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16姜婷仪

大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教学改革

姜婷仪

[摘 要]“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实施,不仅是规范日常教学工作、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严格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深化学分制改革的有效举措。教师全面教、学生随机考,使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望得到提高,有助于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3-0255-03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1],昆明理工大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取消了毕业前清考。同时,昆明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实际,经过与相关学院、教学单位进行认真、充分的讨论之后,遴选出大学英语1、高等数学B、大学物理B、无机化学和大学计算机等5门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在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中实行“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涉考学生达13058人次。除此之外,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数字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和电工及电子技术等3门专业课程考试,也同期实行“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涉考学生超过2000名。

一、“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试点

所谓“跨省跨校教考分离”,就是指由试点学校昆明理工大学负责提供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所使用的教材,由对标的国内一流大学按照这些课程的专业要求,承担相应课程的期末考试命题任务,试题难度与各出题院校的考试题目相当。其中,5门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的试卷命题任务分别由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南大学承担,3门专业课程的命题任务则由电子科技大学承担。试卷的评阅由相关课程的开课学院统一组织教师参与,按照事前统一制定的评分细则进行计算机阅卷或教师流水阅卷。这样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出题和阅卷过程的公平和公正。以往由任课教师本人或所在教研室全面承担从教学计划制订、课堂教学实施、出卷阅卷,到成绩评价分析的过程宣告结束。

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昆明理工大学5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的“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考试成绩显示,与上一年度同期的期末考试相比,除无机化学的及格率由79.8%降至72.67%,大学物理B的及格率由89.83%降至80.83%之外,其余3门课程的及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大学英语1的及格率从87.6%上升到91.6%,高等数学B的及格率由61.98%上升到77.98%,大学计算机的及格率由81.3%上升到97.3%。5门课程期末考试的优良率分别为:大学英语1

22.62%、高等数学B38.68%、大学物理B21.54%、无机化学14.29%和大学计算机55.92%。

二、“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意义

面对国内一流大学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实践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意味着一次全新的挑戰。

(一)“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让教师“回归本分”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和标准,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内容而制定的权威性和法定性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培养合格人才的蓝图和标准,是考试机构进行命题、组卷的准绳[2]。实施“跨省跨校教考分离”之后,对教师来说,不再能只选择自己擅长和熟悉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与试卷命题,而更强调教学的全面性。教师必须自觉、认真地履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比较精准地领会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内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多方面的教学研究和分析,摸索并设计出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课堂内外的各类学习活动,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当通过各方面的融会贯通,用不同的方式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较好的运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教师考前“划重点”或者学生期末“搞突击”的情况发生。这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更好的监督,有助于把可能出现的“水课”变成真正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金课”。因此,“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能引导教师“回归本分”,让他们更加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重在育人。这样,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第一标准的师德师风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二)“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让学生“回归常识”

就学生而言,“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所带来的教学的全面性和考试的随机性使他们不能再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地突击复习所谓的“考试重点”或“难点”,而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多下功夫、下足功夫。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系统学习、全面复习和从容应考。在学习和考试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认识到,自己考试成绩的好坏并非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或勾画的重点和难点,而是取决于自己平时的努力程度,取决于自身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与理解水平。“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多数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刻苦努力地学习,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靠自身的勤奋学习和认真钻研真正经受住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检验。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学生“高分低能”的可能性,保证考试对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检验的真实性。另外,“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要求提升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等,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对所学专业和课程的兴趣,增强其学业自信心,并拓宽其学习视野。因此,“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让教育“回归常识”,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教育的本质被凸显出来;以往有可能出现的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现象得到合理遏制,力争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能真正体现出内涵和质量的提升。

(三)“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让教育“回归初心”

相对于实行多年的传统的“教考合一”而言,实行“跨省跨校教考分离”,除了是对教师和学生“教”和“学”两方面的督促,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党的教育方针得到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更好的实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有利于教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有利于教学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有利于教学评价的有效和科学。通过“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教育的本质不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更在于唤醒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实施与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局面,激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树立学习的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有效避免某些学生平时不努力,仅靠考前的“突击”就能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的状况。只有学校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工作者牢记自己的初心,倾心育人育才,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以完美结合,高等教育也才能真正践行“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1]。

