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数字化设计课程的开发研究

2022-05-17李燕茹

工业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

李燕茹

关键词:醒狮;数字化设计课程;课程开发

1 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概述

广东“醒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了武术的技巧、音乐的韵律、舞蹈的神韵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佛山“醒狮”将英雄崇拜和尚武精神融合在一起,将采青中的娱乐喜庆、求吉求财和迎难而上的斗志凝结在一起,通过狮子不怕艰险、机智勇敢、永不退缩的精神来展现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其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作用[1-2],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

2 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数字化设计课程的开发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数字化设计课程建设依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充分发挥“醒狮”的文化价值,抓住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紧扣社会行业的需求,将企业流程任务化,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培养既懂传统文化,又能进行数字化设计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2.1 传承价值

“醒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核心是传承传统文化,消费者对于“醒狮”衍生品的购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多的是商品背后承载的文化和故事。所以产品设计在满足物质层面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广东“醒狮”有着驱邪避害、吉祥如意的美好象征,同时“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地区,成为了海外同胞共同交流的文化桥梁,长盛不衰,薪火相传。

2.2 教育价值

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课程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此外,利用油泥雕刻传统手工艺,突破对不同材料工艺的创新应用价值,学生通过体会手工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获得自我认同和自信,并增强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挥德育、美育与智育的价值。

2.3 审美价值

“醒狮”属于中国舞狮中的南狮,南派“醒狮”头顶带有尖角,狮头额高且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带有香茗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其也是民间一项文化娱乐活动,舞狮人在桩阵上展现回旋、飞跃、腾、挪、闪、扑等高难度动作来演绎狮子喜、怒、哀、乐、贪、疑、忌、虑、饱、饿、睡、醒等情感,达到形神合一,舞出千姿百态,兼具观赏性和吉祥寓意。“醒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从传统造物的造型、色彩、纹饰、工艺等方面入手,提取和凝练直观鲜明的文化艺术符号,同时赋予其文化风俗、神话传说、生活美学等内涵,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产品的艺术与审美价值。

3 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数字化设计课程的开发思路

3.1 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广东“醒狮”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正能量的象征内涵可以给予当代人精神寄托,满足其消费需求与审美需求。以“醒狮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应用主旨,以“文化创意”为设计目标,在课程中挖掘非物质文化,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进行主题明确的项目化教学。

课程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文化展开,通过对中国传统油泥雕刻工艺和掐丝技法的讲解与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学生用心制作含有“醒狮”元素的掐丝、油泥作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创新,同时将课程的知识内涵通过中国文化、民族特色和工匠精神无缝融入,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丰富学生内心的文化底蕴,自觉扛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旗。

3.2 新旧工艺结合发挥学科优势

将传统手工艺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传承与创新精神。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主导课程内容开发和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环节,校内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授技能,校外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学习油泥雕刻传统手工艺,强调“教、学、做”合一,实现校企共育人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环节,采用油泥雕刻、3D 扫描和3D 打印技术,设计以样品的形式呈现,將传统雕刻技能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设计技能。

探索3D 打印技术对传统工艺的实现,为传统工艺的创新提供了可行途径。3D 打印快速成型技术与油泥模型手工艺的结合,给工艺品制造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工艺,可以实现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条件下生成复杂的模型。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应用手持3D 扫描仪、3D 打印机等数字化设备丰富作品,并进行样品验证。此阶段的教学对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依托教学云平台、智慧教室及虚拟仿真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未来的智慧化教学模式,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逐步提升。将精准的数字化技术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推陈出新,同时构建文化创意和智能制造的双向赋能。

3.3 加强企业实践创新教学方式

数字化设计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冲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悄然发生了变化。了解行业动态,课程内容设置紧跟产业变化和行业需求,搭建学校实践基地、生产工厂、社会团体等市场实践平台,对照职业标准和岗位操作规范,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开拓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市场的实践中,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

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企业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将企业对人才要求的转变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将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引进课堂,共同编写活页式教材,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程参与课程的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授课模式。高校企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教学,企业在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投入技术人员,提供部分设备及行业技术经验,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企业节约人力。学生通过企业工作室的实践锻炼,在校期间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学生设计作品被采用并用于商用推广,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4 一二课堂联动突出实践和过程评价

首先,在第一课堂利用线上数字资源和线下的课堂教学,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其次,拓展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义工平台,让学生凭借专业所长,参与义工服务,为社区乡镇的孩子们带来了美术、手工、创作等方面的指导,学生在教中“学”,在教中“悟”,使学生的理论得到检验,技能得到实践,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再将这些感悟再帶回课堂的学习中,推动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跨越式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夯实学生的设计理论基础。再次,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践,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最后,拓展第二课堂,参与义务教学服务项目,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知识得以转化与输出,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课后为课堂的延续和拓展,教师需要在课堂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细化。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按要求合作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同时通过党支部工作室等平台,参与义工活动,为学校周边村镇和社区提供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四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范围包括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职业素养、工作规范等。教师从教学角度,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汇报思路清晰度和手绘草图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企业重点从实践角度,对方案和手工艺制作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团队从团队协作角度,让小组内部成员互评、各项目小组互评,个人对自己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并升华主题达到效果。

