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十八洞村乡村旅游促推乡村振兴的效应研究

2022-05-15王钊赵纯谢娜娜粟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效应

王钊 赵纯 谢娜娜 粟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1031);湖南省生态旅游重点实验室项目(STLV1803);湖南西部经济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19JDZB034)。

作者简介:王钊(1989-),男,湖南张家界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赵纯(1998-),女,湖南永州人,吉首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谢娜娜(1998-),女,湖南益阳人,吉首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粟娟(1973-),女,湖南芷江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旅游经济。

摘 要:本文以“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为案例,对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及乡村振兴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层次较低,对乡村振兴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改善当地居民生计资本、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激发居民对民俗文化保护的积极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起到正效应作用,但同时也带来治理主体不完善、当地物价上涨、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等方面的负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村民参与、产业融合、城乡互动、生态保护等对策建议,以期帮助同类地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效应;十八洞村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9.007

1 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以其投资少、带动面大、布局多元、发展方式灵活等特点,在国内外多个案例地的研究中,乡村旅游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乡村社会稳定、保持村容整洁、加快农村民主管理等方面正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聚焦国民经济和民生领域的根本问题,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开发土地资源、产业升级重构、完善治理体系,最终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徐勇教授在1998年率先提出乡村治理的概念,将治理理论与乡村社会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此后,学者解构乡村振兴的本质,认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升级发展,通过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实现乡村的发展和稳定。

2 湖南湘西十八洞鄉村旅游发展基础、历程与现状

2.1 十八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

十八洞村位于湘西州西南部,属于高山熔岩地带,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临近吉茶高速公路209和319国道,离吉首市中心有34公里,距州府38公里、矮寨大桥8公里,距高速出口有5公里。该村有6个村民小组,225户939人,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

该村属高山熔岩地区,森林覆盖率78%,境内自然景观独特,特别是十八洞溶洞群让人流连忘返,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小张家界”。苗族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以苗家饮食、苗家歌舞、苗家节庆为代表的苗族原生态文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十八洞村成为“精准扶贫”战略首倡之地。此后,十八洞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成立了苗绣、成志牧业、猕猴桃、果桑种植、油茶种植等9个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确定了劳务经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乡村旅游5大产业,形成产业扶贫合力,使得十八洞村得以可持续发展。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5676%下降到1.28%,退出贫困村行列。

2.2 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2.2.1 萌芽阶段:“农家乐”树致富榜样(2013-2014年)

花垣县派驻扶贫工作队通过实地走访,决定依托溶洞的特色景观资源、交通区位优势,以农家乐项目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突破口。2014年7月,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挂牌营业。仅一个月时间,不仅收回了初期的投资成本,还赚到了4000多元的纯利润。在2014年年底,村里陆陆续续开了十几家农家乐,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始发展。

2.2.2 初始阶段:确立旅游发展新思路(2015-2017年)

农家乐无序发展、商家之间恶性竞争、恶意追客赶客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频发,农家乐服务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游客体验。为规范经营,十八洞村设立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对农家乐进行统一编号,捆绑经营,标准化管理。

2015年,引入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也股份”)制定十八洞村旅游扶贫方案。提出了“一年启动、三年脱贫”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包括基础设施升级、旅游产业发展、周边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方案。通过升级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成青石板路、一游步道,并修建高标准入村公路保留民族特色改造民居卫生设施,改造后的十八洞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2.2.3 发展阶段:呈现“旅游+”扶贫发展格局(2018年至今)

2018年十八洞村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年,村里成立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十八洞村“旅游+”扶贫发展格局显现。基本完成了乡村道路建设、村民观念变革、活动策划、媒体营销、多产业引入等社区旅游发展的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与当地合作社股份合作方式“联姻”,通过“113工程”建设多样化种养业等措施,使十八洞村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以种植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饲养湘西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以劳务输出业为支撑的“旅游+”扶贫发展格局,以下为十八洞村旅游发展历程如表1。

2.3 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2.3.1 乡村旅游的形式

该村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苗族风情浓郁、特产种类多、保存有苗族原生态文化。十八洞村借助苗寨特色、“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文化优势,结合交通区位优势,以农家乐作为切入点,发展乡村旅游,整理带动了十八洞腊肉、农家豆腐、苗鱼、苗鸭、野菜、苞谷烧等民族特色菜肴为代表的特色旅游食品、开发出苗绣等民俗文化产品,并通过举办苗族赶秋节、苗年大型相亲会等活动,发展节事旅游,形成了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

但是,十八洞村的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低,其旅游吸引物主要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观赏型产品为主,而缺乏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生态农业的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不够重视,缺乏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以满足当今游客的更深层次的需要。

2.3.2 乡村旅游的定位与功能选择

乡村旅游具有整合乡村资源和处置乡村功能的作用,能否正确定位与功能选择是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完善的前提。目前,乡村经济的扶持还是我国乡村旅游定位的重点,如“旅游扶贫”,而关于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文化的影响方面考虑还比较欠缺。近年来,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发展主动结合村庄的实际,积极探索出了“以一带四”的农旅一体化脱贫模式。“一”指乡村旅游核心,“四”指猕猴桃种植、湘西黄牛养殖、苗绣、劳务输出为产业支撑。

2.3.3 乡村旅游的政府规制与扶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16字方针的“精准扶贫”战略办法。2015年,十八洞村被列为我国旅游规划扶贫试点村。2017年,十八洞村旅游扶贫项目开始实施。并由湘西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停车场、溶洞景观、观光车、环保酒店“地球仓”等一系列旅游服务设施。

