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2022-05-22陈建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有效培养学科素养高中数学

陈建冲

摘要:在素质教育时代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教师要付诸实际行动。那教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他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抽象;要布置探究任务,培养逻辑推理;要组织习题练习,培养数学运算;要重视课堂反思,培养数据分析。如此一来,教师就能促使学生在自己的教学中获益匪浅。本文就是基于此产生的,笔者就上述提及到的四种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学科素养;有效培养;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要想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培养,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科素养的内涵。学科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所获得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其内涵十分丰富,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研究有效的培养策略,进而运用到教学中,促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相信在未來,学生也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抽象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数学抽象这一学科素养。此时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在形象的具体事物中,由此吸引学生的眼球。接下来学生就会有着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此培养数学抽象学科素养。

例如:在进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有所掌握,这也是笔者教学的重点所在。这些概念具有抽象性,笔者会先为学生呈现实际问题,如外面下雨可以推出出门带雨伞吗?出门带雨伞可以推出外面下雨吗?、小明是王刚的儿子可以推出王刚是小明的爸爸吗?王刚是小明的爸爸可以推出小明是王刚的儿子吗?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其抽象为数学概念。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笔者设置了竞答环节,学生需要举手抢答。通过思考,学生就能培养数学抽象这一学科素养。

二、布置探究任务,培养逻辑推理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学生通过对其的学习,可以有效培养逻辑推理学科素养。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为学生布置并呈现有趣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构建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不会直接将前n项和公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做毫无意义。笔者会为学生呈现阿凡提斗地主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列出等比数列算式。然后笔者会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那就是得出算式的答案,看阿凡提坑了地主多少米粒。此时学生会主动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在推导过程中,笔者会予以学生提示:“你们不是刚学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吗?你们还记得推导过程吗?能否将其中的逻辑运用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中去呢?”然后学生就会进行尝试,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组织习题练习,培养数学运算

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知识后,就需要为学生组织习题练习,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由此培养数学运算这一学科素养。能够被选入练习环节的习题,必须要符合“蕴含生活元素”这一条件。这样的话,学生就能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运算,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惑。

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这一节内容涉及到了运算,笔者能够利用其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该节课中,当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探究了其解法之后,就会为学生组织习题练习,促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并且培养数学运算能力。此时笔者不会直接为学生呈现一元二次不等式,而是会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在每一个生活场景中,学生都能抽象出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就得到了练习的习题,他们需要利用所学的解法来展开计算。如此一来,学生就培养了数学运算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当学生遇到涉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的困惑时,就能轻松解决。

四、重视课堂反思,培养数据分析

生活在大数据时代里的学生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至于这一能力,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中进行培养。此时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反思,促使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具体有:收集、整理、提取数学信息,进而构建数学模型,获取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收获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在进行《椭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会先和学生一起探讨,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然后笔者会鼓励学生在纸上画出椭圆形,并且让学生思考满足怎样的要求所画出来的图形才是椭圆形。在经历了多次尝试之后,不同的学生会会画出大小不同的椭圆形。此时笔者会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测量和收集,找出其中的变量与不变量,进而得到数学关系式。在课堂反思环节,笔者会鼓励学生将自己和其他学生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构建关于椭圆形的数学模型。然后笔者会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如椭圆的顶点坐标是什么?轴长多少?焦距多少?离心率多少?旨在让学生对所构建的模型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该环节里,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总而言之,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核心的时代早已远去,当今的学生和教师生活在素质教育时代里,前者是学习的主人,后者则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予以学生引导和帮助,促使他们培养学科素养,在教师的教学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毕晓昕.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思维方式引导[J].高考,2020(23):93-94.

[2]石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问题—互动”式教学探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7):13+11.

猜你喜欢

有效培养学科素养高中数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