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儿童生活,解决真实问题

2022-05-24邓鸿璟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探究

邓鸿璟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班本化”,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保障道德行为在课后得到强化,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的真实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二是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提练典型案例;三是选用适切的活动内容,体验深刻内涵;四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实践,延伸教材空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班本化”;解决儿童;真实问题;探究

教材“班本化”,跟教材“校本化”有相同的教育出发点——以生为本。教材“班本化”,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删减、重构、改编……使得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这是因为:

第一,教材上的生活事件虽然提炼自学生的真实生活,但那毕竟是他人的生活经验。如果在课件上突然看见自己、自己家人或自己同学的面孔,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把这一堂课定义为“为我而上”。第二,一本教材不可能适用于全中国的所有学生,城区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生活现状不同,亟待解决的困惑也截然不同。针对本校、本班学生的真实学情来二次开发教材,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第三,课堂上解决了学生的真实问题,不仅能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更能保障课堂结束后,道德观念能指导学生延续课堂所得,把思想改变所带来的行为变化贯彻到生活中,为学生自主道德学习搭建好“支架”。

如何才能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班本化”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一课中,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我对该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调研。通过课前的问卷采集和谈话交流,我掌握了以下情况:其一,由于该班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课外知识积累比较匮乏,生活体验相对单一,对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等对江河湖海造成的污染状况认识不足,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淡薄;其二,大部分的学生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但在行动上难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节约用水的方式比较单一。依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是了解生活中水资源被污染和被浪费的状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二是知道珍惜水、节约水的方法,初步养成惜水、节水的生活习惯。三是了解绿色城市生活中人们对水的创造性使用,形成科学用水的理念等。

二、从学生的真实困惑出发,提炼典型案例

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父母多爱我》一课中,

教材的“多一些理解”栏目写着:我们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我们有时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行为。此栏目旨在引导学生倾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哪些不能让自己理解的做法。不同班级的学生,最主要的困惑是千差万别的。在市区某所窗口示范性学校上课前,我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根据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干涉过多,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针对学生最大的困惑,在家长和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我去到了其中一位学生的家里,请家长和学生重现父子之间因课余时间安排产生冲突的场景,并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当我在课堂上展示这一段视频素材时,全班同学都产生了共鸣,仿佛视频中的主角也正是自己。教学实现了回归学生的生活,解决真实困惑的目标。同時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冲突的几种有益的对策:一是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二是有理有据,平和沟通;三是自定计划,依章行事。

三、采用适切的活动内容,体验深刻内涵

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生命最宝贵》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体验五分钟妈妈”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遇到的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但是由于该班学生性格整体外向活泼,如在课堂上体验“胸前背书包,蹲下拾物”的活动,容易被当成游戏体验,现场气氛较难把控。同时考虑到近期虽然气温炎热,但每天都有医护人员穿戴全身防护服到校为同学们采集核酸进行检测。于是我设计了像医护人员一样穿戴全身防护服,进行模拟工作30分钟的角色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从医护人员奋勇保卫生命的行为中,感受到生命成长与成熟的不易,体验到守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可贵。这项活动设计与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上是一致。活动中,我还邀请了一名学生分享了从儿子的视角,看到作为医护人员的父亲,在工作中的艰难和伟大。这样的体验,学生会感受更深刻,唤醒学生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尊重。

四、让教学走出教室实践,延伸教材空间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践,把学习的内容延伸到

生活中去,增强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上学路上》中,每个班的学生,家庭住址相对集中的区域是有差异的。家住学校同侧马路和对侧马路,学生的上学路线是差别巨大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住对侧马路的学生,对上学路上的交通信号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果上学、放学有多种线路选择,还应指导学生选择安全又便捷的路线。对于住同侧马路的学生,他们也有烦恼。每天早上上学时,正是大人上班的高峰期,人车争道,让他们提心吊胆。于是,解决学生心头存在的真实问题,还需要我们走出校门,开展实地实时现场教学。

由此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班本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强化行为引导的实效, 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的真实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教材”教学观念转变成“用教材教”,才能真正达到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班本化教学行动研究——以 S 小学三年级 A 班[D].南京师范大学.2021.

[2]洪辉煌.回归班情,思行合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班本化创新教育研究[J]文理导航.2020 ( 395 ).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