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文化差异下《经济学人》中隐喻汉译策略研究

2022-05-30刘雨欣徐未艾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

刘雨欣 徐未艾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势头逐渐增强,跨文化交际不断加深,隐喻翻译作为跨文化活动中的一种,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隐喻存在于大量文本中,它既能让语言更加贴切形象,也可以更好地传播语言文化。通过对《经济学人》中存在的隐喻汉译策略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译者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选择合适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隐喻;语言文化;《经济学人》;翻译策略

引言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不仅记录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还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翻译作为语言活动的一种,跨越了文化间的鸿沟,让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随着国家之间发展日益紧密,文化交流活动逐渐频繁,其中,不同文化之间的隐喻翻译更是给交流带来了难度。隐喻既作为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又反映了不同国家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因此隐喻在英汉翻译中的间接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成了不容小觑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隐喻翻译策略在新闻翻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学人》作为许多读者的消息来源,其中一些独到的隐喻翻译策略既保留了原语表达的独特韵味与美感,又帮助了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文化,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然而,从带有隐喻的新闻语篇中不难发现,由于英汉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译者所采取的隐喻翻译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隐喻保留(异化策略)、隐喻缺失(归化策略)和隐喻替换(归化策略)。

一、文化与翻译

1.文化与语境的关系。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文化既是人类认识与活动的总和,又包含着“艺术、政治、经济、思維、教育、修养、文学和语言”多方面的因素。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因此不能单从一个角度来概括描述,它是变化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而形成的。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又称为跨文化交流,从跨文化的角度,“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流是流动着的文化”。因此,封闭的文化不见得是好的文化,成功的文化是在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借鉴之后所产生的。无论是人们的日常交流,还是比较正式的跨文化交际当中,说话者能够产生交际的前提是双方有着共同的认知环境,其中便包括了文化背景。语境指的是人脑中反应的具体场景和说话人语言作用下所产生的产物。因此,语境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撑才能促进说话双方的正常交流,语境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2.隐喻翻译。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它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隐喻的主要目的是用比喻把一件事与另一件事联系起来。当然,事物之间也有相似之处,可以让读者或观众将熟悉的事物与抽象的事物联系起来。西方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那时,隐喻研究的主要方向一直是修辞学和认知研究。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认知方式”。学者们通过映射和目标域来解释隐喻,指出隐喻是“跨域映射”的代表。跨域映射指的是通过参考已知且具体的概念来理解和反映未知且抽象的概念的一种思维模式。例如:“Hope is a good breakfast”(希望像是一份好的早点),“Hope”和“A good breakfast”分别是目标域和源域,源域“A good breakfast”所具有的好的、积极的意义被映射到了目标域“Hope”之上,让人们能够联想到“Hope”的抽象意义。

3.翻译策略:归化、异化。归化和异化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在1813年的一次关于不同翻译策略的讲座中提出的。“译者要么尽可能以作者为导向,让读者去理解他;或者尽可能以读者为导向,让作者去靠近他。”基于Schleiermacher给出的定义,Lawrence Venuti首先将这两个短语作为翻译研究领域的术语。他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来描述Schleiermacher所提到的这两种翻译策略。

根据Schuttleworth和Cowie编著的《翻译研究词典》中给出的定义,归化是指译者为尽量减少目的语读者的对原文的陌生感而采用的翻译策略,用自然流畅的话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异化是指译者故意打破目的语的规范,同时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差异。

总之,“归化”和“异化”是翻译领域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对立观点。就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转移而言,一般可分目的语文化导向和源语文化导向。归化认为应该以目标语言或目标读者为中心,而异化则认为,要侧重于源语言或原文。这里所谓的侧重点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还体现在跨文化的意义上。

二、英汉文化差异下《经济学人》的隐喻汉译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新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新闻报道来了解国与国之间的相关大事。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对于事物概念认知的不同,译者在对新闻进行翻译时也需要考虑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达到译文的可读性。

1.异化策略——隐喻保留。对于中英文化中所存在的共同概念或是具有鲜明西方特色的隐喻,译者通常会在保证读者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取保留源语隐喻的方法来传达源语言的文化特征。

例1: It was another roller-coaster week for energy prices.

译文:能源价格又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

文章所描述的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发出抵制增产呼吁后,能源价格突破了最高水平,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原文用到了“roller-coaster”一词来描述事件的摇摆不定。“roller-coaster”的本义是“过山车”,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将其引申为“事件或心情的跌宕起伏”。而汉语中也有类似表达,人们常用“像过山车一样”类似的表达来描述事件的波折。因此,这个隐喻在原文和译文中都存在,译文采取了保留喻体的异化策略。

例2: The sale of BBVA's American unit to PNC may set off a wave of mergers.

