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学“量感” 提升核心素养

2022-05-19张瑜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5期
关键词:量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张瑜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加强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即提高对物体的大小、重量、长度等特征的识别和准确量化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很多学生存在数学量感不足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度量单位之间的进步率,但无法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这种现象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量感”,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素养;量感

引言

根据数学素养技能,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负责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方法。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足够重视量感教育,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难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的作用不断提高,培养学生数量量感的方法逐渐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包含了很多与量化训练相关的内容,但很多内容并没有被教师充分研究,并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尤其是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效果,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量感。因此,只有清楚界定各项因素,才能找到提高学生量感的有效方法,影响数学课堂学生形成共性意识。

1.量感的概述

量感是人们使用视觉器官观察物体的长度、重量和体积的感知。小学教育培养的量感包括物体的长度、重量、宽度、速度、金钱、时间等几个单位类别。但在实践课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而是传授书面知识,如长度单位是什么。在课堂上,老师们很少训练学生用感官来理解长度,所以很多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米、厘米、毫米的实际长度还是不熟悉,即使他们已经学会了长度单位的知识,也很难在生活中有效应用。

2.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知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不能确定如何测量或评价某些物体。在数学课上,经常听到学生“西瓜重约60公斤”、“铅笔长约50分米”等不准确或不切实际的笑话。事实上,小学生并没有刻意拿这样的教学开玩笑,只是在目前的视觉和触觉状态下,事物的本质并不能科学地评价,因为数量感并不准确。小学是培养小学生量感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深感培养小学生量感的困难。如果量感的培養一直处于数学教育的边缘,那么小学生的物体估计能力就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量感培养十分必要。培养量感能更好地满足小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帮助学生形成对物体的准确感知和理解。在建立数量和准确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3.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培养量感”的具体策略

3.1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准确定位概念应用价值

为了增加小学生量感的培养效果,首先要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教学相关的概念,深入理解各种数学表达式的含义和具体应用领域。引导学生准确发现应用概念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活动培养量感,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开始。探索和体验数学活动更有利于形成对事物本质的量化感。小学生刚形成量感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反复比较和猜测,不断提高学生量感的准确性。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各种大小的物体来感受一平方厘米的大小。同时结合学生指甲表面估计出1平方厘米,建立抽象区域单元与实物的联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找到1平方厘米的概念。学生从直觉经验中获得的量感很容易记住,也有助于深入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和应用抽象的数学知识。

3.2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建立表象

低年级数学"量"的学习一般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与熟悉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量感,不应该让学生凭空学习,需要能感受到生活中有形的深刻体验和感觉。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周围的物体来构建表象。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己量出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还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物体,比如用自己的手掌测量。通过观察物体,观察手指的长度和指甲的宽度,可以识别厘米单位,使用硬币的厚度可以识别毫米。基于数量的量化估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量化的互动技巧,培养学生的量化意识。

3.3探索量感教学和实际生活的契合点,强化学生直观量感体验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许多理论似乎不适用于现实。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重要基础。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但需要探索和发展。在数学量感教育中,教师必须加强实践观念,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获取生活中的教学主题,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参考物体可用于估算。具体来说,首先指导学生估算特定物体的表面积。一般来说,选择一些较小的物体,然后把物体的表面积作为重要的参照。学生在各种计算和估算过程中,积极寻找与估算物体表面积有关的物体,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例如,学生可以在头脑中积极地思考,估计教室门的面积,将教室墙分成教室门大小的部分,或者围绕教室墙移动正面,然后估计教室墙外的面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积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3.4练习计算巩固知识

学习数学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来巩固和加强数学算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对定量感官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量感知识领域的培训和人才培养,增强对学生数学定量思维的理解。强化学习的数学感官类型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数量,在实践中找到适合他们理论思维和计算方法,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例如,当老师向学生解释体积和他们对体积的了解时,通过长方形的长、宽和高来计算。然后从长方形的体积和容积的特性出发,确定长方形的尺寸和体积的差异。根据老师给出的立方体体积和容积计算公式,用不同的数字和单位计算出体积乘积,然后用公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必须清楚了解长方形的总体积与其内部体积的区别。

结束语

一般来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果学生没有量感意识,就会影响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加强量感教育。然而,量感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必须通过时间的积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教师要突出课堂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践水平设计教育内容,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朱国红.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上),2018(08):24.

[2]徐晶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量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69.

[3]梁秋萍.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开展[J].百科知识,2020(12):62-63.

猜你喜欢

量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兼收并蓄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静待“量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