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2022-05-30王蒙迪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新时期教学要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小學阶段教学在明确基础教育任务的同时,也应逐步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启蒙。通过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专项研究,从教材资源整合、问题引导、学习方法教授、学习反思等角度着手,积极寻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133-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逻辑思维能力无疑是对数学教学中各项能力的归纳汇总,是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与此同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价值

1.1  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也预示着教育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能够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使教育工作的安排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数学解题思路与要求,实现对学生智力的良好开发。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解析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同时,也能引导其对日常生活问题进行科学思考,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使数学教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得到有效发挥,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建设的需要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工作围绕着知识传授展开,但因脱离了对学习实践的科学规划,导致学生即便掌握了数学知识,也不了解其实际应用方法。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强调知识传授,更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日益突显。在这一背景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对数学学科的固化认知中脱离出来,从而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操作、归纳、推理、反思等,使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也为小学数学课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3  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普遍过分强调小学数学的基础教育功能,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其思维的创新发展同样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此,加强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优化,可以引导小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与此同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更强调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把握,在升华教学主题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数学教学安排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1.4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对于外界事物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也处于是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小学生也存在抽象思维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等问题,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也更利于自主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1]。小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加之性格、认知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强调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量。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与体验,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注重知识直观呈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缺乏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相比之下,他们对具象化事物的探究兴趣更大。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现,帮助学生从多个层面了解所学知识,在深化教育内涵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以数字与符号为语言的学科,想要让学生理解数学,必然要强调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具象展示,积极探寻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为例,在教材中,该节课的内容主要以计算商品价格的方式进行直观呈现,最典型的便是计算商品总价。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妨对应用途径进行拓展,如让学生以米为单位,以铺设踢脚板为要求,让学生计算出教室一共需要多少块踢脚板。如此一来,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问题,在观察、操作、求证、验证等一系列环节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2.2  优化整合教材资源,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性作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同时,更好地顺应教育发展要求。如教材出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量,往往将一个模块的内容分散到不同阶段的教材中,虽然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却也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鉴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做好单元板块间的衔接,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复习”的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对小学數学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汇总,并划分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模块。从整体上来看,虽然复习板块向学生展示了所有的知识点,且实现了对知识点的细化分类,但仍然无法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学生很难洞悉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性。鉴于此,教师不妨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直观呈现各单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如利用树状导图诠释代数与几何的相关知识点,两棵树的树干分别用“代数”“图形”来表达,树枝则用来表示延伸出来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将两棵树进行连接,并绘制出一棵小树,表明“统计与概率”是代数与几何融合运用的成果。如此一来,知识点的展示更加清晰直观,学生也能通过思维导图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2.3  科学开展问题引导,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学科的学习实则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在教材还是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普遍以解题的方式呈现,由此也可以看出问题设计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对此,教师在明确教材知识点布局意图的同时,应结合学科核心概念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以引发学生观察与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引导功能,实现对学生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增强数学教学效果[2]。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为例,该单元带领学生探究了概率问题,其中包含统计、运算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极其广泛。以最简单的“投掷硬币”为例,为了让学生摸透概率计算与统计的规律和步骤,教师不妨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①同学们是否用过投掷硬币的方法来做决定呢?(明确学习主题)②硬币有几面?投掷出正面与反面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引出核心概念,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概率,并掌握简单的概率统计方法)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投硬币接龙,每个人要记住自己投掷的是正面还是反面哦!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多少。(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通过事实例证带领学生了解概率的预测性与既定事实间的区别)如此一来,随着问题的层层递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也更加深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切实提升了数学课堂效率。

2.4  运用多种求解途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历史,恰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解决问题,而是探寻解题的优化途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数学教师则要带领学生寻求最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应积极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不同解题思路,在解题方法的对比分析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效果。以小学高年级应用题解析为例,题目如下:“计划修建一条长120米的水渠,前5天完成计划的20%,若继续按照这一进度动工,请问修完剩余水渠需要多少天?”该题的解法有如下五种:①120÷(120×20%÷5)-5;②(120-120×20%)÷(120×20%÷5);③1÷(20%÷5)-5;④(1-20%)÷(20%÷5);⑤5÷20%-5。其中,①是最为常规的解法,即用总工程量除以每日工程量得到总天数,再减去已消耗天数得到剩余天数。从解题速度来看,⑤这一解法最快,但对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求较高,其中涉及对分数概念及意义的运用,即利用消耗天数除以计划进度得到计划完成需要的总天数,再减去已消耗天数得到剩余天数,而120米的已知条件则被忽略。

2.5  引领学生学习反思,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他们通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充分考量并利用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质,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空间,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反思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多元课堂的构建,避免采用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以免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束缚[3]。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为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应用思维,明确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途径,教师不妨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性教学。如以本班学生为对象,让学生自行选择统计的指标,并完成统计图的绘制。有的小组选择统计班级中男女生人数分布情况;有的学生则选择统计班级学生身高分布情况。在这一背景下,小组成员分别选取不同的统计图类型进行绘制,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类型统计图的适用范围。如此一来,学生在实践中收获颇丰,也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使教学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

2.6  教师注重因材施教,把握不同逻辑层次

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将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为衡量标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这对于学困生而言学习难度依然很大,学优生则得不到良好的锻炼。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把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为了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制定层次分明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制定第一层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利用公式进行计算;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制定第二层学习目标:在完成第一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公式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第三层学习目标:开展“小组帮扶”学习活动,以优带差,在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使学优生不断巩固知识,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想要学好数学,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关键。鉴于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中跳脱出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数学课堂,在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玲,王宝霞,付惠.“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5).

[2]张侨平,邢佳立,金轩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推理的理论和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21(5).

[3]李店学.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提供条件[J].人民教育,2021(Z3).

【作者简介】

王蒙迪(1989~),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