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等学校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2-04-27曹莉婷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观学校教育劳动教育

曹莉婷

摘要: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时代不断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意蕴,让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内涵与解读。目前学校劳动教育主要存在学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教育资源不充分、评价体系不完备、实践教育不足等问题。应该在教学观、资源建设、管理评价、实践教育等方面深入探讨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与策略,才能推动我国学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观;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C-0035-03

一、背景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时代不断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意蕴,让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内涵与解读。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明确将劳动教育确定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1]。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2021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苏发〔2021〕4号),进一步提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新方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对于劳动教育的施教者——教师而言,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劳动教育中的角色与任务,积极承担起劳动教育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劳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各学科教育中,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发生的场域是多元的,本文主要以学校为场域,探讨学校及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

二、中等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

在新的教育教学观里,学校教育的重心已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育学生丰富的人性。劳动教育是学生品质形成、人性培育的土壤。但是总体而言,学校劳动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境地,没有受到学校及学生的充分认识与正确对待,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考试评价制度。同时,许多教师本身缺乏劳动教育的专业知识与科学理念,学校对教师劳动教育培训不足,从而导致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容易出现方式方法上的错误,影响到劳动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改革学校劳动教育的问题上,改革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以及师资培养机制是首要任务,也是重要的保障。

(二)教育资源不充分

一般而言,学校劳动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主题课程、设施设备、教师及管理制度等。目前,很多学校关于劳动教育的资源建设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较低。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即使配备了较为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与设备,但往往“流于形式”“摆摆样子”,学生对这些劳动教育资源的知晓率与使用率均较低。学校里劳动课程不受重视、经常被占用、课时少、课程管理松散等问题较为普遍。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备

劳动教育评价是顺利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劳动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备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校劳动教育顺利实施意义重大。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存在诸多的共性问题,如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固化、评价内容偏失、评价效果较弱等。劳动教育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忽视了建构性的师生互动过程。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与价值性教育目的为主,往往没有对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过程性评价与功用性评价。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偏重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劳动观念、态度、品质等内隐要素[2]。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劳动教育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四)实践教育不足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学校的劳动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即重理论轻实践,只学书本内容,弱化亲身实践与体验。很多学生只重视主科学习,轻视劳动实践。如果学生没有机会面对现实,而只在理论中不断地沉浸、精炼,就会落入旧的范式陷阱,少有机会做出重大创新。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融入生活世界的题中之义。

三、中等学校劳动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应在教学观、资源建设、管理评价、实践教育等方面深入探讨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与策略,才能推动我国学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教学观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不是学生的发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师生之间建构性的交往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对话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协作的过程,更是教与学之间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之前,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观,应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有所发现与创新,重点考察学生对劳动教育知识的建构。学校及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不应弱化劳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同时,学校要大力开展教师的劳动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教学水平。

(二)开发劳动教育体验式课程

开发并实施体验式课程是深入推进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也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内容。在体验式课程设置中,要尽可能地使符号化的文本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由经验式课程向体验式课程过渡。经验式课程虽然也尊重个性,但个性在经验式课程里面成为了手段。而劳动教育体验式课程则是把经验式课程所忽视或置于边缘的个性意义置于核心地位,真正将劳动教育与自然、社会、学生生活融为一体,尊重个性差异,逐渐使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形成劳动习惯。同时要注意的是,偶发的、单个的劳动教育体验往往难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劳动习惯的养成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求学校在设计体验活动时注意连续性、实践性和系统性[3]。

(三)改革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劳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因此,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应充分引入学生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在此基础之上,着重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首先,要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评价的过程应是开放的、动态性的。在评价方式上,除了评价中需要使用的量化评价,劳动教育评价还要强调使用观察、访问、描述等质性探究的方式。另外,评价中还要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要打破传统的以简单的笔试分数考核制度对劳动教育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注重劳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劳动过程的考查,坚持效果导向,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劳动技术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劳动能力,即是否真正在生活中养成了爱劳动、会劳动的习惯与劳动素养。

(四)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在讨论学校劳动教育这个话题时,必须考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因素。因为对于任何教育问题而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需要被统整思考的三个重要的教育形态。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与家庭、学校、社会息息相关。为了促进学校教育,需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这有利于解决当前学校劳动教育所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传统意义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界限,建立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网络系统,是改革当前学校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例如,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教育的延伸。放寒暑假时,学校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如开展社区清洁、图书义卖活动等。疫情防控期间,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活动,锻炼学生的社會实践能力与劳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姚凤,何穗,姜丽霞.公办小学学生劳动素养现状调研及启示——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11).

[2]赵雨佳,马勇军.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历史沿革、现实问题及改革举措[J].教师教育论坛,2021(3).

[3]曾妮.论劳动教育中的“体验”及其关键环节[J].中国电化教育,2021(11).

责任编辑:王新国

猜你喜欢

教学观学校教育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诗心语文的“田园嬉乐”教学观
探析高中语文“实用说”教学观对学生的濡润