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宫业婷

高考·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高中美术策略研究

宫业婷

摘 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美术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综合学习技能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高中艺术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的教学应该紧扣核心素养培养,让教育的目标更加贴近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师应该紧扣核心素养,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良品德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学习者,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维演示,在图像识读中丰富感知

所谓图像解读能力,指的就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主要从用色、造型及线条三个方面着手。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基础,让学生对“美学”方面有感知、理解及领悟。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审美认知是比较抽象的,还不能从表象着手去达成对知识的内部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有必要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将整个教学内容具体、多维度呈现,丰富学生的感知与体会,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最终达成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1]。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感知,以实物来展示美术作品最真实的样子,让学生感官受到刺激,最终提升学生对真实物体图像的识读能力。以鲁教版高中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授《中国传统民居与民间美术》时,为了让学生对本土的民间美术形式有更为多元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做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将具有本地特色的美术作品呈现在课堂上,如鲁绣、面塑、潍坊风筝、民间草编、山东剪纸等。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真实的民间传统美术作品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在实物欣赏中提升图像识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的视觉元素更加多元。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呈现更为多元的美术作品,为学生带来多维度的美术学习体验。以鲁教版高中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授《中西绘画特点比较》的时候,教材中给出的图片并不能多维度地展现中西方的绘画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将丰富的美术作品融入于课程之中,让学生的学习视野更为开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图像识读能力[2]。

二、尊重个性创造,在美术表现中施展天赋

美术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够锻炼学生创造美并实践美的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属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表现来展现学生的个性创造,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艺术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或者技巧,它更加注重个人的想象力和创意性展现。所以对于学生独创性的艺术表达,教师就应该给予更多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创造、敢于表达。例如,教师在讲授《现代设计与现代媒体》时,其中涉及艺术设计、工艺设计、智能化设计等,不同的主题都能够展现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确定一个主题来进行创意设计,尊重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审美表达,对学生的创意设计给予正面评价,保护学生艺术表达的勇气与信心,这样才能够展现学生的艺术表达力与表现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创设实践契机,给学生提供表达艺术的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多多开展综合性、实践性的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实现教学做合一。依旧以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家居装饰设计”比赛来催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装饰与设计,然后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甚至可以将其拓展至年级乃至学校层面。通过作品展示,调动学生参与艺术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现学生的艺术表现天赋,最终实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

三、突出艺术审美,在审美判断中提升品位

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是要让学生对“美”有独特的感知、理解和体会,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这便属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艺术是抽象的,美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感知,所以对個性鲜明的高中生来说,审美思维更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突出艺术审美,要以更为多元的教学活动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判断,最终提升学生的品位[3]。

以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为例,教师在讲授《文化变革美术发展》时,可以着眼于当前高中生的审美现状去实施教学。当前的高中生审美判断存有较大偏差,比如,学生对“时尚”的理解和定位比较模糊,会将一些非主流的行为、不良的行为当成是“时尚”,导致艺术审美产生偏差。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以“时代主旋律”为引,将“真善美”作为正确的价值判断,围绕美术作品多维度地展开讨论与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并诠释真善美这一主题的呢?”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从对美术作品外在形式美、个性美的感知延展至内在情感美的体验,整体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助推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形成。总之,在引导学生展开审美实践的时候,教师应该从三个层面着手:一要让学生获得视觉感官的体验,让学生从构图、线条、比例、色彩等方面去分析其中所隐藏着的美术美;二要展现美的个性,让学生进行创意表现,让学生的审美创造与表达具有个性化、创意性,能够展现出学生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三要让学生获得思想情感的体验,升华学生的思想美与情感美。一个好的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道德的熏陶、思维的延伸,整体提升一个人的艺术品位。所以,教师就应该突出艺术审美,要在审美判断中提升学生品位,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设置实践任务,在创意实践中增长技能

“创意实践”属于美术核心素养在实践性方面的要求,主要是以“创新意识”为主导思想与行为,落实对学生的深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让学生感知并体会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大胆创作,达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新表达及创意构想,让学生在创意实践中增长技能,提升素养。