(四)“跨省跨校教考分离”让大学“回归梦想”

高等院校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最终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这是我们共同的教育梦。通过“跨省跨校教考分离”,高等院校能够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工作,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进程。由承担教学任务的高等院校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日常教学,由不承担教学任务的省外一流高校进行统一命题,再由承担教学任务的院校教师集体流水评卷的“跨省跨校教考分离”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任课教师命题时过于随意、主观性强等问题,保障命题的严谨性[3],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工作和课程考核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以点促面,推进教师回归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创建出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才能真正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文明,创新性地建设中华文明,最终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启示

(一)教材的使用

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只是考试命题的依托,考试命题并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目前高等教育各门课程所能选择使用的教材版本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但教师不能只依据课程所使用的某一本教材来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或者试卷的命题。为了彰显考试或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教师更应该将视野拓展到教材之外,不断学习所授课程和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了解课程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将其引入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学生也会逐步意识到,要取得某一门课程较好的学业成绩,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学好某一本教材,而应当将眼光投向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时代。在“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方针指引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来进行课堂授课、考试命题,这样才能更真实地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也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大学毕业生。

(二)文本的呈现

作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所能接触到的传统的教学资源—— 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如今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考试命题的要求。大量脱离开教材本身的、新颖的、陌生的甚至前沿的全新材料,纷纷跃然于试卷之上,日常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材料与试卷中出现文本材料雷同的可能性几乎荡然无存。过去很多年以来沿袭的以教材为基础的传统教学面临极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日常授课必须基于教材,但又要延伸到教材之外,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不死抠书本,能够灵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学生,才是新时代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合格人才。

(三)内容的构建

日常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是什么”,而考试时却侧重考查“为什么”。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通过教材文本,在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学生则要通过日常学习,尽可能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或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学生难免会逐步对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丧失兴趣,导致其平时不努力,只在考前突击复习课本知识,而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的学生显然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各种考试,更不要说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了。

(四)要求的纬度

日常教学要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满足具体的教学要求;而考试的要求则应该略高于教学目标。除了了解学生普适性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师还要进行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分,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一方面,教研室或学校要加强试题库建设。要根据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等各种因素随时增加试题库题量、扩充所涵盖的知识点、呈现对知识点测试的不同题型,以及协调各类题型的难易程度,建成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试题库[4]。还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变化、通过考试结束后对试卷和学生成绩的分析,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试题库。针对不同的考试,采用题库抽题、系统组卷等方式,增强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学生思维创新的需求。另外,“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实施使试卷的有效度、可信度、难易度和区分度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达成试卷评价的全新体系。另一方面,教研室或学校还可以建设互联网+无纸化考试(即计算机考试)系统,由系统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自动阅卷、评分和成绩统计。这无疑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试的影响,减少人员的投入和纸质资源的浪费,让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日常教学和研究工作中。

四、结语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5],完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昆明理工大学以“跨省跨校教考分离”为契机,进一步严格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学分制改革。“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真正促使教师“真”教、学生“真”学、考试“真”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有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跨省跨校教考分离”的试行,既是强化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之一,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积极探索。昆明理工大学还计划进一步争取得到更多国内一流大学的鼎力支持,主动对标国内一流大学标准,客观面对自身的办学差距,积极研究和学习国内一流大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标准和评卷要求,进一步增加“跨省跨校教考分离”涉考课程的数量,尽可能在相关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制定方面,逐步缩小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精神指引下,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并全面提高高校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新時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18-06-21)[2020-05-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2] 刘新平.关于教考分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1996(6):87-89.

[3] 蔡小簪.浅谈高校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9(A1):212-213.

[4] 刘杰.浅析教考分离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93):167-168.

[5]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Z].2019.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初探
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思考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