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路径初探

2022-05-30张琪周寒竹

求知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

张琪 周寒竹

摘 要:在加快国家生态建设,完善学校教育发展和培养学生生态素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生态文明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更新滞后,教材中缺乏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行为的培养失衡等。基于此,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融合教学实践,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作者简介:张 琪(1992—),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周寒竹(1992—),男,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文明形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具有独特的课程使命和责任。教师如何在该课程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本文尝试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及路径进行探讨。

一、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快国家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

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阶段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该课程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筑牢生态文明理念,掌握必备的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还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行为,助力学生提升素质修养。

(二)生态文明教育是完善学校教育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道德与法治课是新时代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在其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的坚守、目标的落实、内容的丰富与拓展,更是学校教育与时代要求高度契合的表现。学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和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融合在一起,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不断完善学校教育。

(三)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学生生态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还将学生视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担当、有行动的生命整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其课程性质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怀,让生态意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生态文明信念,提升生态素养。在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周围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升生态知识素养;通过了解合法生态消费行为,参加环保活动,提升生态法治素养;通过了解地球面临的危机,并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危机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激发自己爱护地球环境的责任心,提升生态伦理素养;通过正确认识垃圾,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的理念,提升生态审美素养。

二、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更新滞后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注度不足,在教学中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态度不够积极。部分教师接受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培训机会较少,在这方面的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生态文明教育的责任感。部分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落后,忽视了自我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及提升。有的教师认为,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就是让教师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識。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

(二)教材缺乏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集中体现。纵观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12册教材,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虽然在不同年段的教材中均有所体现(详见表1),但在12册教材中,较为系统的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题单元不多,只有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我和大自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绿色小卫士”、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四个单元。通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更偏向于生态认知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和生态法治教育,即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地球变暖的原因、自然灾害有哪些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学会节约资源,学会过绿色生活。教材缺少生态文明伦理教育和审美教育方面的内容,这导致当前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与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要求出现 断裂现象,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失衡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实践性。比如,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时,有的教师将该课的重心放在让学生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明白垃圾暴增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了解垃圾分类及其意义等;有的教师则让学生死记硬背垃圾分类的口诀。这样的教学都忽视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缺乏延展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理解知识,也就难以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难以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时,不能只依托于课堂,局限于教室,还应开展实践教学。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教育系统,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部分家长的生态知识储备不足,生态意识较差,如有的家长缺乏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意识,这会对学生的生态行为形成反向的引导。此外,当前社区在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力量较为薄弱,尚未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难以配合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造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失衡。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构建

(一)教学内容层面的整体性构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若想让生态文明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整体构建出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体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技能、绿色生态观、绿色财富观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针对教材内容不够系统,缺乏逻辑性主线等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相关的专题单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每册教材中合理安排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单元,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法治教育专册中,就可以适当增加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生态法治意识。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立足教材的内容,创新使用教材的方式,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特色栏目,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如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课外知识,增加课外知识积累,拓宽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不同的观点,提升思辨能力。

(二)教学方法层面的创新性构建

生态文明教育与其他教育板块不同,其格外关注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教师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可运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和谐情境或展现生态危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水滴的诉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干旱、缺水的生态危机的情境,通过情境让学生了解西部缺水地区的状况,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真正了解水资源的特点,感受水的珍贵,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此外,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游戏教学法,先让学生到自然或贴近自然的环境中,再用游戏活动模拟自然现象,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生态的认知。例如在教学“我是一张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伐木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伐木者、大树、小动物等,让“小动物”在“伐木者”砍掉大树后寻找栖息地,并让“小动物”发表在寻找栖息地过程中的体会。这样的体验式游戏教学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大树的重要性,了解自然界各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利于学生树立节约用纸的生态意识,自觉规范行为,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实践层面的融合性构建

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因此,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融合学校、家庭、社区的力量,强化学生的生态体验,提升学生的行动自觉性。学校是学生较熟悉的地方,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内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把理论认知践行于丰富多彩的生态实践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教学课堂延伸至学校的其他场所,开展学校环境污染大搜查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明白要从自身做起,保护好环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教师可依托家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次垃圾分类工作,或开展一次废物再利用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也能促使家庭各成员相互监督,形成绿色环保的家庭氛围。另外,学生可以走进社区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植树养花、户外感受、生态讲座等活动,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四)教学环境层面的系统性构建

要想提升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教师就要加强在教学环境层面的系统性构建。教学环境构建指创新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将生态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品德。创新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首先要完善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绿色、和谐、美丽的校园对学生正确思想品格和行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建筑、校园景观、校园绿色植被以及室内外装饰等校园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校园设施及其布局应突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例如,各类垃圾箱、图书角、室内绿植等的摆放应渗透生态文明因素;各类展板、宣传栏等的设计应包含生态性教育语言,以语言规范学生的行为,滋养学生心灵。学校要扩大绿化面积,班級也要重视绿植的摆放,学生更要做好垃圾分类,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等,让校园环境文化成为一部生态文明的教科书。创新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还要建立健全校园生态精神文化体系。校园生态精神文化建设要从小事入手,将生态文化元素融入校风、教风、学风中。学校可依托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主题节日,创新生态文体活动,促使学生在有趣的电影、音乐会、体育嘉年华等生态主题教育活动中提升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肖巧玲,张气.生态体验式游戏: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5(7):106-110.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