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宫止痛贴联合温经定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2022-05-05仇燕飞周惠芳

光明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前列腺素血瘀原发性

仇燕飞 周惠芳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急症,是指女性在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后,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的一种小腹及腰部周期性剧烈疼痛。原发性痛经疼痛性质多为钝痛、阵发性绞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疼痛诱发的头晕、恶心、呕吐、腰腿痛等症状,对女性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西医主要采用药物干预,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避孕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1],其中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基本缓解疼痛[2],避孕药通过减少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出血量及抑制排卵[3],可改善症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子宫内膜平滑肌钙离子内流[4],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进而缓解疼痛。西药在控制症状方面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长期服用,如长时间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会引起腹泻、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作用。中医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通过中药内服、针灸、中药外敷等多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疗效。中药方剂温经定痛汤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但其起效较慢,在急性疼痛患者中常需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干预。暖宫止痛贴基于中药外治理论,通过中药外敷,刺激相关穴位,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治疗目的。此研究中探讨了暖宫止痛贴联合温经定痛汤在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6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性生活史者28例,无性生活史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年龄14~32岁,平均(21.18±1.1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9年,平均(4.54±0.74)年。对照组年龄14~33岁,平均(21.86±1.08)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8年,平均(4.54±0.7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5]关于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6]关于中医寒凝血瘀证型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③平素月经周期正常;④入组前3个月未参与其他治疗;⑤积极配合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受损者;②继发性痛经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④对研究涉及药物或贴敷药布过敏者;⑤合并精神疾患者。

1.4 方法对照组:采用院内自拟温经定痛汤口服,药物组成:肉桂12 g,艾叶9 g,吴茱萸12 g,当归9 g,川芎9 g,五灵脂9 g,生蒲黄6 g,延胡索12 g,白芷9 g,川续断9 g,鹿角霜9 g,香附9 g。血块明显、经色暗者加红花12 g,益母草12 g;怕冷明显者加干姜6 g,小茴香9 g;伴有呕吐食欲不佳者加姜半夏12 g,生姜9 g;伴有腹泻者加党参6 g,砂仁12 g;腰酸痛明显者加杜仲12 g,狗脊6 g。将中药放置于清水中,浸泡2 h,煎至300 ml,经前5 d起口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服10剂。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温经定痛汤的基础上,加用自制暖宫止痛贴,暖宫止痛贴以肉桂、艾叶、细辛、丁香、冰片等12味药物按比例粉碎成细末,以姜汁、蜂蜜、凡士林调成膏状,置于内径9 cm×6 cm的无纺布膏贴上,于行经第1天或痛经时外贴于神阙、气海、关元,6~8 h更换1次,至痛止后停用,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按照小腹胀痛严重程度计分:0分(无症状)、3分(轻度)、6分(中度)、9分(重度);经色计分标准:0分(正常)、1分(色暗)、2分(色暗黑),伴月经后期计1分;伴月经量少计1分;伴畏寒肢冷计1分;色质暗、苔白、脉沉紧计1分[7]。②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美国贝克曼低速离心机进行离心,采集上清液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上述因子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恪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进行评定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其小腹疼痛及其他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为完全消失、明显改善、有所减轻、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分别为≥90%,≥66.67%且<90%,≥33.33%且<66.67%,<33.33%。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76.47%)更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血清PGE2PGF2α水平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GF2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2组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E2 PGF2α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初潮时或初潮后数月,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诱发头晕、恶心等伴随症状。目前关于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显示[9,10],该病与机体前列腺素表达水平升高有关,月经期子宫内膜组织的大量增生,局部释放过多白三烯、前列腺素、血管紧张素、催产素等物质,引起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西医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主要采用药物干预治疗,虽起效迅速,但药效不持久,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不足。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属“痛经”“经行腹痛”等范畴,可分为实证之不通则痛和虚证之不荣则痛,临床实证居多,虚证少见。目前学者认为[11],痛经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原发性痛经大多以寒凝血瘀型为主,尤其是重度痛经。临床经验表明,多数女性不慎淋雨、涉水,或贪食寒凉、居住潮湿,或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等致使阴寒内盛,客于胞宫,寒凝血瘀,血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形成痛经寒凝血瘀证。中医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补肾培本为原则,可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外用的方法,达到内外同治,标本兼治、缩短疗程。《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12]。

研究中采用温经定痛汤联合暖宫止痛贴治疗原发性痛经,该方剂由肉桂、艾叶、吴茱萸、当归、川芎、五灵脂、生蒲黄、延胡索、白芷、川续断、鹿角霜、香附组成,方中肉桂、艾叶温阳散寒,尤善温下焦胞宫之寒;川续断、鹿角霜温肾阳以助一身之阳,以御外寒;当归、川芎、五灵脂、生蒲黄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延胡索、香附行气以助化瘀,且有止痛之功;吴茱萸、白芷辛散温通,长于止痛。全方共奏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暖宫止痛贴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治疗的双重治疗作用,采用多种具有辛散温通,且有止痛作用的药物,用生姜汁调糊搓丸,姜汁活血驱寒,且性辛,和细辛一起引诸药效到达病位。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GF2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显著降低,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温经定痛汤联合暖宫止痛贴能提高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调节机体前列腺素水平。分析后认为,研究中使用暖宫止痛贴,贴于神阙、气海及关元穴,其中神阙穴联系五脏六腑,是肾经与任脉交会之处,是经络的总枢纽,可调理冲任元阳,并行经止痛[13];关元是元阴元阳交会之处,能温肾培元,肾阳足则寒无从生;气海穴能培补元气、生发阳气、调经止痛[14]。从近治的原则看,气海、关元这2个穴位所在内部即子宫,药物经皮吸收后能更快地作用于内脏器官,且直达病灶。故研究中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研究中对2组用药安全性进行比较后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增加暖宫止痛贴不增加用药风险。

综上所述, 暖宫止痛贴联合温经定痛汤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不仅能有效缓解腹痛以治其标,而且能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以治其本,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调节机体前列腺素表达水平,不增加用药风险。

猜你喜欢

前列腺素血瘀原发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前列腺素药物知多少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