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及版权风险规制路径

2022-05-30张豪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社交媒体

张豪

[摘要]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全媒体化、平台化趋势日益显著,社交媒体与新闻的融合和数字化转型程度逐步加深,提升受众的视觉体验也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在信息泛滥的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图片滥用、盗用等侵权现象频繁发生,严重侵犯了版权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为有效规制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图片版权风险,文章阐述了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分析了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版权保护现状,并提出了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版权风险规制的策略,以此增强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社交媒体;新闻图片;传播效果;版权风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新增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较2020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10.32亿网民中有7.71亿网民为网络新闻用户,网民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社交媒体的传播裂变,使大众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传播社会热点信息,同时也形成了信息实时共享与碎片化传播的新媒体业态。在社交媒体时代,平台热度的保持与用户关系的维护都需要新媒体平台稳定输出热点新闻信息,并让受众逐渐成为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中心,但受众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视觉信息,而且人们通过视觉感官识别信息后才能实现对信息的加工与储存。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信息由文字和图片构成,与文本相比,图片的信息承载量更大,更能吸引受众的目光,从而扩大新闻的传播优势。但在社交媒体中,新闻图片的选取与设置形式灵活,能公开供大众下载,因此图片乱用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导致新闻图片传播面临版权风险。因此,社交媒体的新闻传播应正确审视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并明确新闻图片的传播规范机制,强化受众版权意识,肃清社交媒体的新闻图片传播环境。

一、社交媒體时代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

(一)新闻图片的基本传播功能

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迭代,现今的新闻图片更具时效性、艺术性和空间感,其既能有效辅助读者进行文字理解、完善文字的事实叙述功能,又可单独呈现,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刺激受众的感官,确保受众对信息的精准捕捉。

一方面,新闻图片具有辅助受众理解文字、增强文字事实性的传播功能。新闻图片能够生动还原并即时记录事件发生的关键信息,而文字的客观描述功能有限,要求撰稿人写作时有极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才能避免文本的片面性阐述。因此,新闻文字报道通过搭配新闻图片,能够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传播力,从宏观维度向受众传输真实的新闻境况,并能避免因文字形式单一、密集呈现而导致新闻版面逼仄、缺乏“透气”空间的问题,优化受众的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新闻图片不仅能丰富报道形式,增强新闻的艺术性,还能够帮助受众准确捕捉新闻主题。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长期处于信息量爆炸的媒体空间,海量的信息使人们难以及时准确判断信息的真伪。而新闻有效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新闻信息的完整传输成为社交媒体下新闻业态需要重点完善的模块。新闻图片的合理排布也能有效聚集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通过图片快速获取新闻重点信息,避免出现文字的歧义和笼统现象,并能增强新闻的艺术感染力,更有利于传达新闻情感,有效防止新闻报道的

失实[1]。

(二)新媒体技术推动新闻图片的广泛传播

社交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主体数量众多,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图片的传播者,且媒体空间内的信息传播和裂变速度较快,受众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动性较强,此种变化使社交媒体下的新闻图片传播效果更加独特。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图片具有“共绘”的特征,各类自媒体、社交媒体达人、用户都是新闻图片和新闻信息生产链的主体。各类主体凭借自身优势对新闻信息进行捕捉与加工,完善新闻框架,建设出要素完整的新闻图景,以此增强新闻图片事实记录的即时性,让受众依托多元信息供给,形成体系化的新闻认知结构,进而提升社交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价值。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媒体传播技术与平台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具社交特性,新闻图片成为用户深化联系的媒体介质,受众更倾向于利用新闻信息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在媒体社交环境下,生成新闻图片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官方新闻媒体,而官方新闻媒体的新闻生产活动也会引用用户拍摄与制作的图片,因此能增进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的联系,加强用户黏性,用户群体还能为新闻报道提供知识库和图片库,提高新闻信息的报道水平[2]。

