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历程

2022-05-15孙安琪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传播启示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孙安琪(1997-),女,山东威海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四个时期,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通过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百年历史来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百年历程;传播;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9.00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的历史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分划为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四个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方式也表现出继承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百年历程,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时期的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内外交困,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直接目的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传播主体来看,这一时期传播主体主要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员干部以及优秀的理论研究者。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如瞿秋白和蔡和森分别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则在把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毛泽东思想。除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员干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外,还有许多努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高语罕。

从传播客体来看,这一时期传播客体是广大被“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从压迫中解救出来,毛泽东明确指出用革命胜利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把思想领导放在第一位。思想领导能够帮助广大人民认清三大敌人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认清敌人能够激发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决心。

从传播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内容主要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选择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为传播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专业的理论文本。除了传播经典著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还结合中国实际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撰写相关文章来传播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毛泽东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毛泽东一系列理论文章的登报出版推动了阶级斗争理论和民族民主革命理论的传播。党的七大后,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内容,全社会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中。

从传播方式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已经丰富多样。首先,党报党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平台。至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建立的中央、省、特委、县四级报刊发行系统标志着党报党刊的发行已成规模。其次,识字班、补习学校的创办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群众基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再次,理论宣讲、口号标语、广播电台等传播方式的运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水平落后地区的传播。最后,党还通过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

2 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时期的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要破除资产阶级思想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藩篱,在思想上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从传播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主体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和组织化。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更加系统的组织机构,特别是从中央至地方都设有宣传部门,系统的宣传体系的建立为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与系统化的组织机构相对应的,是我国人员结构更加完备。1951年初,中央下发规定,要求“党的每个支部都设立宣传员。”宣传员的设立保证了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各个阶层的传播。

从传播客体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客体是亟须摆脱非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群众。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上还存在着非社会主义思想等残余,少数个别反动分子仍鼓吹非社会主义思想,企图动摇民心,危害国家根基。另一方面,虽然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后,大部分民众已经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想,但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和系统化学习导致个人信仰并非十分坚定,部分民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新旧思想的冲击下还比较混乱,仍有被错误思想荼毒的风险。

从传播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内容从服务于民主革命向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被重点传播。《毛泽东选集》的一、二、三、四卷皆在这一时期出版,其中《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因與时代背景深度结合更是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学习的高潮,这为摒除非社会主义思想等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仍是传播内容的重点。马列经典著作的出版或再版,从源头上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实践方法。

从传播方式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更加系统全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大众传媒体系初步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别建立了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社,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总播电台网。传播机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便利性。第二,红色文艺作品大量涌现。红色电影、戏剧、歌曲等文艺作品的涌现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第三,学校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场所。高校内增设马克思理论课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传播。第四,“三反”“五反”、整风运动的开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党内外的传播。

3 马克思主义在改革时期的传播

十年“文革”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还造成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混乱。党中央率先从思想领域改革,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任务是完成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首先从思想上的为党和人民厘清了党内外长期存在的问题,并团结广大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从传播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主体不仅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也开始发挥作用。三位国家领导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再一次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检验。

从传播客体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客体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改革开放使得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想闯入国门,不断冲击着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党中央针对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不同的情况,灵活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以确保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

从传播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为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这一时期三位领导人分别回答了关于社会主义、党和发展的时代之问,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传播方式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不断拓宽。一是党的制度、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二是党中央决定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创立加深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了解。三是新老传播媒介共同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拓了平台。电视、电影、广告等传播媒介的出现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路径,《新闻联播》自1987年元旦开播至今所拥有的覆盖率、收视率和影响力都令其他节目望其项背。

4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传播

党的十八大召开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传播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从传播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主体既包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党内教育活动和反腐工作,全方位地提高了党内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理论水平。同时,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主人翁意识凸显,具备了马克思主义接收者和传播者双重身份。

從传播客体来看,这一时期传播客体与传播主体凸显出融合性的特点。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准则,揭示了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的对象。人民群众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又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中以最基本的个人为单位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从传播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之所以能够进行理论创新是因为理论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形成针对性地方针政策和阶段性地发展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的明确的思想指南。此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传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应有之义。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习近平以全人类的宏大视野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在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传播。

从传播方式来看,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继续融合创新。首先,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媒体融合的快速推进,诞生的新型主流媒体如学习强国、央视新闻等都肩负起在互联网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艰巨使命。其次,大数据技术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插上技术的翅膀,如青年大学习借助微信小程序的便捷性已经实现了覆盖全体大学生的网络主题团课。再次,学校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的重要性是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企及的,大思政格局理念的提出也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育人合力。最后,主旋律影视作品遍地开花。《平“语”近人》《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5 结语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政党,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百年历程,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傅.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百年回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

[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23.

[3]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31.

[4]孙福胜.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的背景、维度与建设[J].学术探索,2021,(05).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1.

猜你喜欢

传播启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