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数学思想 提升核心素养

2022-05-30邬吉利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養分类讨论数学思想

邬吉利

[摘  要] 分类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的基本思路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在考虑多种情况发生的情况下,感悟分类讨论的意义. 在中考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类讨论思想的关键是理清分类的原因以及分类的依据.

[关键词] 数学思想;核心素養;分类讨论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给出的对象不能统一研究,此时需要师生依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异同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类别,然后逐一研究,得到整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思想方法称为“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时,要求分类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类逐级进行.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指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以“中考专题复习课之分类讨论思想”为例,详细探讨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分类产生的原因、分类的依据,以供参考.

基本情况分析

1. 教材分析

分类讨论,是在解决问题时,对出现的多种情况和可能性进行研究的一种常见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在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中都会用到,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得尤其多. 分类的原则是:分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2. 学情分析

学生解决问题时,假如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思考仅停留在表层,对问题的剖析不深入,就很难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假如学生在解题时已经获得了解题经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那么中考复习时就要把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结构,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类讨论的依据、分类讨论的原则.

(2)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使学生学会从整体考虑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分类讨论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并对题目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类讨论.

教学难点:分类过程中要做到标准统一,分类不遗漏也不重复.

教学过程

1. 基本练习

问题1: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1,则到点A的距离为2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1B. 3 C. ±2D. 1或-3

分类理由因点的位置不确定,所以需要分类讨论.

问题2:已知一组数据-1,0,2,4,x的极差为7,则x的值是(   )

A. 6B. 11C. 6或-3D. 11或-3

分类理由因不确定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需要分类讨论.

问题3:若函数y=mx2-4x+4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则m的值为(   )

A. 1B. 1或0 C. 4D. -1

分类理由因不确定函数的类型,所以需要分类讨论.

问题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   )

A. 80° B. 65° C. 50°或65°D. 40°

分类理由因不确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所以需要分类讨论.

设计意图上述4道题能让学生认识到分类讨论在代数、几何方面的应用,并能体会到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分类讨论的关键是弄清楚分类的原因,明确分类讨论的对象和标准,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 典例导悟

引例:如图1所示,在Rt△ABC中,∠C=90°,AC=3,BC=4,点Q在AB上,且QB=2,点P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 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s,则当t为何值时,△BPQ是等腰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单点运动后形成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试题(例题).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不确定,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 教师可书写板书,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明确如何分类、分类的标准,示范后让学生做变式练习.

师:△BPQ是等腰三角形,你能明确谁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谁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吗?

生1:不能,所以要分情况讨论.

师:那怎么分类呢?(此时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结合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2: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进行分类. 若∠B是顶角,则BQ和BP为腰,PQ为底,以此类推.

……

教师教学完毕,要让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并明确分类要有标准,且要做到不重不漏,接下来就让学生做变式练习.

变式1如图2所示,在Rt△ABC中,∠C=90°,AC=3, BC=4,点P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 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s,则当t为何值时,△PBQ为直角三角形?

师: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分类方式,那将等腰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又该怎么解决呢?

(此时渗透了类比思想)

生3:按照直角顶点来分类.

师:请在图3中画出Rt△PBQ.

变式2如图2所示,在Rt△ABC中,∠C=90°,AC=3,BC=4,点P在BC上,点Q在AB上,要使△BPQ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则AQ=______.

设计意图“变式2”的图形与“引例”的图形一样,不过动点由一个变成了两个,构成的三角形也由等腰三角形变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 题目要求△BPQ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學生可能不会分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确定直角三角形BPQ的直角顶点(有两种情况),再考虑△BPQ是等腰三角形的情况.

师:通过“引例”和“变式1”,我们明确了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分类方式,“变式2”却要求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此时该怎么办呢?

(学生集体陷入思考状态)

师:(启发)对比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分类方式,哪种分类方式相对容易?

生4:直角三角形的分类方式比较简单,而且图形容易画出来.

师:(启发)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 题目同时出现了“等腰”和“直角”,下面我们不妨先从“直角”的角度来分一下类.

(学生受启发后集体思考)

从“引例”到“变式1”“变式2”,试题越来越难. 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多角度地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敢于去想、去做、去尝试.

掌握分类方法,领会分类实质,对学生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都非常重要. 学生只要明晰分类的根本原因,知道分类的标准,并善于挖掘基本图形,就能解决分类讨论试题.

运用分类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一个问题往往是多种思想方法的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 以问题为引领,探讨分类意义

数学思想和方法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产生,所以通过解决问题能归纳、总结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出现不确定因素,所以分类讨论思想应运而生. 因此,解决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明晰分类讨论的原因. 如“基本练习”中的“问题1”,分类的原因是点的位置不确定,可能在点A左边,也可能在点A右边;“问题2”是极差问题,又因为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所给的数据有未知数,产生了不确定因素,所以要分类(未知数可能是最大值,也可能是最小值).

分类讨论思想以问题为引领,对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类讨论. 要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意识,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让他们理清题中的因果关系,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浅入深,通过实例使他们逐步感知分类讨论产生的原因与意义.

2. 开展变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

变式是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者结论,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选择问题时,要选择能一题多变的“题根”. 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一题多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思维固化,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如“引例”是单动点问题,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这个“题根”比较简单,“变式1”和“变式2”则改变条件,变单动点问题为双动点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试题虽然变了,但思维方式没有改变,所以问题依然能解决. 从“变式1”到“变式2”,依然是双动点问题,但由讨论直角三角形变成了讨论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加深,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思维得到不断的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3. 加强能力培养,提升核心素养

数学八大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体会与感悟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的,有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数学运算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贯穿解题过程始终,逻辑推理能力是分析问题的灵魂,能推进问题思考的方向,所以,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能力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缺乏能力的培养,就无法提高解题能力:缺乏数学运算能力,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就无法进行几何证明,无法分析问题……所以数学教学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分类讨论思想在历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和灵活性,能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只有掌握了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才能在解题中不漏解,也不出现重复的解,所以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学会分类讨论思想尤其重要. 教学分类讨论思想时,教师要围绕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的原则来展开,如什么样的题目才需要分类,又该如何分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素養分类讨论数学思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多元目标的实施
历史与社会向更深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