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髓内固定术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出血量分析

2022-05-30杨得志王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杨得志 王婷

【摘要】目的:分析髓内固定术在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及术中出血量。方法:选定东海县中医院骨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组(n=30),对照组治疗以锁定加压钢板术为主,观察组治疗以髓内固定术为主,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肿胀度、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血清炎症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肿胀度、VAS评分、血清白細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具有出血少、耗时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肢体疼痛感、肿胀感以及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关键词】髓内固定术;老年下肢骨折;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1-0100-04

下肢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主要是大部分老年人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跌倒或受到轻微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下肢骨折[1-2]。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骨折部位软组织较少、供血不良,手术难度较大,治疗风险较高[3]。锁定加压钢板术是临床治疗下肢骨折的传统术式,该术式虽然操作难度低,但创伤性较大,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4]。髓内固定术是一种新术式,骨折部位的受力均匀,可有效提高抗旋转、抗弯折能力,减轻由于扭应力、剪切力而引发的损伤。基于此,为探究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髓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术中出血量,本文对东海县中医院骨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定东海县中医院骨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30)。

纳入标准:(1)均经CT确诊“下肢骨折”;(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在Ⅰ~Ⅱ级;(3)年龄≥60周岁;(4)均为首次骨折,且在骨折12 h内入院;(5)精神、意识均正常,可配合医生完成本研究;(6)家属均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者;(2)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3)合并贫血、营养不良者;(4)合并上肢等其他部位骨折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6)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者;(7)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者;(8)存在凝血机制障碍者;(9)病理性、陈旧性骨折者;(10)入组前6个月存在下肢手术史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5~7 d的骨牵引治疗,直至患肢肿胀消退、病情稳定后,择期安排手术治疗。

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通过X线透视确定骨折部位,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理的加压钢板,将钢板置于胫骨前外侧,以钢丝或者拉力螺钉规定钢板,缝合切口。

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协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患肢朝上,以复位器临时固定,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性,针对性的选择进针点,确定切口大小,常规切开并复位骨折断端,复位良好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交锁髓内钉或者Camma钉,安置好主钉后,置入髓腔,并妥善固定,对切口进行常规缝合,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2)临床疗效,术后随访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详细评价标准如下:X线检查骨折部位复位至解剖位置,断端可见连续骨痂线,无畸形等任何不适是显效;X线检查骨折部位基本恢复至解剖位置,断端骨折线模糊,可见少量骨痂线,无功能障碍,畸形成角在10°以下是有效;X线检查骨折部位未复位至解剖位置,断端无骨痂线,患者存在功能障碍等症状,畸形成角≥10°是无效。(显效+有效)例数/30×100.00%=总有效率[5-6]。(3)肿胀度,患侧与健侧的周径之差,除以健侧的周径,即可得肿胀度[7]。(4)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分是无痛,1~3分是轻度,4~6分是中度,7~9分是重度,10分是极重度[8]。(5)血清炎症指标,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10 min,3200 r/min速率,8 cm半径,将上层清液分离后,放置在-72℃环境,以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6)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内固定断裂、骨感染、疼痛异常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SPSS 26.0 软件。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对比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观察组性别、年龄、骨折时间、体重指数、骨折部位、ASA分级与对照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肿胀度、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前肿胀度、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 d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前血清IL-6、IL-1、TNF-α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 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直接暴力以及运动损伤、高处跌落等间接暴力均为引发下肢骨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受我国交通业、建筑业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肢骨折的发病率显著增高[9-10]。临床常见下肢骨折包括腓骨骨折、胫骨骨折,多表现为畸形、肿胀、疼痛,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1]。老年人与青中年等群体相比,多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肌力减退、下肢无力等症状,在骨折后下肢血液运行差,肿胀严重,对临床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13]。下肢骨折如果不给予有效、及时的治疗,容易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等,降低患者自理能力,给家庭、社会等均带来沉重负担[14-15]。