4 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数字化设计课程的开发实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课程的开发依照企业实际流程,以校企共享平台“醒狮文化创意项目”为驱动,协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生产。根据教学要求进行优化,共计64 课时,将教学内容分成五个阶段、八个任务模块。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产品设计

通过第一阶段的调研,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取设计元素,得出“醒狮”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案。教师借助“石龙醒狮头制作”视频导入新课,以百年彩扎工艺展示来加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讲解岭南“醒狮”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给文化调研带来具象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VR 全景数字博物馆进行远程课堂教学,将线上体验与线下调研相结合,应对突发状况可以还通过H5 互动,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及3D 模型的方式浏览“醒狮”展品,使学生真正了解“醒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同时,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醒狮”文化元素提取,借助企业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传承文化、创新“醒狮”产品设计的角度引导学生有效运用课程知识。

4.1.1“醒狮”设计元素提取

广东“醒狮”的造型特征及装饰手法,以岭南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寓意吉祥的装饰图案,饱含着意象情感和审美想象力,展现了岭南民间艺术的精华。佛山“醒狮”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头顶独特的角,角尖向前方微微弯曲,好似竹笋状,称之为“鳌头”;“醒狮”的额头高凸,称“寿星额”;两眼巨大,位置并非在额头下方,而是在额头的两侧,距离较远,外眼角向脑后延伸,上眼睑外展,称“虎眼”;鼻头、鼻孔巨大,两侧鼻翼和鼻头结构明显,鼻梁根部深凹,称“杏鼻”;上颚前伸,正面观察呈曲线状,中间向上弯曲[3]。同时广东“醒狮”的装饰纹样十分丰富,狮头的上额、上眉、面颊、鼻侧、耳背、后枕、狮角等部位的底部,多用传统的唐草纹、斑纹并加以变化。学生们通过观察“醒狮”造型图案的构成规律,寻找灵感,如佛山狮头的图案经常采用如意云纹、太极文、唐草纹等,可通过比例、位置、大小、重复、对比、渐变、特异等构成法则进行排列,使图案产生韵律、节奏、运动等变化。“醒狮”的装饰纹样体现了当地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艺术特征,讲究严密紧凑、虚实结合、粗细曲直、均衡对称,视觉效果强烈,装饰效果极佳,在进行元素创新设计时应保留这些特征。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图案的特点及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性的形态处理方法和现代美学的设计理念,得到适用于不同情境中的装饰图案。

4.1.2“醒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

元素提取后,运用抽象法、转化法、隐喻法等设计方法进行再创造,将传统图形符号作为基本元素打散与重构,选取其中最具特征的部分,按照现代审美,打破原有的图形结构形式,联系传统图样的丰富寓意,运用视觉语言使之产生新的符号形态。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舞狮者的动作、捕捉“醒狮”的神态,归纳动作造型与神态特点,将其特征抽象化。如图1 所示,粤韵五福IP 形象设计是以广府深化传说和风俗故事为创意来源,醒狮形象设计采用狮头狮披为主题,乖巧的坐姿手抱绣球,头部和身体以线条流畅的祥云纹饰,整体造型憨态可掬,活泼可爱,通过图形语言抽象化传递价值内涵,也与时下流行的盲盒消费形态相融合。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为主、团队合作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自主创新的能力。此外,将油泥手工艺制作引入课堂,能丰富产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手工艺技法,体现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4.3 3D 打印

现代产品设计方案单纯用图纸的形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在先进智造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尝试旅游商品、博物馆衍生品、动漫意象IP 衍生品、红色文化创意等立体造型,实现文化创意和智能制造双向协同[4]。此阶段的教学对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依托教学云平台、智慧教室及虚拟仿真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化教学模式,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逐步提升,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产品制作流程。

4.4 产品数字化展示

课程的最后阶段,可以通过企业提供VR 展厅,让那个学生整合本学期的作品添加模型,调整完毕后连接VR 设备观看效果,通过实操掌握操作流程及行业规范,将文化创意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互动化的方式实现。以往课程展示手段比较单一,形式受空间时间限制,VR 技术的视觉特征和交互性质可以突破其局限性,还原真实场景、呈现实时互动,给观者良好的艺术体验。VR 展厅的线上产品全方位展示,参观者可以360 度、720 度的自由旋转物体,从不同角度查看产品细节,随意放大缩小物体,查看细节,点击物品伴随颜色变换、动画展示、文字信息等功能,学生也可以通过三维的展示,更直观地查看立体效果,从不同角度观察造型、结构和功能,使方案更适合未来生产。

VR 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解决方案,在未来科技发展的大潮中,VR 技术的壁垒将被逐渐突破,其在产品艺术设计及展示中的应用价值也将会越来越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文化、民族特色、工匠精神融入数字化设计课程,可以从不同层面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借助传统文化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进校园,构成一体两面的教学体系。实现学习效果从单一的知识维度,向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准则等多维度的延伸,让学生成为精专业技能、懂传统工艺、会数字化设计、能操作现代设备的复合型人才[5]。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
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跳绳速度训练——30秒单摇》教学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Y世代学情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