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2022-05-05巫敏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策略

巫敏

【摘 要】新课标指出,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后天习得的以认知和思维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能力、素质和涵养[1]。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时空观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076-02

所谓的时空观,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点,而历史时空观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可以将在特定的历史时间里发生的事件与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插图相结合,把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感受历史,从而使其形成时空观念,真正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时间观念的策略

引导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就是要将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时间里,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认识,认清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特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后因果。如果学生不具备时间观念,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历史,也就无法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和理解史学常用的时间术语和概念,特别是纵向的时间概念,如史前、远古、世纪、年代、朝代、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民国纪年等。让学生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把握时间的推移,同时了解在这个时间点或是时间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时间轴、年表、年谱等的整理,梳理相关历史信息。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敘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出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

在帮助学生构建纵向的时序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编制各种大事年表、时间轴,以纵向的“时间线”来认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长时段的历史变迁来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同时学会总结、概括。如在教学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以时间轴的方式把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二十八年里中国发生的大事梳理出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历史中的巨大贡献,由此学生就能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论述。这样的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纵向的时间观念,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引导学生形成纵向时间观念的同时,教师还有必要对其进行横向时间观念的培养。由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分开来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比较,这不利于其时空观念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历史时间串联起来,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到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以形成解读历史的能力。如在初三复习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在这个时期中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发生的大事,通过总结、归纳,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展开对比。由此学生可以认识到,日本和俄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亚欧地区开始实行;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同时期的中国,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兴起了洋务运动,才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通过联系和比较同一时期中外历史事件,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这段时期历史知识的掌握,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引发了学生对中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历史时空交集,加强对中外历史事件的比较,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一个更广的时空视角来认识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从而实现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策略

引导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的重要手段。学习历史,如果不具备空间观念,则无从理解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也不可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教材中的地图实现了图文结合、时空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有表现历史事件时间、空间信息的独特功能。通过历史地图,学生能更加有效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具体空间位置,更好地识别历史地图中的各种信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为学生呈现大量枯燥的描述性文字,那么就很难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来发现问题,以此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在讲“战国七雄”这节课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把春秋时期的地图和战国时期的地图拿来比较,看一看有什么变化。然后学生通过比较和讨论,找出了许多不同之处,如诸侯国减少了;晋国没有了,在晋国的地盘上多出了赵、魏、韩三个国家;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没有了,被楚国吞并了……学生还通过地图中所标注的几个地名,讲述了在这里所发生的几个战役。最后学生还通过观察地图中七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编了一个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中(赵魏韩)。”由此学生就掌握了这七个国家的空间地理位置。因此,只有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地图,准确解读历史地图中蕴含的信息,才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历史空间观念。

在使用地图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用其他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教学工具,使学生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更好地构建时空观念。如在教学“红军长征”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在使用动态地图的同时,还利用一些相关的视频,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重走长征路”的情景剧,以此重现长征中的重大事件,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笔者还引入学生曾经学过的课文,如《金色的鱼钩》,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再是凭空想象长征中的历史事件,而是真正参与其中,走进历史,真正体会和感受长征精神。因此,在使用地图的同时,教师可借助其他的教学手段,使时间观念的培养和空间观念的培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构建起历史时空观念。

总之,历史时空观念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学生认知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进行深入历史探究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就成为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值得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深入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