译文:将BBVA的美国分部出售给PNC可能会掀起一股并购浪潮。

文章中提到,将BBVA(西班牙对外银行)在美国的分部出售给PNC(美国第七大零售银行)将会掀起一股并购的热潮。“wave”的本义指的是“海浪、波浪”,而在这里被隐喻为了“流行的态势、热潮”。由于“海浪”一词所隐含的意义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常见,因此,译者选择在读者能读懂的情况下保留了原文的隐喻。

2.归化策略——隐喻缺失。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译者在对隐喻进行汉译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译语文化中没有源语隐喻的概念;原文隐喻虽然没有对应的概念,但是在特定文本中经常出现,读者熟悉其喻意。在这两种情况下,译者通常会采取不保留隐喻的方式来对原文进行汉译。

例3:Staff perform a tightly choreographed routine, with data fed back to Ms. Thomas and others to find further improvements.

译文:员工遵循一个严格设计过的步骤,然后把数据反馈给托马斯女士和其他人,以便寻求进一步改善。

“choreographed”在英文中的意思为“为……编舞”,引申义为“编排”。但在汉语中,如果将其译为“编排过的步骤”就失去了源语文化所想表达的意义,让意思晦涩难懂。因此,译者翻译时考虑到了两种文化间无法对应,所以没有保留喻体的意义,将“choreographed”译为“设计过的”,从而帮助读者理解文章。

例4:With the news on December 24th that trustbusters were investigating Alibaba, co-founded by Jack Ma, China's most celebrated tycoon, and until a few weeks ago its most valuable listed ?rm.

译文:12月24日有消息称,反托拉斯执行人正在调查由中国最著名的大亨马云(Jack Ma)共同创立的阿里巴巴。直到几周前,它还是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文章中的“trustbusters”本义为“反托拉斯者”,后来引申为了“反垄断群体”。由于“trustbusters”经常在经济学人财经类新闻中出现,大部分读者心中已经熟知反垄断群体其实就是反托拉斯者。因而在这篇译文中,译者舍弃了原文的喻体,将“trustbusters”直接翻译为了“反托拉斯执行人”,既保留了源语文化的色彩,又丰富了目标语读者的知识面。

3.归化策略——隐喻替换。由于中英文化语境的不同,人们在日常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上也会产生差异。为了满足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期望,译者会通过将源语隐喻替换为同一认知领域的隐喻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文化。

例5:Charlemagne: The dragon in the room.

译文:查理曼:房间里的恶魔。

原文中的“dragon”原本的含义为“龙”,在东方人眼中,龙往往是吉祥的象征,子子孙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因此中国人常将“龙”比作积极正面的形象。但在西方,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人们通常会把其隐喻为“怪物”,因为在他们眼中,“dragon”是“想象中的动物,有翅膀和爪,能喷火”。如果将“dragon”直接译为“龙”或是隐喻为其他正面的词,会让中国读者产生疑惑。所以译者采用了替换隐喻的方式,将“dragon”译为了对应西方文化熟悉的“恶魔”,既站在了读者角度,又保留了西方的文化。

例6:According to Bernard Arnault, the boss of LVMH, a luxury goliath: Analysts underestimate the Chinese economy...

译文: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集团的老板贝尔纳阿尔诺说道:分析员们低估了中国经济……

“goliath”在源语文化来自于一位圣经人物“歌利亚”,而后逐渐隐喻為“巨人”。因为在圣经文化中,歌利亚就是一个异族的巨人。但是如果在这句话中直接将其隐喻为巨人,可能会让大多数中国读者产生歧义,认为老板贝尔纳是一个高大的人,但如果采用代替隐喻的方法将“goliath”译为“巨头”,译文的意思便会让读者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汉译策略来翻译《经济学人》中的隐喻,这些策略都是为了缩小两个文化语境差异所带来的交际障碍。因此,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高层因素。

结语

隐喻翻译为人类表达和交流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桥梁,它既可以展现语言的美,又可以体现人类的智慧。《经济学人》中的英语新闻是对公众开放的,对语言有很高的要求标准。要使新闻为更广泛的受众所接受,选择适合的隐喻翻译策略是新闻成功的关键。通过对《经济学人》中存在的隐喻汉译策略进行研究,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中英文化语境差异下隐喻的翻译,为译者寻找适合目标语读者文化背景的翻译策略,以此促进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际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陈雪,徐丽华.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06-110.

[2]刘丽君.文化语境与翻译策略[D].新疆大学,2003.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Lakoff G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5]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

[7]Shuttleworth Mark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作者简介:刘雨欣,女,沈阳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徐未艾,女,沈阳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