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类比猜想 提升解题能力

2022-05-30王炳炳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王炳炳

[摘  要] 试题教学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以一道椭圆试题为例,从“自主学习,开启思维”“差异分析,化繁为简”“类比猜想,揭露本质”“合作探究,总结经验”“总结提炼,能力提升”五个方面展开教学,并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 试题教学;类比猜想;自主学习

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试题教学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当今的试题教学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的现象,这种现象会消减学生研究问题本质的热情. 为此,笔者在试题教学过程中,尤为关注类比猜想揭示问题本质的作用,本文以一道椭圆试题教学为例,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阐述.

[?]原题呈现

如图1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y=x与椭圆E:+=1(a>b>0)分别相交于点A,B,已知椭圆的离心率是,且AB=2,若点C,D是位于椭圆上非点A,B的两点,直线AC与BD相交于点M,AD与BC相交于点N,连接点M,N.

(1)写出椭圆E的方程;

(2)求证:直线MN的斜率是定值.

[?]学生解题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认知与思维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本题,第(1)问学生基本没有做错;第(2)问的分值为10分,但学生的得分率不高,本班53名学生的平均得分只有3.2分,仅有两名学生完全答对. 这样的结果有点出乎意料.

为了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笔者对答卷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解题想法,终究还是差了点火候. 大部分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①未能找出直线AC和BC以及直线AD和BD斜率间的关系,使得运算繁杂;难以分别表达出点M,N的坐标,使得解题无法继续;②虽然写出了点M,N的坐标,却无法直接精准地获得MN的斜率;③忽略了直线AC,BC,AD,BD中,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④少部分学生虽然假设了点M,N的坐标,想以此为突破口直接获得k,但因遇到障碍而放弃.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笔者对试题本身也进行了研究,发现本题不仅考查学生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应具备的常规思维,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背景与思想,是一道具有可探索性的问题. 因此笔者特别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本题的内涵,着重带领学生从类比推理的角度出发,揭露知识的本质,最大化地发挥本题的教学价值.

[?]教学简录

1. 自主学习,开启思维

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试题教学也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题是学生小练中的一道题,学生对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课前将正确答案公布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答案思考自己解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争取在上课前能独立表述本题的解答思路,并寻找到答案之外的解题途径,这对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显著作用.

师:本題的得分率较低,现在大家对本题的答案已经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解题思路?

生1:本题其实就是求直线MN的斜率,该斜率与点M,N的坐标有一定的联系. 假设k,k分别为直线AC,AD的斜率→发现直线AC和BC以及直线AD和BD斜率间的关系→分别写出直线AD,BC的方程→获得点N的坐标(同理获得点M的坐标)→获得直线MN的斜率→对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进行验证→获得结论.

师:非常好!可见同学们在课前对本题已经做了详细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说一说解决本题的过程中,有哪些求解过程特别值得注意,从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体会?

生2:这是一道直线和椭圆的综合应用题,解题时需要注意分类讨论,切忌遗漏直线AC,BC,AD,BD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生3:在解题过程中,我虽然假设了生2所提到的四条直线的斜率,但要分别求出点M,N的坐标太困难了,因此没能继续做下去. 课前研读答案时,我发现只要熟知椭圆的第三定义,就能很快找到直线AC和BC以及直线AD和BD斜率间的关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师:什么关系?

生3:如图2所示,直线AC和BC斜率的关系为k·k=-=-.

师:此结论与我提供的答案一样,大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4:设AC的点斜式方程,与椭圆E联立方程组,先求出点C的坐标,再获得BC的斜率.

师:这种方法虽然有点繁,却是常规法. 从这位同学的表述中,发现一些熟悉的数学结论更容易打开我们的思维. 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反思与总结,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般性结论,为更好地解题奠定基础.

2. 差异分析,化繁为简

师:通过以上分析,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5:我认为老师所提供的答案思路更易掌握,但是计算过程有点冗长,容易出错,有没有简单一些的计算方法?

师:确实,我也觉得这个计算过程有点烦琐,大家有没有好的意见?

生6:可以设点M(x,y),N(x,y),求k=,如果能“设而不求”就好了,但我不会.

师:你能想到从目标着手进行分析,值得表扬. 你想解决的目标,在题设条件中有提到吗?若没有,请分析条件中能获得一些什么有用的信息.

生6:根据题设条件,可列式k·k= -,k·k=-,但还是无法解出x,x,y,y的值,好像也很麻烦.

师:大家分析一下,本题我们一定要解出x,x,y,y的值吗?

生(众):不一定,其实我们只要求出(x-x)与(y-y)两个整体即可.