二、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版权保护

(一)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版权保护现状

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版权保护现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首先,社交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技术快速革新,使各类新闻图片的传播维度得到延伸。信息传播技术也为新闻图片的传播提供强了有力的技术后盾,数字水印、区块链版权保护和图片识别技术能够在图片加密和版权侵权诉讼中发挥作用,提升图片版权保护的治理效能。

其次,新闻图片的应用发展与图片版权保护存在制约关系。图片是社交媒体运作和新闻高效报道的基础要素,新闻媒体、商家以及用户都对新闻图片有一定的使用需求,但由于目前新闻图片市场存在图片版权保护力度不足、图片版权不明晰、媒体图库有限等问题,增加了图片生产者的版权保护成本和图片依法使用的成本。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对“图片付费”和“版权交易”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侵权责任追究不及时也会使用户产生侥幸心理,给版权维护带来阻碍。因此,社交媒体中的新闻图片市场如果不能有效地规范和治理图片侵权行为,会进一步侵害新闻媒体和图片生产者的合法利益,严重制约社交媒体图片市场和媒体新闻的持续稳健发展。

最后,除社交媒体用户缺乏对新闻图片应用版权规则的自主遵循意识之外,新闻自媒体工作者和图片生产者也普遍缺乏新闻图片版权保护意识。由于图片库资源不够丰富,新闻自媒体工作者需要从官方新闻媒体频道摘取或从网络截取新闻图片,而忽视了所引图片的版权问题,在未获得图片版权主体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加工与转载图片。维权成本的增加,会弱化新闻图片版权主体的维权意识,社交媒体环境中用户的隐匿性和随众性,也会增加图片侵权源头追究的难度,导致新闻图片侵权成本与维权成本不对等,进而导致新闻图片的盗用和滥用行为难以遏制[3]。

(二)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需要版权保护的原因

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需要版权保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用户自身的版权意识不够强。在社交媒体时代,各类影视和知识资源在媒体空间层层传播,降低了用户获取资源的难度,使用户逐渐形成“即用即找、无负担获取”的行为习惯。现阶段已有不少影视、音乐、书籍阅读媒体平台实施收费模式,用户也逐渐接受了资源付费的获取方式,但面对图片下载收费的情况,用户依然难以适应“先授权、后使用”的版权规则。而且社交媒体用户普遍对图片引用存在认知误区,认为除图片商用和获取收益的情况,都不属于版权侵权行为。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指明,“商用”并不是侵权的必要条件,但未经图片版权主体允许而私自盗用和未遵循图片使用规则等情况,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其次,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图片版权保护与治理条件有限。该问题源于媒体新闻图片应用市场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转载和引用机制,且新闻图库和媒体商业图库的图片经营模式不同,图片的授权价格也不统一。若新闻图片使用率和下载价格过高,则会严重影响媒体用户“知识付费”的热情。因此,社交媒体中的新闻图片版权保护若缺乏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和行业规范,易使新闻图库和媒体商业图库逐渐失去市场,也不利于肃清我国社交媒体中的新闻图片的侵权现象。

最后,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维护新闻图片版权的主要保障,也是保护著作版权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支撑。图片版权保护归属于摄影著作权,且有相应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和制度。但摄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维权行为和维权意识主要倾向传统的摄影作品,对社交媒体视域下新闻图片的版权维护重视程度不足,未适应社交媒体时代的图片版权变革节奏,因此难以发挥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维权作用[4]。