以鲁教版高中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授《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这一节内容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诠释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分别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选题的艺术构思与锤炼、深入刻画与整体完整。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便能够完成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那么在学生了解了整个艺术作品是如何构建的基础上,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创意实践任务,让学生将视角着眼于生活,以积极的生活体验来延展思维,找到艺术创作的钥匙,开启艺术实践的大门。在学生有了初步构思之后,再逐渐针对细节进行深入刻画,让艺术作品的整体建构更为具体和完整。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美术实践探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能够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内涵。高中生在展开实践创意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展开美术实践创作大赛,让学生选择自己优秀的作品集中展示,在评比之后,将其发表在学校刊物上,展现学生的美术创作成果,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意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内涵与理念,最终达成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有效培育的目的[4]。

五、正确解读作品,在文化理解中培养情感

“文化理解”指的是让学生以“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并感知美术作品,深化对美术现象的理解,形成独具特色的美术观念。以文化理解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客观辩证的思维意识和理念,让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去感知美术作品,加深对美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的独特感知,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滋生积极的美术学习情感。

以鲁教版高中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授《中西雕塑艺术》《中西经典建筑艺术》《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等知识内容时,其实就涉及了学生对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比较。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对艺术作品抱以一种“包容”“尊重”及“理解”的态度,避免以一种狭隘的观念去审视西方艺术,否则会影响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因此,在针对这一类知识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坚持正确的、辩证的、客观的文化观,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并理解美术作品,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专注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比如在《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以辩证统一的观点去了解中西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体会中西方造园所反映出来的不同地域文化思想内涵之外,教师还应该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风采。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去深入感受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古人创造美的智慧和精神。如此,学生经过讨论与交流,就会得出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三种独特的艺术性色彩。其一,这些园林虽然都是“人开”的,但是所呈现出来的宛如“天开”,所以它有着一种自然美;其二,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望、可行、可居,有着空间美;其三,中国古典园林有着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特征的感知,教师还可以引入经典的文章《苏州园林》,让美术课堂与语文课堂相互串联,让学生在文字的阅读中体会到苏州园林的三种艺术特色,借此延伸,加深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又比如,在针对民间艺术类的美术作品进行学习与鉴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角度去理解民间文化,加深对民间文化的包容、理解和欣赏,在此基础上继承并传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达成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5]。

六、以项目教学模式来串联核心素养各要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融入多个核心素养的要义才可以实施项目化教学,需要将各个要义进行有机的串联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素养内涵。本文将以《现代设计与现代媒体》为例,对教学内容做相应地拓展与延伸,推进项目化主题教学实践,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得到丰富与内化。

整个项目的主题为“产品的改良设计”,具体流程如下:

环节一:教师可以以《外星人榨汁机》《安娜开瓶器》这两幅作品进行赏析导入。环节二:进行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美观性及创新性。赏析经典的产品设计案例,感受这三个原则在产品改良设计中的运用。环节三:探索产品设计。1.确定主题、调查、构思、草图(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2.小组展开市场考察,提出改良意见和创意解决方案。3.教师示范良好的案例,对草图设计进行陈述说明。4.学生尝试画出设计草图,并针对设计进行陈述说明。5.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现场点评,并示范绘画。6.课堂总结。整个项目实施的步骤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步骤一为情境创设,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作品,为学生传达作品的造型与实用功能,让学生关注作品的外观。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学生也对所要改良设计的作品有了新的认知。步骤二为问题创设,让学生分析作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从具体的案例中去感受这三个原则在其中的具体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美术设计作品让学生鉴赏,比如《不烫手夹子》《可以躺着看书的眼镜》等,让学生在这些作品的鉴赏中感受巧妙与新颖,体验作品改良设计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步骤三为学生的讨论与交流,确定主题、调查、构思、草图等,这其实展现了学生的“创意实践”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關键能力。步骤四为作品表现,教师示范改良的作品,然后让学生实践,这其实就是展现学生独立思考、多元构思的能力。步骤五为学生分组汇报作品设计成果,主要目的是展现学生的作品设计理念,也就是美术创意表达思维,这也是学生对美术学习思维的总结与提炼[6]。如上,整个项目过程环环相扣,将核心素养的五个要义贯穿在其中,不管是图像识别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还是文化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具体体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多元化的美术教学,这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所以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思考可以延展与提炼的核心素养内涵,然后以更为多元的手段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学习活动来理解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以获得关键的能力与品格,着力打造更为高效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凯.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美术教学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1):116-117.

[2]林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40-41.

[3]罗晓静.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的优化与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4):77-78.

[4]谢念群.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的优化与整合:以“湘美版”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8):34-36.

[5]席茜.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优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56.

[6]梁婷.关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19(8):224.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高中美术策略研究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