临床有研究表明,骨折患者受创伤、疼痛、失血、手术等刺激,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引发级联炎症反应,增加伤口感染率[16]。血清IL-6、IL-1、TNF-α是目前临床评估感染程度最具代表性的血清学指标,其中IL-6是炎症反应初期最早产生的严重介质,IL-1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性;TNF-α具有调节免疫、促炎活性等作用;血清TNF-α含量增高会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大、血管扩张,增加感染风险、程度。由此可知,在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抑制术后炎症介质高表达在促进患者机体恢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7 d肿胀度、VAS评分、血清IL-6、IL-1、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髓内固定术疗效显著。分析如下:锁定加压钢板术创伤性较大,术中剥离的骨膜较多,出血量较大,会影响局部血运,不利于术后机体康复。且锁定加压钢板术后内固定断裂的风险较高,患者往往需要二次手术治疗。髓内固定术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周边骨膜组织、软组织等,尽可能减轻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降低了手术创伤性,从而减轻了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肢体疼痛感、肿胀感,加快术后骨折部位愈合、骨痂线形成。在既往学者[17]研究中,接受交鎖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38.19±19.88)mL低于接受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350.76±22.14)mL(P<0.05),接近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髓内固定术在下肢骨折治疗中出血量更少。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0%)(P<0.05)。表明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分析如下:髓内固定术中选用的髓内钉固定性更强,无需施加其他外固定,就可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不仅降低了术后内固定断裂风险,而且有助于患者及早展开康复功能锻炼。但需要注意的是,髓内固定术中医生应精准的确定进针点,固定髓内钉之后,不可随意旋转主钉,防止内固定失败;术后应严格、准确的评估恢复情况,根据个体差异性,指导患者针对性的展开康复锻炼,避免负重过早而增加骨折端的压力,从而增加髓内固定术失败率,髓内钉置入时,应以垂直置入为主,合理控制力度,切不可用力过猛,避免引发周围骨折。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研究选择的病例数较少,且有区域局限性,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必要扩大样本量,扩大样本的来源范围,全面的对样本展开研究,减少研究结果的局限性,以此增加研究结果的参考价值,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纳髓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机体恢复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缓解肢体疼痛以及肿胀感,临床参考、推广以及借鉴价值均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曲彦亮,温宝磊,等.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8):3569-3573,3578.

[2] 王世海,崔建军.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41-42.

[3] 马洪福,唐莲,刘松松.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骶丛神经联合髂筋膜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5):1-2,4.

[4] 罗文鑫.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对骨折愈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70-71.

[5] 毕菲,蔡振媛.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在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79-82.

[6] 吴晖,方真华,潘娜,等. 开放性与闭合性下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5):721-724.

[7] 裴儒,何仁豪,尹识渊. 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及对患者血清SOST 及IGF-1水平的影响[J]. 创伤外科杂志,2020,22(1):32-36.

[8] 陈琳,张双,笪俊,等.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6):118-121.

[9] 黄卫,李新志,李意,等. 下肢闭合穿钉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J]. 临床骨科杂志,2020,23(2):268-271.

[10] 王枫,冯宝华,雷博艺.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4):669-670.

[11] 鄭振华,陈珺,吴丽心,等. 桥接式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疗效观察[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6):657-659.

[12] 童芬美,胡庆丰,朱承跃,等.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 浙江医学,2021,43(13):1459-1461.

[13] 俞泳,张蕾,何成奇,等. 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4):1518-1522.

[14] 张经,王斌,吕欣. 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把持与抗旋转能力更强[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6):917-922.

[15] 贺杰,任洪峰,李欢乐,等. 新型三维外固定架系统联合内固定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1,18(4):49-53.

[16] 杨晓峰,李彬,陈颖. 不同钢板内固定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血清SP NPY TNF-αIL-1 β水平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20,26(9):1491-1494.

[17] 冉俊岭,段毅,朱乐全,等.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6):75-78.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