔者尝试的写作实践规划图:

王栋生老师在其论文《高中作文很难做到序列化》中提出序列化在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如时间、与教材的融合等。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序列化并非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划来走,完全可以灵活多变地与教材相结合,或者大胆舍弃一些课文教学,以作文实践取而代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将写作教学作为一个重点放在心里,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这个就算序列,就是坚持。

(三)氛围型环境激励

1.校园写作氛围

当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且经过了系统性的写作训练之后,学生自主写作还需要一个持久的有力的支撑,那就是要有一个像“海棠诗社”那样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无形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写作的习惯。我们可以选择坚持师生共写,比如我跟学生一起写我的父亲《时光你慢些吧》,一起写母亲《那些轮回的岁月》,字数更多,格局更高,给学生更多的写作思路;我们还可以组建高质量的写作团队,定期开展写作交流。用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带的两个班就组建了一个小组叫“问渠小组”,每个周末我都会郑重地向他们“约稿”,然后精选稿件来投稿,或作为班刊《问渠》的素材,这样,资源稳定,且动力充足。除此之外,很多学校都创立了文学社,都有专属的校刊,这就是一个平台。我们可以鼓励热爱文学创作的同学加入社团,让校园的文学氛围更加浓厚。0858DF89-9C94-4C4F-957D-BED539320C38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扩大写作群体,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成就这种氛围。学生写,老师写,校长写,家长写……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被迫写作的一方之后,对写作的排斥与抗拒将会大大减少。厦大附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养成了每周写周记的习惯,老师定期或不定期批改,精修优秀作品展示与交流,老师的下水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加入我们写作队伍的,还有学生家长,比如家长励志经历作品展示,不仅对学生写作有鼓励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积极的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厦大附中姚跃林校长本身就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已经出版多部专著不说,还有自己公开的博客,对学生甚至是整个校园的文学创作是一种莫大的带动作用。

整个过程的参与者涉及到名家、校长、老师、家长、学生,学生的写作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存在,而是平等的,互动的,学生的写作行为得到了尊重、呵护;整个过程又是有趣的,多样化的支撑方式让写作更有吸引力;且整个氛围的营造是持久的,是良性的坚持。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外在的驱动转化为内在驅动,让写作教学的意义更加深化。

2.创意实质性鼓励驱动

鼓励多以口头或书面评语形式出现,这对学生也是一种肯定。我们还可以让这种鼓励更多样化、更具有实质性,让学生成就感更加强烈。当然这个实质性不是指物质性的奖励,而是能够持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鼓励方式——读写发表一体化。

学生的作品如果能发表,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班级的确有学生因为一篇作文的发表,大大提高了写作的兴趣,还顺带着连语文课也认真了不少。而且看着自己写作文得到的稿费单,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了印刷版,心情能不激动好久吗?当然,促进学生作文的发表也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

首先是发表渠道的多样化。全国大刊小刊,各大报纸,班级博客,校园网站(校园新闻投稿)、小黑板语录(精选短文或句子),试题素材(可以是阅读理解,可以是扩写缩写,也可以是语病修改),纪念册(专题作文汇编),电子班牌(范文展示最佳去处)……能利用的平台、角落都不要放过。这样能让不同水平的作文都能尽量露脸,让没有作文自信的同学也增强自信。

其次是发表群体扩大化。学生发,老师发,校长发,家长发……学生发表了,老师也不能示弱啊。于是我跟大家约定,每年至少发表一篇。他们发表作文,我发表教学论文。当我把刊用了自己的论文杂志展示给他们看时,总能赢得大家的掌声。这让我有了小小的满足感。学生也是如此。每每收到同学的样刊或稿费单,我总会选择班级人最多的时候来公开发放,阵阵掌声中包含着对小作者的鼓励与羡慕,更能听出大家对各自的期待与激励。

写作教学从来不是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就能完成的,单纯技巧性的写作指导效果更是有限。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声音,需要老师有计划的组织和坚持,让写作多一些趣味,多一些真实,多一些价值。当孩子们真正能够随时随地拿起笔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写作教学这个任务,也就可以从老师手中,移交给孩子们自己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5.

[2]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374-381.

[本论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内驱力降低理论的高中生自主写作教学研究”(MJYKT2021-105)研究成果。]0858DF89-9C94-4C4F-957D-BED539320C38

猜你喜欢

序列化香菱内驱力
人生需要『内驱力』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从“香菱学诗”出发思考说进去与说开去
初中生写作序列化实践与思考
保准有人追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对“失序”的习作教学之思考和把脉
坚持以读促写 注重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