2.3.4 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情况

十八洞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政府主导、组织参与、群众获益。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社区参与层次低,真正在旅游决策、管理等方面参与较少。居民主要从事的是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活动,如为游客提供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等。在开发苗族特色以及民居改造方面实行了全民参与模式,苗家腊肉、农家豆腐、苗鱼、苗鸭等民族特色餐饮和苗族“三月”“赶秋”“过苗年”等传统节庆由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开发推出。

3 湘西十八洞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效应

3.1 乡村旅游对当地居民可持续生计影响

乡村旅游作为替代性产业、拓宽了当地居民生计渠道,还改善和优化了当地居民生计资本。政策扶持和社会企业参与有效助力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发展,同时实现农户收入提高,生计渠道多样化,生计风险降低。同时,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程度也更低,对十八洞村的特色古建筑和自然风光起到了恢复和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景区内交通、水电、硬化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不仅如此,乡村旅游在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十八洞村已经形成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加工等支柱产业,当地居民不再只局限于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乡村旅游扶贫效果显著。

图1为开发旅游2013—2019年来十八洞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可以看出,2013年以来,人均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并且收入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3.2 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效应

3.2.1 完善了乡村地区治理结构

十八洞村以农民流转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形成了新的经营组织,农民不再是单纯的经营者,而是变为股东和出租人。如成立了十八洞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整合流转全村土地,集中規划发展产业,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新型经营组织的产生完善了乡村治理结构中缺少的程序,能够在政府失策时进行补救,补强了地区治理结构,增强了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3.2.2 改善了乡村地区的治理文化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八洞村原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经济模式已经被改变,诞生了新的生存方式。首先。房屋建筑、供暖设备、厕所、WIFI等基础服务设施得到改善;菜式多样、饭食搭配结构提升档次;村容村貌和公共环境得到优化。

3.3 乡村旅游对产业经济的影响效应

3.3.1 促进经济整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有效弥补农村资金供给不足,使资金在农村加速流通,更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乡村旅游带动下,十八洞村已经形成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加工等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也增加了该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完善产业链,种植业以及加工业有效整合,最终成功完成十八洞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3.3.2 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与旅游业相关的各行各业,如制造业和加工业,这无疑增加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面,使得该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获得经济来源。十八洞村村民平均年收入由2013年1668元,增加到2019年10月底13818元,人均收入翻了8倍。

3.3.3 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实现收入多元化

2016年,十八洞村建立电商服务中心,引导规范相关从业者在线上销售旅游商品,实现线上线下协作。2017年12月,首家淘宝实体店进驻,主要在线上销售猕猴桃;京东集团、湘西特派员示范站、湖南盘古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将十八洞村的苹果和桃子进行线上出售。目前电商收入占到了全村收入的近50%,成功将十八洞的乡村旅游关注度转化为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4 十八洞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

4.1 鼓励村民参与,营造乡村旅游和谐环境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使当地居民和企业参与经营和管理,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为乡村旅游更好地发展出谋划策,以此来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参与热情。对于居住在旅游景点内的村民,要充分利用便利的位置优势,可以通过开展农家乐、特产和商品买卖等旅游业务来获取报酬。

4.2 深化产业融合,推动农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将旅游深度融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的附加功能,拓展“农文旅”的融合发展之路。打造特色民俗旅游产品,推动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另外,还要推动乡村传统工艺的发展,开发出具有苗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手工艺品。应建立传统工艺亮点,提升手工艺水平,促使非遗与创意设计共同发展。

4.3 推动城乡互动,强化乡村旅游发展内在动力

如何实现城乡协同是乡村振兴实现发展的动力源泉。应与在产品开发、资金投入、市场推广、客源吸引、客户评价、品牌营销等方面有优势的城市企业共同协作,承包旅行社相关业务,将游客引入乡村,成为城乡旅游发展利益共同体;定位游客关注焦点,设计出具有创意且独特的旅游产品;完善网络销售,做好营销策划,从而提高知名度;加强城乡信息交流,最终实现互动双赢。

参考文献

[1]宋河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智力扶贫[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01):115-118.

[2]谭文平.乡村治理基本单元的多层化体系建构——以三种农村集体资产改革为例[J].西部论坛,2021,31(03):97-109.

[3]高源.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析[N].中国旅游报,2018-03-20(003).

[4]彭艺,乌画.湖南省乡村建设水平评价及对景观的影响利弊[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9):207-212.

[5]Cheng Li,Xu Juan.Benefit-sharing and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rural tourism: An asymmetric approach[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21,21(5):112-119.

[6]uri Nevena,Mirkovi Svitlica Andrijana,Brankov Jovana,Bjeljac eljko,Pavlovi Sanja,Jandikovi Bojana.The Role of Rural Tourism in Strengthen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Areas: The Case of Zlakusa Village[J].Sustainability,2021,13(12):4-24.

[7]Jiajing Hu,Lin Xiong,Xingyang Lv,Bo Pu.Sustainable rural tourism: linking resident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ur to tourists' green consumption[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21,26(8):34-55.

[8]梁陶.四川省新農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性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2):301-306.

[9]罗正琴.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基于四川省的分析[J].农业经济,2018,(4)(03):30-32.

[10]史玉丁,李建军.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与农村可持续生计协同研究[J].旅游学刊,2018,33(02):15-26.

[11]银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4(05):182-186+193.

[12]邹卒.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林业经济,2019,41(06):72-76+82.

[13]金媛媛,王淑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01):138-143.

[14]于兴业,李德丽,崔宁波,等.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北方园艺,2020,(01):157-161.

[15]黄震方,黄睿.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地理研究,2018,37(02):233-249.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