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五育并举”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30杨雯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等素养的教育重任。在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了小学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五育并举”教学活动也成了必然选择。文章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五个方面探索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育并举”;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8-0052-03

引  言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五育并举”教育模式,就是为了迎合社会对人才的根本需求,便于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而实现个人价值。笔者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出发,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倡导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但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许多影响教学实效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深厚

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深厚是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难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际的教学中,他们仍然无法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依旧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以他们的数学书面成绩为唯一标准,所以学生在传统模式下一直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1]。

(二)教学内容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编制的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参照依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遵照教材中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既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所取舍,也没有引进生活化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数学课堂上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只能通过阅读教材和解答教材习题这两个路径展开学习,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无法达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

(三)教学形式固化

教学形式固化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常情况下,为了掌控数学课堂的秩序,教师会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提出一些诸如“坐好、不许动”等课堂秩序规则,然后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并陷入题海训练的教学循环中。这样一来,固化的教学形式不仅没有发挥出德育、美育等价值,甚至未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五育并举”教学目标的策略

为了实现“五育并举”的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准确了解“五育”的具体内容,并基于具体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增强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学生审美修养等目的。

(一)智育为基——革故鼎新,加强教学实效

智育是“五育”中的基础性内容,只有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美育等目标。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师应从“革故鼎新”的角度出发,创新数学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引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在创新数学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巧用数形结合思想等措施和方式展开教学,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多数学生喜爱学数学,进而达到提升其智力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2]。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消除传统教学中以教材内容和口头讲解为主要形式的弊端,引进生活化的数学元素,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场景。例如,“晨光小学大课间做广播体操,一操场和二操场一共有114排队伍,每排21名学生。现在学校要征订校服,你能算出学校一共要买多少件校服吗?”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数学课堂构建起了生活场景,学生沉浸在生动的场景中尝试计算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列出加法公式114+114+114+……+114,经过长时间的加法计算得出答案2394;有的学生尝试列出114×21这一乘法计算公式,并尝试计算出算术式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计算方法,使其在回顾旧知的过程中温故知新,主动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回顾旧知等一系列教学操作,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发散,能够主动用数学概念、数学算法、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课上开展随堂演练。先提出简单的口算问题,如300×25,210×20,330×30等简单的问题,训练其心算、口算能力;之后可提出较为复杂的计算难题,如215×17,317×22,298×15等问题,考验其对竖式计算的掌握情况,并培养其算后检查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数学计算问题,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德育为根——立德树人,增强道德修养

1.精讲数学文化知识,启发公平公正意识

随着“立德树人”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和融入,德育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如何将数学教学与德育紧密融合在一起,成了数学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为了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可以精心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知识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这样一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实现了德育目标,还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教学中,为了将德育思想融入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分数的特征之一“平均分”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起公平、公正的意识,以“森林里的小猴子们发生了什么?”为主题,为学生讲述分水果的故事:“从前,

在一片森林中,小猴子们聚集在一起分桃子,一共有16个桃子,8只猴子,第一个猴子抢走了3个,其他猴子也拿走了3个或者2個,到了最后一个小猴子那里,桃子已经被分光了,它非常伤心。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小猴子分桃子,让每个小猴子都开心?”在故事情境中,学生认识到了“平均分”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在生活中应该遵守秩序和规则,秉承着公平正义的原则与人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得以增强,其规矩意识和社会担当意识也不断得到提升。

2.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在小学教学期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教师要注意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教学素材,通过引用相关数据,浏览相关统计材料,讲解数学学科发展历史等多种方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师就要先有爱国教育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更重要的还有对学生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入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应用数学思想进行解题时,教师应不断挖掘素材,渗透国情、环境、民生、历史文化等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德育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树立爱国的典范,使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熏陶,运用数学思维夯实学习知识,坚定为祖国贡献力量的信念。

(三)体育为先——别开生面,增强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体育的理念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别开生面的体育活动中夯实数学知识基础,提升思维灵活度。由此,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体育运动能力,还能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3]。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运算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设计体育游戏活动,将数字和运算符号制作成卡片,均匀地散布在操场上,让学生以接力赛跑的方式,在跑步的过程中从地上捡起四张卡片,并将其作为接力棒,交到下一位学生手中,最后到达终点的学生需根据手中的卡片展开运算,判定运算速度快且准确的一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接力赛跑提升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也能锻炼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四)美育同行——润物无声,提升审美素养

美育是“五育”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及空间感悟能力,促使他们在鉴赏和分析具象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获得极强的审美感受,进而提高综合素养。所以,为了真正达成“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内容,引入美育思想,创设以美育为导向的高效教学模式,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4]。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进多样化的轴对称图形,如风筝、金黄色的五角星、奥运五环等,让学生在鉴赏图形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体会图形的对称美和规整美。学生在进行审美鉴赏时,能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鉴赏过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展开探讨和分析,细致地解读轴对称图形中蕴含的美感,进而实现美育与智育同时发展的目标。

(五)劳动教育并举——劳其筋骨,增强学习体验

为了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思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践行“劳其筋骨”的劳动教育思想,促使他们在劳动中体会数学概念、公式等的真实含义[5]。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这一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具体概念,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劳动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投放多种类型的材料,让他们在整理房间和归纳物品的过程中展开劳动,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明确“分类”的概念,并在亲身体验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参与劳动过后的幸福。这样学生就能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进数学历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数学思想和总结数学概念的艰难历程,让他们牢固地记忆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和强化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劳动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不仅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应全面且深入地解读“五育”的内容,将其与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学习环境,以此推动其全面发展,真正构建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德育智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187.

杨彩霞.以德育人以智教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J].新课程,2018(09):233.

郝研.探究核心理念下小学数学与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J].华夏教师,2019(19):29-30.

吴小容.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融入美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0(72):85-86.

张明瑞.劳动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0(43):230-231.

作者简介:杨雯(1995.6-),女,江苏扬州人,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金陵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