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路径探究

2022-06-07汪志朋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侠士荆轲史记

汪志朋,广东省东莞市塘厦中学教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教师水平,发展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无疑是课程开发中重要的一环。然而,有别于国家课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问题不应忽视。笔者以为,依据学习任务群理念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关联密切……应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营造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理出一条关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即:依据学习任务群理念,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础,通过创造情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下面笔者尝试以《士子与侠客的道义:〈史记〉人物选读》校本课程为例,对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进行探究。

1.选题依据与课程目标的确立

《士子与侠客的道义:〈史记〉人物选读》这个课程拟在高二开设。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通史,司马迁所开创的典型化人物的写作方法影响深远,而在这些典型化人物中,“士”与“侠”的光芒尤其夺目耀眼,这些人物经过司马迁用心的描绘和后世的传播,逐渐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崇尚的英雄符号。可以说,司马迁所弘扬的“侠士之道”,与孔孟所主张的“君子之道”,老庄所提倡的“逍遥之道”对于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课程资源选材与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对应关系上看,对《史记》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是有必要的。

在课程目标的拟定上,结合选材的内容,依据学习任务群理念,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文言学习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笔者制定了如下课程目标:

2.任务群构成与群文组合分析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群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任务来设‘课”,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达成学习任务,群文的选择以及组合的方式和顺序都必须与“任务目标”相关联,而“任务目标”的拟定又必须与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相对应。一些老师想当然地认为群文阅读就是把一堆“感觉”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读,这作为一种课外阅读策略或许没问题,但如果作为课程开发策略则未免失之草率。下面是笔者关于课程中群文组合的相关分析。

《士子与侠客的道义:〈史记〉人物选读》的课程总目标是让学生围绕《史记》相关选文,认识中国古代“侠士”精神,提升学生阅读文言传记的兴趣,并学会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理性思辨。为了达成目标,分设了四个任务群,分别对应完成四个阶段任务子目标。如下图:

第一个任务群围绕“何谓‘士与‘侠”设计,对“士”与“侠”的源流、区别以至联系进行探讨。第二个任务群聚焦《史记》中较为典型的几位“侠士”,从中窥探司马迁在《史记》中融入的精神旨趣,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中国古代“侠士”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史记》在人物刻画和谋篇布局上的特点,为他们更好地把握文言传记写人叙事的特点提供了范例。第三个任务群从文化多元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俠士”文化的异同,强化学生对中国“侠士文化”的理性认识,将中国古代侠士和西方骑士以及日本武士进行关联性的比较,激发学生对本民族侠士文化的理性认识。第四个任务群围绕“‘侠士精神的当代价值”设计,探寻现代社会中“侠士”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四大任务群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焦点明确,文言文与现代文交织,在提升学生文言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也能对他们思辨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3.学习任务的分类及确定

依据“学习任务群”的模式对群文进行选材整合后,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设置清晰而具体的任务用以驱动学生阅读写作。参照统编版教材,结合课程实际,笔者将校本课程中的任务细分为三类,分别是:“指向阶段目标达成的阶段性任务”“指向推动学生深度阅读的思辨性任务”以及“指向引导学生写作输出的情境性任务”。

“指向阶段目标达成的阶段总任务”,类似于统编版教材的“学习提示”,用以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在校本课程中笔者称之为“阅读指引”。这部分的任务设置要非常明确地与任务子目标相关联,具有提纲挈领的特点。譬如笔者在第一个任务群“何谓‘士与‘侠”的开头设置了如下“阅读指引”:

“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在中国古代,关于“士”的名言有很多,那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士”?在春秋战国以至秦汉,“士”这个阶层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它与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侠”又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两者又有着什么样的看法?请同学们借助下面的表格,完成本部分选文的阅读。

“指向推动学生深度阅读的思辨性任务”是对“阅读指引”任务的细化,与关键能力中的“文化理解能力”紧密联系。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项任务中,笔者鼓励学生尝试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问题的解答。为了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提问的针对性,避免学生的提问与思考游离于“侠士之道”这一核心概念之外,同时便于动态跟踪学生的阅读情况,笔者设计了“《史记》人物选读思辨阅读记录表”。

“指向引导学生写作输出的情境性任务”,类似于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旨在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交流,并最终指向写作,呈现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水平,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类任务。新课标明确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因此这部分任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习心得”或者“群文阅读感想”,而应该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探究和写作的热情。在情境的类型上,新课标也进行了明确,分别是“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个人体验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的“社会生活情境”以及“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的“学科认知情境”。对典型任务的要求上,课标认为“典型任务要多样、综合、开放”。为此,笔者在校本课程的最后设置了两道可供选择的“思辨读写”情境任务:F14E2FD4-7232-479F-B65B-E7EE54A014A3

【选题一】

荆轲的故事家喻户晓,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对其着墨最多,但千百年来,对荆轲的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对荆轲的行刺之举大加褒扬,比如王立群教授就认为“秦王嬴政统一天下,是时势英雄;荆轲刺秦王,是侠义英雄;屈原为自己的国家奋斗终生,自沉汨罗,是悲情英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也有些人认为荆轲所为与“侠士”的精神并不吻合,比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请同学们结合本课程的相关内容,整理出自己的看法,完成一篇《荆轲侠士精神之我见》的思辨小论文。

【选题二】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曾经受邀前往深圳演讲,在谈及“当代人最需要继承和提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侠义二字。中央电视台做‘感动中国的专题节目,要我推荐‘感动中国的年度人选,我选择的人物都是有侠义精神的人。现在中国最缺乏的就是侠义精神。”而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在其专著《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却谨慎地认为“一个民族过于沉溺于‘侠客梦,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就是时代过于混乱,秩序没有真正建立;要不就是个人愿望无法得到实现,只能靠心理补偿;要不就是公众的独立人格没有很好健全,存在着过多的依赖心理”。请结合本专题相关文章,联系现实,以“当代中国是否有大力弘扬侠义精神的必要”为辩题,写一篇辩论稿。

通过这次校本课程设计的经历,笔者对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钻研课标,领会其核心要义,更要大量阅读,掌握足量的文本资源,才能为课程资源的整合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校本课程的设计还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在课程目标的拟定上要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衔接。在课程的实践层面,要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优势,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任务用以驱动学生阅读探究,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刘宇新.专题教学:改变从教师开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姚家全.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初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

[4]韩兆琦.《史记》与传记文学二十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杨树增.《史记》艺术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6]曾小霞.《史記》《汉书》叙事比较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7]余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刊,2019(3).

[8]李政.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校本教材建设[J].中学语文,2020(12).

[9]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9(9):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F14E2FD4-7232-479F-B65B-E7EE54A014A3

猜你喜欢

侠士荆轲史记
《剑网3缘起》休闲玩法一览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文言实词小课堂
漫画史记
荆轲刺秦王
试论《琅琊榜》中所蕴含的侠士文化
翻洗酒坛(下)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