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措施

2022-05-01罗欢

民族文汇 2022年5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

罗欢

摘 要:离婚率增加带来的重组家庭增加使得儿童成长环境快速变化,父母的心理调节水平、家庭成员关系、教养方式以及学校、社会因素等的共同作用导致重组家庭儿童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如自卑、排斥、抑郁、焦虑、自责、怯懦、妒忌、孤独等,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所以需要学校、教师、家庭以及社会都能够关注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自身的教育优势入手对儿童进行关怀与心理疏导。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组家庭;儿童心理

根据民政部数据,仅2018年上半年我国离婚人数就高达193.1万对,而离婚结婚比则近35%,意味着更多重组家庭的诞生,更多继父母、继子女的法律关系的产生。而这种家庭原本亲密的破裂、新生亲密关系的重组带来的成长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的不稳定会对家庭子女,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重组家庭继父母、继兄妹关系处理不当容易诱发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重组家庭孩子也成为了社会弱势群体之一。

一、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自卑与排斥心理

重组家庭儿童在走入到更大的社会环境或学习生活环境中会变得更加敏感,认为自己与家庭幸福儿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父母离异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污点”,从而变得自卑封闭。同时,由于新家庭关系产生,儿童会认为原属于自己的父爱、母爱被继父母、继兄妹剥夺,因此会排斥新生关系和家庭中的新成员,对于闯入者和被闯入角色的定义会滋生重组家庭儿童的排斥与反抗心里[1]。

(二)抑郁与焦虑心理

儿童尚不能够理解重组家庭的意义,只能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和新生关系产生来自于家庭的不自信,而不自信情绪长期得不到疏解,或周围伙伴对自己有“非议”则会让重组家庭儿童将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归结在父母身上,变得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更难以同伙伴交流,变得愈发抑郁;更担心自己被新家庭所排斥,从而变得焦躁易怒[2]。

(三)自责与怯懦心理

儿童成长非常依赖于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而家庭关系破裂之后许多儿童会将父母感情破裂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认为是由于自己不听话、做的不够好、不讨父母喜欢父母才会分开,逐渐产生内疚、不安、失望的心理。而家庭环境改变,儿童会认为自己的依靠离开了,或自己的父爱、母爱被他人剥夺,在与人交往中会表现的愈发不自信,害怕问题,害怕直面冲突。

(四)妒忌与孤独心理

在重新组合家庭之后父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打造更好的家庭关系,如何处理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新生家庭问题方面,可能存在对于自己亲生子女的忽略,而该种忽略则会被儿童不理解或放大,一方面会感觉到自己被新家庭排斥,进而生成孤独感,另一方面则非常妒忌新家庭中继兄妹所获得的、原属于自己的爱,部分儿童也会嫉妒其他家庭幸福伙伴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而这种妒忌与孤独心理也会进一步催生儿童的恐惧、自卑或排斥社会的行为[3]。

二、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教育措施

解决重组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教育、指导和帮助是需要社会全方位力量参与的过程:

(一)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需要尤其关注重组家庭儿童,了解其家庭重组的原因,父母现阶段的关系,儿童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加之日常教学和学校生活活动的观察,判断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法展开教育,避免对该部分儿童进行严肃批评或公开教育。其次,学校还应当成立如心理健康咨询热线、解语教室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欢迎有困惑、有问题的孩子们主动寻求学校的帮助,学校也承诺并保守该部分儿童的秘密。对于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重组家庭儿童,学校应当配合校内心理健康教师或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专职人员形成一人一案、一人一策的帮助制度,跟进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同时,学校还应当从物质和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入手,形成校园之内积极平等、开放、尊重和包容的环境,让重组家庭兒童在学校内享受到公平公正对待,能够用同学爱、师生爱化解现阶段个人的心理成长问题。另外,学校应当积极利用家长会、家访、家校活动等不同的方式和重组家庭父母达成紧密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尽量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教师教育

教师作为和孩子连接最为紧密、相处时间更长的专职教学人员,更需要将对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保护、心理重塑纳入工作重点之中。其一,班主任需要通过柔性管理、主题班会、个人谈话等方式对该部分儿童进行关怀,释放关爱,满足其对于亲密关系或依恋关系的需求,在良好师生关系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心理问题,从关注生活入手解决该部分问题。另外,要对该部分儿童释放更多的宽容、接纳信号,允许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之内的犯错,再通过教育疏导和心理干预从解决单一问题入手逐步让孩子有健康的与人合作观念、亲子关系理念。其二,各学科教师也应当关注重组家庭儿童的课堂学习行为,判断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多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并和班主任共同研究制定可行的教育干预方案,实现润物细无声之下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帮助。

(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解决重组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阵地,父母要负担起必要的责任。首先,学校和家长应当定期开展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活动,让其了解关注重组家庭儿童心理变化的必要性,了解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和干预的正确方法,让家长多包容孩子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其次,应当鼓励家长多与教师、学校交流,反映孩子在家里的问题,了解儿童在校的行为表现,在全面了解中既可以开展适当的教育,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搭建起家庭内有爱温馨的环境。

(四)社会教育

社会大环境对于重组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和解决也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应当在社会内倡导不歧视、不讥讽离异,不区别对待重组家庭儿童的正确风气。其次,要引导同学之间,尤其是幸福家庭孩子要尊重班级内的重组家庭同学,不起外号,不孤立、不排斥他们,而应当积极伸出自己的小手,在必要时提供帮助,释放温暖,让重组家庭儿童逐步变得开朗自信。

结束语

重组家庭儿童在全新的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环境之中容易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而大部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需要学校、教师首先担负起科学教育和全面教育的责任,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到对重组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关注,正确教育和有效疏导之中,给该部分儿童打造起立体包容、温暖有爱的成长环境,解决其成长道路上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思佳, 郭苹. 重组家庭幼儿性格缺陷及教育对策[J]. 中国培训, 2017(6):2.

[2] 孙文杰. 重组家庭孩子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家庭·育儿, 2020(3):1.

[3] 王金辉. 浅谈重组家庭背景下孩子的教育误区及教育策略[J]. 儿童大世界, 2017(9):3.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选编原则研究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儿童心理与“绿色”儿童玩具的设计研究
浅谈引进版绘本图书编辑应注意的问题
顺势应对生活中的德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