师: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

师生共同探讨,发现求出(x-x)与(y-y)两个整体也存在困难. 于是从寻找(x-x)与(y-y)两个整体的倍数关系着手进行分析(过程略). 这种方法有效简化了运算难度,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师:从整体的倍数关系来解题的方法确实减轻了运算量,提高了解题效率,现在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种解题方法是怎么来的?由此我们能总结出怎样的经验?

学生讨论总结:如图3所示,此解法从目标出发,通过转化条件进行差异分析而获得.

3. 类比猜想,揭露本质

师:刚刚已经优化了本题的解题方法,现在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7:直线MN的斜率为定值,是否存在潜在的规律?

师: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提出此问.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直线MN的斜率为什么一定是定值呢?

生8:本题中的椭圆E与直线l都是确定性的条件,直线MN的斜率又由直线l和椭圆E来确定,至于怎么确定,我们可以回顾之前遇到过的类似的求定值的问题. 如刚才我们获得的一个结论——图2中直线AC和BC的斜率关系为k·k=-=-,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定值问题. 之前我们碰到过这种情况,是类比圆猜想而得的:

如图4所示,在O中,已知∠ACB为直角,也就是k·k=-1,于是猜想椭圆中k·k=-. 因此,此时可将图1中的椭圆改成圆进行分析,猜想k·k=-.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将圆与椭圆进行类比分析,猜想出原题中的k·k= -这一结论. 众所周知,猜想后需要干什么?

生9:面对猜想,下一步需要验证.

(学生投入探索)

由②-①,得y(y-y)=-x(x-x),因此·=-,也就是k·k=-,此时再检验AC,AD,BC,BD中有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即可.

师:大家在大胆猜想后又进行了小心求证,获得了新的结论,有效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4. 合作探究,总结经验

师:通过以上猜想证明,大家有什么经验性的收获?

生11:类比圆的一些结论,可推导出椭圆的相关结论.

师:不错,今后我们再遇到一些棘手的椭圆问题时,可以退一步,从圆着手进行分析,通过类比、猜想、验证等,或许能拨开云雾见天日. 现在请各位同学列举一些与圆相类比的椭圆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

命题1:如图5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斜率为k,该直线和O:x2+y2=r2相交于点A,B,点M为AB的中点,倘若k为OM的斜率,则k·k=-1.

由类比猜想可得:

命题2:如图6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斜率为k,该直线与椭圆E:+=1(a>b>0)相交于点A,B,点M为AB的中点,倘若k为OM的斜率,则k·k=-.

命题3:如图7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斜率为k,该直线与椭圆E:+=1(a>b>0)在点P处相切,如果k为OP的斜率,那么k·k=-.

受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只要求学生证明前两个命题,第三个命题作为学生课后习题去思考.

5. 总结提炼,能力提升

师:通过以上探究,大家有些什么收获?请用思维导图或知识网络图表示.

学生画图,教师将学生的结论投影到黑板上,并要求学生课后独立思考,自主证明命题3,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问题拓展,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效.

问题拓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N分别为椭圆E:+=1(a>b>0)上,非椭圆顶上的两点,猜想△OMN面积的最大值. 此时,点M,N满足怎样的条件?说明理由.

[?]教学思考

1. 以目标引领为契机,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六要素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运算能力既是教师教学的痛点,又是学生学习的惧点. 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表现为:一说就会,一看就懂,但一做就错. 追根究底,学生对运算法则是了解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找出合理、简洁的方法去化繁为简,导致运算失误或失败.

本节课,笔者以目标为起点,引导学生从条件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从而获得解题的方向. 学生对于这种模式的教学,感到兴奋、有趣,不知不觉中就优化了运算过程,让解题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因此,以目标引领为契机,提升数学运算素养的教学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2. 类比猜想显本质,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自主分析、合作交流中获得解题技巧. 从本质上来理解,以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发现问题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教育学家波利亚认为:“类比在所有发现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在一些发现中存在重大意义. ”

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类比分析,是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 实践证明,类比是实现数学发现与再创造的基本方法,尤其适用于将已知性质推广到类似事物上. 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带领学生合理应用类比法,提高学生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类比猜想,揭露本质”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发现结论k·k=-,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将椭圆退化为他们熟悉的圆,问题就变得简单易懂了. 这种处理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发其数学学习兴趣,还能从很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揭露问题的本质奠定基础,如此操作也让课堂更具“数学味”.

3. 形式多样增实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将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引導学生自主学习上,每位教师要善于优化教学手段,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成效. 例如本节课,笔者在课前先将正确答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看着答案思考解题思路,此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自主学习,开启思维”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阐述解题思路,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再看后面两个教学片段,要求学生在类比分析中推理并自主总结知识脉络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

总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猜想推理是试题教学的关键. 践行试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目光停留在解题本身上,更应注重一般思想方法的探寻,只有“授人以渔”,才能让学生透过问题的表象发现知识的本质,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