三、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版权风险规制的策略

(一)明确图片版权认定标准,维护版权保护管理秩序

社交媒体时代下规避新闻图片的版权风险,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对图片著作权进行审查与认定,明确图片著作权的归属。在新闻图片的实际应用中,图片创作完成后著作权就会自动产生,所以即使未通过著作权登记部门的版权认定,也不影响图片版权主体的维权。此外,著作权登记部门对作品创作的版权认定缺乏严格的审查机制,因此版权主体或维权人需要提供自主创作证明,以便后续版权侵犯问题发生时能得到法律保护。在个人图片版权维护和商业公司图片版权维护的侵权诉讼中,法律判定标准单一,以用于认定著作权的登记证书为主,难以有效辨认持有图片著作版权的主体。而且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由于新闻图片市场上存在侵权成本与维权成本不对称、商业公司恶意维权、商业图库以所有者的名义进行图片销售的问题,相关部门在维护版权时更应减弱“初步证据”的证明力,通过制定严格、严谨的图片版权认定标准,明确维权主体的权利来源,以此有效确保新闻图片版权保护的公正性,取缔社交媒体环境中图片虚构授权行为,维护图片版权保护的管理秩序。

(二)扩大新闻图片的合理使用范围,细化侵权赔偿认定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就图片的引用与转载情况是否影响原创作品的正常使用、是否对版权主体造成侵害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可以此为依据,判断新闻图片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鉴于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极速化、去中心化和可复制化,过于狭窄的新闻图片“合理使用”范围会产生现实矛盾,侵犯媒体用户的公共利益。因此,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扩大新闻图片的合理使用范围,考虑到新闻图片的其他使用情形,同时,其他情形不能影响作品版权主体对原创作品的使用,也不能损害其合法权益,并明确其他情形“不合理损害”作品版权的各类情况,以此保证新闻图片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由于媒体信息传播的特性,人们难以准确计算新聞图片侵权的损失和违法所得,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运作机制,细化侵权赔偿的认定标准,以此明确侵权方的侵权成本。新闻图片侵权损失可根据图片引用后的阅读量、点击量、转载量等因素综合考量,并结合侵权人的主观意图,判断其是无意侵权还是恶意侵权,对恶意侵权行为需要提高赔偿数额,情况严重则需采取惩罚措施,增强侵权赔偿与惩罚的针对性,有效降低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图片侵权行为的发生率[5]。

(三)运用图片版权监测技术,增强对侵权信号的甄别能力

社交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图片依托信息传播技术应用于媒体互动场域,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与革新也使新闻图片的传播特征和版权维护要点逐步转变,新闻图片的版权维护可运用技术手段,形成规避图片版权风险的模式。为确保新闻图片转载与应用活动合法进行,相关部门应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监测图片使用情况的系统,开放官方媒体和图片著作者对新闻图片的使用权限,借助慧眼识图和盗图监测技术,对新闻图片进行全方位、大规模智能监控,通过对图片创作与版权交易的全产业链条进行跟踪监控,增强对新闻图片侵权行为的甄别能力,打通各版权主体间的信息壁垒,降低图片著作者对图片侵权行为的察觉难度,有效净化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6]。

四、结语

随着社交媒体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付费和知识产权成为当今著作者和版权主体关注的主要内容。新媒体平台用户规模逐渐扩大,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也日渐加强,但是新闻图片的版权侵权行为却频繁发生。为肃清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图片的滥用现象,我们应明确图片版权认定标准,扩大新闻图片的合理使用范围,细化侵权赔偿规则,并运用智能监测技术,增强对侵权现象的甄别能力,从而促进新闻媒体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荣,周燕.论新《著作权法》对智媒时代新闻图片的版权保护[J].文化产业研究,2021(02):265-276.

[2]王俊琴.图书编辑工作中的图片版权问题研究:基于编辑修养提升视角[J].传播与版权,2022(03):37-39,53.

[3]李潇芸.浅析自媒体时代图片著作权的保护: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0(15):31-32.

[4]丛红艳,刘伊欧.数字版权盈利模式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维度:基于图片版权领域的应用分析[J].出版广角,2020(08):38-40.

[5]朱玥.网络图片版权维权乱象中法定赔偿制度的价值偏离与回归[J].出版发行研究,2022(01):70-75.

[6]阚敬侠.从视觉中国“黑洞照片门”事件看我国图片版权保护问题[J].传媒,2021(17):78-80.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社交媒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